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為
一首壯麗的詩篇
李青山的英雄事跡像一首壯麗的詩篇。
1953年,在朝解戰場上,青年排長李青山負了重傷,失去了一雙明亮的眼睛和左手。
在牡丹江市軍醫院里,李青山躺在病床上,心里懊惱地想著:“我剛23歲,這一輩子不是完了嗎?我還能為黨工作嗎?”但是黨給了他溫暖和力量。休養連的支部書記老馬對李青山說:“雖然身體殘廢了,可是,咱們是共產黨員,在困難面前黨會幫助我們開辟前進的道路!”護士朱淑珍同志每天給李青山讀報,讀保爾的故事,讀“把一切獻給黨”。慢慢地,李青山把自己的思想溶化在黨的思想里,把個人的痛苦放在后邊,用他那顆跳躍著的心重新點燃了生活的烈火,他想盡一切辦法尋找繼續為黨為人民工作的方法。
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向保爾學習,他要蘸著自己的痛苦的心血寫出他的一生來教育和鼓舞青年人:他剛一出生,父親就被舊社會奪去了生命,母親無奈,把三個小姐姐送給人當童養媳,賣掉了兩個哥哥,帶著他改了嫁。他的童年沒有歡樂和溫暖,白天揀煤核,夜晚還被惡霸拋擲在妓院里侍候那些荒淫無恥的嫖容,最后,惡霸又以二百元的代價把他賣給國民黨的軍隊……。當然,他更要寫出黨怎樣解放了他,培養了他,他怎樣在朝鮮為正義而戰。
從此,他開始摸索著寫字。這需要巨大的毅力和頑強意志的勞動。他把一張馬糞紙挖了十七個格,然后把它鋪在白紙上,用姆指和食指夾住鋼筆,中指摸著馬糞紙上的格子一行行地寫。起初,常常把一個字給寫“分了家”,有時又把幾個字重疊一起。有時鋼筆里沒墨水了,寫了半天,連手指都麻木了,可是紙上卻一個字也沒有。就這樣他日日夜夜頑強地練習著。
他不但想用“寫作”來繼續為黨工作,他還想當“演員”來為黨工作!開始,同志們聽著他的“第二志愿”都有些驚異。可是李青山卻幽默地解釋:“沒有眼睛的人是當不了演員的,我的左手也沒了,連學拉胡琴都沒有條件,可是,我可以學會唱山東快書!用這種曲藝形式表揚英雄模范,宣傳黨的政策!”從此,他在練習寫字的同時又開始學習山東快書。同志們都自動幫助他。醫院廣播室的同志們每天都來給他放山東快書的唱片,連總政文工團的同志,也從遙遠的首都寫信來鼓勵他,當時山東快書名演員高元鈞同志正在海防前線演出,也老遠寫了信來,問他需要什么學習材料。
平常人一段詞頂多一天就背熟了,可是他還得請人讀給他聽,然后再一句句、一段段地背,一小段詞就得半個月才能背出來。他是東北人,山東口音要重新學過,于是,他沒事就到醫院旁山東老鄉家去嘮喀,學習山東話……經過艱苦的學習,他真的成了演員!有一次軍醫院的業余演出隊,為牡丹江鐵路工人演出,報幕者激動地向工人宣布:“現在由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失掉雙目和左手的特等殘廢軍人李青山同志給大家表演山東快書。”工人同志們用海嘯一般的掌聲歡迎他,他的頭上還蒙著紗布,左胳臂還吊在胸前,當他用右手輕輕敲起犁鏵片演唱“武松打虎”的時候,他仿佛又緊握著武器回到保衛和平的崗位上,從此,他成了黨的宣傳鼓動員!有時隨業余演出隊去演唱,有時搜集到材料還積極地給黨報寫稿……。
