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毛主席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這本書的一篇按語中寫道:“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會主義時期尤其是這樣。希望各級黨的組織,協同青年團組織,注意研究如何特別發揮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將他們一般看待……。”毛主席在這里給青年一代以極高的評價。廣大青年和青年團干部從而得到了極大的鼓舞。
但是,說青年是“最積極、最有生氣、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是否就意味著青年沒有弱點,完整無缺呢?顯然不是的。青年除了有上述優點外,也還有不足的一面。現在在我們青年團工作中,就是有些同志對毛主席這個評語有片面的理解,只記住這四個“最”,看不到或不去注意青年的弱點。他們深入下去調查情況時,只搜集有關青年“四最”方面的材料,在布置和指導工作時,多是從青年的“四最”方面出發,只看到有利的因素,提出一些不恰當的過高的要求:三個月完成掃盲啦,七大消滅光麻雀啦!好像是青年具有“四最”精神,干任何事情就可以一下翻個天;青年本來精力充沛,干事善于突擊,領導不去很好引導它們,反而火上加油,這就使青年干事情更莽撞了,他們往往不問是否本身能力所及,挑擔子要發動雙擔運動,干起活來拼命增加勞動強度,不顧實際可能,就要求要“抓星星,趕月亮”,“把月亮變太陽”,只干活,不休息,有些青年婦女雖然懷了孕,也要同樣與男青年拚體力。于是,青年健康受到影響,甚至發生不少傷害事故。有些青年團干部和青年看了“四最”而產生了驕傲情緒,他們不太看得起老年成年人,不愿意與他們合作,只喜歡單搞一套,例如有些合作社因為居住分散、整勞力缺乏或其他原因,不同意建立青年生產隊,他們不虛心考慮合作社的意見,也硬要建立。他們甚至因此諷刺打擊老壯年,稱人家是‘老頭隊、胡子隊、保守思想隊”,動小動就給人家扣上“保守”的帽子,引起老壯年別青年的極大的反 感。為了表示青年最積極,在整個合作社的規劃之外,他們還要去打青年井、挖青年塘、修青年渠。當工作中發生了問題,別人提出了合理的批評,他們服用“四最”去壓人,說:“毛主席都說青年有‘四最,你們不聽毛主席的話?!”在這里,“四最”又成了他們抵制批評、掩蓋自已缺點的盾牌。
無疑的,青年同老壯年比較,他們年輕,受舊影響少,富有理想,強烈追求未來,熱情高漲,接受新的事物快,求知欲強。從這個意義上講,青年確是整個社會中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但這絕不等于說青年就是完美無缺,沒有不足的一面。以上事實就證明:青年最積極最有生氣最少保守,但因為缺乏經驗卻容易急躁冒進,盲目蠻干;青年雖然最肯學習,但到底知識是不足的,難道說青年有“四最”就不應該更虛心問老年成年人學習嗎?在許多事情上,青年雖然最少保守思想,但為了把事情搞得更好,難道不應吸取別人的合理意見嗎?
在青年工作中,不充分估計到青年的優點,不相信青年,自然就不能放手發動青年去做事情,把工作搞好,但若不看到青年的弱點,迷信青年的“四最”,也容易放松對青年的領導,使青年闖出亂子??创嗄暌腥嬗^點,這是我們應該經常記取的重要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