張進(jìn)
古賢青年團(tuán)春天布置了撥工生產(chǎn),組織委員張春芳,和團(tuán)員馮鳳云都想到自己家里勞力不強,春芳家里六口人,種地十四畝,半個驢,父親害病兩年多。鳳云家里五口人,種十畝地,伙喂三分之一毛驢,爹和叔叔都五十多歲了,不能多勞動,只有組織撥工才能把農(nóng)里生產(chǎn)搞好。青年婦女李榮珠,李銀娥兩人家里也缺乏勞動力,可是她們天天在地窨子紡棉花,不愿接近人,見人也不說話,春芳鳳云兩人為了團(tuán)結(jié)她們生產(chǎn),拿起紡車就和她們一塊紡線,宣傳撥工的好處,經(jīng)過反覆解釋,家長也被說服,愿意先組織試試看。
開始是春芳鳳云先給人家做了才輪到給自己做,后來是誰需要就先給誰做,做得又快,一塊長草的地四個人一下就鋤完了,天旱了渠水輪著春芳晚上澆,一個人去澆又害怕,又做不了,三個人就來幫助她完成。大人們看了都很歡喜,她們干得也更起勁。這個互助撥工組已經(jīng)有一年了,她們?yōu)榱顺D険芄?,已?jīng)訂了個常年記工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