他雖然學會了摸索著寫字,可是寫起文章來還是困難很多的,他一遍一遍寫,不斷向別人征求意見,他寫一篇短短的幾百字的文章,就要五、六天。他不能像有眼睛的同志那樣改文章,哪句不要了,用筆一勾就行了,他呢,“哪怕是改一個字,我也得用帶格的馬糞紙再從頭寫起。”困難再大也嚇不倒他。他就這樣在醫院里寫成了:“掘念八一,回憶我的少年時期”、“好護士朱淑珍”等二十多篇稿件,并且還寫了一些詩。
二百雙眼睛
李青山在牡丹江市軍醫院里休養了幾個月之后,傷口剛剛好,他就按照著規定,離開醫院,來到了故鄉——鐵嶺教養院。
盡管護理員照顧的再好,鋼絲床再柔軟,李青山
也呆不下去。他激昂地對院長說:“我受不了!”院長耐心地問他:“好同志,是不是生活不好啊?”“不是。每天四菜一湯,還不好?簡直太舒服了,我說的是,我不需要享受,我要工作,工作!李青山大聲地對著院長說。院長耐心地解釋:“同志,不行啊,國家規定一等殘廢就要由國家負責照顧終生,又何況你是特等殘廢呢,再說,哪個單位也不需要沒有眼睛的人當領導啊,就是真的當了領導,你一個人工作,還需要兩個人照顧。好同志,你為人民已經作了很大的犧牲了……”
他沉默了,心在激烈地跳。他想:是的,我要在工作上生活上不給領導添麻煩。于是他向領導上提出了三條保證:一,只要分配我工作,我不要工薪。二,不要服務員。三,完不成任務也不回教養院……。
表面上,院長盡量說服李青山不要去工作,可是,暗地里,老院長卻非常欣賞這位堅強戰士的志愿,支持他,為他奔忙,向縣委會反映李青山的要求。李青山呢,他也利用交涉工作的空隙,自動去幫助鐵嶺文化館成立了山東快書訓練班,他當教員,培養了二十多個業余演員。他一時一刻也閑不住。
中共鐵嶺縣委開了會之后,李青山接到一個電話:“黨同意你到化工廠去任支部書記的職務。”他好似又在戰場上聽到了指揮官響亮的口令:“上刺刀,準備沖鋒!”這是戰士的最大喜悅!
第二天,李青山坐上馬車,在心臟跳動的地方收藏著黨的介紹信,來到跌嶺化工廠。他在事上準備著:不斷地用右手整理著掛滿胸前的各種獎章,把墨色服鏡整了又整,一下車,他故意把沒有左手的袖子塞在衣服口袋里,主動地伸出右手,和來歡迎他的人一一握手。像一個健康人那樣又精神又灑脫。
化工廠全體同志和領導干部早就盼望著能有一個黨支部書記來工作。可是,大家一看來了個沒有眼睛又沒有左手的黨支部書記,未免有點耽心。廠長拿起電話機問工業局:“是不是派錯了?”不!在李青山交給廠長的介紹信上分明寫著:茲委派中共正式黨員李青山同志,任你廠黨支部書記的工作。
像離隊的戰士又回到進軍的行列那樣高興,像角又回到海里那樣地歡樂。李青山坐在黨支部辦公室里,傾聽著那轟轟隆隆的機器聲的時候:他仿佛又在冰天雪地的戰場上戰斗著,可是,沒有眼睛的戰士怎么打仗呢?他牢牢地記著黨的教導:深入群眾,走群眾路線。這樣,他就能夠獲得二百多雙明亮的群眾的眼睛。
每天早晨,他不愿讓人照顧自己,把牙膏先擠在牙床上,刷過牙,洗過臉,早早地來到工廠。工人們高興地引導著他到各個車間去了解情況。下班了,工人和其他領導同志都回了家,他還在工作,有時,下班以前,他就選定一個工人商量好:“老強:今天下班之后,你把我領到你家去好不好?咱們好好嘮扯嘮扯。”“好啊!”就這樣,李青山利用這些休息時間深入到工人家中去,了解工人生產中家庭生活中的各種情況、意見和疾苦。情況摸的又熟又透,處理起問題來比有眼睛的人還明亮得多:油漆工史杰生是個挺能干的小伙子,生產積極熱情,可就是愛發牢騷,有時還說:“好好干入不了黨,無法無天的人反倒成了黨員,真成了舊社會說的:朝中有人好作官哪!”