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翰青
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是每一個人接觸得到的自然界,例如天體的運行,氣象的變化,動植物的生死。物質的變動,人體的代謝,都是我們能看得到。感覺得到的,并沒有什么神秘的地方,也就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天才才能了解。所以自然科學是不難學習的。任何一個人,只要有耐心,肯下工夫,都能學得懂,學得好的。因此,我首先要告訴大家,凡是有意研究自然科學的青年,決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夠而躊躇。在今天的科學界里,有相當多的工作者是智力并不高,秉賦平凡的人,由于不斷的努力而能多少有些貢獻。這一點值得青年們拿來鼓勵自己。
一般人為什么總覺得自然科學難懂呢?這是因為自然科學里所用的名詞和符號對于許多人太不熟悉的緣故。近代科學從十六世紀的后半期開始,到現在已三百多年。這三百多年積累起來的科學知識,分成多少門類;每一部門的科學都有一套專門術語和符號來紀錄這些知識。例如我們吃的鹽,在化學里叫它氯化鈉。進一步用Nacl道個符號來代表它。為什么科學里不用大家明白的名詞而要造許多新名詞呢?這決不是科學要故意和一般人危難,是因為科學講求準確。講求精密,不得不用許多新符號。而且科學上所用的符號是有國際性的,各國的文字大不相同。科學符號大部分是一致的。因此。我們要學習科學就必須把科學上的名詞和符號弄明白。當然,背誦名詞和死記符號是沒有意義的,我們需要了解那些名詞和符號所代表的實際是些什么東西。并且進一步把它們弄熟悉了,自己也會運用,甚至于成了日常用語的一部份。我們就會感覺到自然科學是很平易近人的了。
當然,僅僅明白科學上的名詞和符號是不夠的。科學不是玄學。更不是八股;科學所說明的,所敘述的是容觀存在的自然現象,以求進一步改造自然。學科學的人必須盡量設法自己觀察到這種現象,親眼看到,親手做到。這樣得到的知識方才是最正確的、最深刻的、最不容易忘記的。所以學自然科學決不能單靠書本。還得有各種實驗。有的實驗需要繁復的儀器,貴重的藥品,有的也可以用簡單的東西來代替。這完全在于工作者的靈活運用。
對于一個學科學的人最重要的問題是:觀察的能力是不是正確,用手的技巧是不是熟練?如果觀察不正確,又不會用手去裝置那些精密的儀器,無論書讀的多好,都不算一個好的自然科學工作者。我要告訴有心學習自然科學的青年朋友,千萬注意:要訓練找們正確的觀察能力,和運用雙手的技巧。換句話說!做科學實驗的時候,決不能馬虎。
還有一點我們要知道,科學發起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今天,已經同二百多年前的牛頓時代,甚至于幾十年前的情形大不相同了。在二百多年前,全世界從事科學工作的人寥寥可數。目前,全世界學科學的人要有一千萬人之多。因此,學科學的青年不能專抱了那想做大科學家的目標。大科學家誠然是需要的,不過是要靠環境和社會條件來決定的。反而是科學上的各種平凡的工作,需要大量學科學的人去做。例如氣象的測量和紀錄。工業上的化學分析,醫院里的配藥,都是十分重要的。這些并不是什么科學上的新發明,往往為學科學的人輕視,這是很不對的。在今天的中國,這種平凡的科學工作,是替人民服務的最好的機會,所以學習自然科學的青年,在心
理上要有準備終身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過去,我學科學的時候,最初也抱了做大科學家的野心。后來認識了中國人民最終要的是切實的科學工作,我才克服了在科學界做一個英雄的思想。
科學的門類很多,究竟那一門科學對于中國最需要是很難說的。大體說來,大學里理學院的各系屬于純粹科學,工學、醫學、農學是應用科學。學應用科學的人當然需要懂得相當多的純碎科學。不過中國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應用科學,好來幫助生產建設,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純粹科學方面需要的人數決沒有應用科學方面的多。但以前我們在科學方面人才分配的比例不太妥當。我舉一個例,牙科醫生在中國是很需要的,去年北京大學牙科招生,竟很少人投考。又如學藥的人比學純粹化學的人在中國的需要大,事實上反而學化學比學藥的人多幾十倍。這種現象必須糾正。希望準備學習自然科學的青年注意。
在目前,對放學自然科學的青年,還得提防另一種偏向,就是以為學理論科學沒有什么用處,因而不免提不起學習的熱情。這也是不正確的。今天的應用科學,無論是工程,是醫藥,還是農林,都是以相當多的理論科學做基礎的。完全不了解理論科學而能成一個優秀的應用科學工作者是難于想像的。還有外國文,是學習自然科學的重要工具。不用說在科學落后的中國,學科學的人必須有讀外國參考書的能力;就是科學發達的國家,對于學科學的青年也需要學外國文。所以今天中國的青年決不可以放松外國文字的學學。
自然科學在生產建設中占有頭等重要的地位。“青年的重要任務是學習。”我相信。新中國將有千千萬萬的青年,學習自然科學,準備做人民的科學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