有的人認為史杰生落后,可是,李青山認為:先別這么早下結論,要好好了解了解。于是他對史杰生說:“小史啊,今天下班以后,你領著我到你家串個門好不好?”就在那天晚上,史杰生向李青山反映了一個重要情況:黨支委苗喜山在廠子里獨斷專行,有事一個人說了算,還袒護他外甥康憲亭——一個不夠黨員資格違法亂紀的預備黨員——留在黨內,也不停止其黨的生活,因而黨支部的威信在工廠里不高。李青山在這個艱難復雜的問題面前,絲毫沒有遲疑,無論黑夜白天,不管風霜雨雪,披著他那半舊的軍大衣,時時刻刻地鉆到工人中間去,證實了史杰生反映的情況,并且,積極地發動黨內外的積極分子。等一切條件成熟之后,他動員全體工人向廠里存在的一切不良傾向發起進攻,堅持了黨的原則,根據黨章規定,停止了康憲亭預備黨員的資格……。從此,黨支部的威信提高了,原來冷冷清清的支部辦公室,也變得紅火起來。
在上級黨委的領導和指示之下,他不但抓緊了工廠的思想工作,他也緊緊地抓住生產這一重要環節。平時,他身邊準備了四個小本子,用來幫助他記憶和監督生產:一本專記職工思想,一本專記生產上發生過的事故。有的專記產量,有的專記工作總結和勞動競賽問題。一有功夫,共產黨員馮回民,王福來,杜國慶,蔣龍友等人不但輸流給他讀書讀報,也幫助他記錄這些有關生產的問題和提醒他本子上記的事情。1955年5月間,產品質量下降,亮油稀稠不勻,輕油色澤不好,廠里個別領導干部殘存著資本主義輕營思想,讓壞產品包裝出廠,工人們,黨員們紛紛來告訴李青山。李青山堅持了原則,糾正某些領導干部的錯誤,他和廠長分別深入車間,和老工人一起研究座談,終于找出產品質量下降的原因。后來經過職工的努力,不久,產品質量就有了顯著的改進。
工廠里發生了奇怪的事故:明明寫著59公斤的原材料的大桶,配料時就變成了51公斤了,而由于用料不當,常常產生廢品。這毛病出在哪?李青山這個機智的戰士日夜思考這些問題。他像布置戰斗一樣,在群眾中間布下了崗哨,他自己則像個指揮官那樣,根據平常掌握的材料,仔細地思索著:他們廠里有這么一個人,自稱是轉業軍人,從山東來,可是,李青山和他談起
部隊生活時,那人又說得牛唇不對馬嘴,再不能等待了,他往山東政府公安機關發了一封詢問信……。
一天晚上,郝勇德來向李青山匯報說:“可發現了,桶上那些字是那個自稱轉業軍人曹境知改的。”李青山沉著地說:“好吧,支部已經請示了政府,決定明天現場逮捕這個反革命分子。”然后,他拿出山東公安機關的回信,證實了曹境知原為國民黨反動軍官,是逃往東北的反革命分子……。第二天夜里,曹境知正鬼鬼祟祟用黑油把桶上的1字改成9字的時候,他當場被捕了。工人們都說:“別看咱自支書沒眼睛,可是,反革命分子也在他面前現了原形。”
李青山注意著不斷地發展壯大黨的力量。原來化工廠的黨員很少,現在已經比他剛一來時增加了五、六倍。只他一個人就發展介紹了五個優秀工人入了黨,他們黨支部專職干部只有他自己,所以他不得不一個人乘坐火車出差到開原、沈陽、雙廟子等地去了解發展對象的家庭情況。沒有眼睛的人,如何能到處出差?這沒什么奇怪,他仍舊依靠群眾。當他被人領著上了火車又下了火車之后,他在草站上往要去的地方打電話,不久,就會有人熱情地來接送他去工作。
戰士的幸福
嚴重的傷病也曾給李青山帶來過不幸:1952年,他還是個年青英俊的小伙子。有一個年青的姑娘愛過他當他志愿抗美援朝奔赴朝鮮戰場的時候,那個少女對他說:“我等著你!”他負了重傷,少女卻失掉了愛的勇氣。這件事,曾經一度使他痛苦,黨的教育使他擺脫掉狹窄的個人生活,同黨和群眾在一起,為國家的各種勝利而快樂,不斷地戰勝個人痛苦,為自己為大家獲得斗爭的歡快,不專門去尋找個人幸福。可是這時幸福和愛情卻主動向他伸出手來。
在鐵嶺縣召開第一次獎模大會上,他認識了一位24歲的美麗的姑娘,共產黨員,縣衛生院的護士長李明華。在這次大會之前,李明華就聽過關于李青山事跡的報告。她被感動得落了淚。從此,李青山這個堅強戰士的形象就成為鼓舞她克服困難的力量,她患著慢性肋膜炎,工作中有時痛得直不起腰來,同志們發現了,勸她休息,她說:“這點病不算啥,李青山同志瞎了兩只眼睛還一樣工作!”
兩人在大會上成了知心朋友,這不僅是因為她祟敬他。也不因為兩人都是模范。過去共同經歷過的戰斗生活,那些難忘的艱苦歲月,使他們更加親密起來。原來,李明華也是從軍隊轉業到衛生院工作的……。
全縣第三次模范大會開幕的時候兩個人又見面了。李明華用手摸著李青山胸前的一顆獎章說:“唉呀,李支書,你還得過文藝獎啊!”李青山笑了:“那可不,你不知道,我還是個演員呢,”“李支書,你這股革命的樂觀勁是打哪來的?”李青山親切地像對小妹妹似的說:“小李呀,你別以為我是硬裝出這股樂觀勁吧,我高興是從心坎里發出來的,你看看,我們整個的生活是多好啊,慢說我為人民失去了兩只眼睛,一只左手,就是犧牲的再多一些,我也不悲觀。”李明華聽著想著:跟這樣人在一起生活是多么豐富、樂觀、有情趣呀……。說完,李青山從口袋里掏出一條手絹擦眼,小李一看手絹那么黑,連忙奪下:“多臟了,還用它擦!”“擦慣了,一個人生活什么都將就著,我又不愿意去麻煩別人。”“你呀,我的好支書,你不應該一個人獨立生活下去,需要有一個人幫助你一起生活,那你會工作得更好。”這是小李的心里話。她嘴里卻說著:‘李支書,以后,我每星期抽時間替你洗一次衣服吧!”
這時李青山也愈來愈清楚地感覺出這個姑娘美好的感情和心思來了。又過了幾天,他再也忍不住興奮和不安,他約小李單獨談談……。很快的,這一對親愛的戰友在黨和同志們的贊助下結了婚。
兩個人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互相鼓舞,幫助,使兩個人的工作都更加起勁。不久的將來,還將有一個小公民來參加他們這個美好的革命家庭。
更幸福的是今年十一月。李青山來到了祖國的心臟——北京。出席了全國烈屬、軍屬、殘廢軍人、復員軍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向黨和全國人民匯報了:一個沒有眼睛的戰士怎樣堅強地為著建設社會主義祖國而戰斗的故事。當然,這里記載的還只不過是這首壯麗詩篇的第一頁。如今,這個堅強的戰士,又帶著新的榮譽;更加謙虛、樸實的精神力量,奔赴工作崗位。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和群眾在一起,為著迎接更美好的祖國的明天,工作著,戰斗著……。
失去雙腳的拖拉機手李來財同志和榮軍李青山同志親切地談話。(郝建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