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在二十期、二十一期發表的“你怎樣對待父母親”和“從‘孝談到怎樣對待父母”兩篇文章,引起了廣大青年強烈的反應。到十一月十六日為止,巳收到二百余封讀者來信。其中有農村青年和農村干部,有工人和機關干部,有學校教師和學生,還有部隊的軍官和士兵。來信的內容,一部分是讀者檢查自己過去不贍養父母,不尊敬關懷老人的錯誤,并表示要下決心改正;更多的則是揭露他們的親屬鄰居和朋友歧視、虐待、遺棄父母親的各種錯誤事例,他們要求社會輿論對這些不道德的行為加以譴責。
從來信中所揭露的材料來看,目前在一部分青年中間不贍養、不尊敬父母老人的情況確是相當嚴重地存在著。有些父母親因為被子女虐待、遺棄,過著孤獨、凄涼、悲慘的生活,嚴重的甚至被逼死。這些情況的存在,使許多做父母者為之寒心,給社會生活帶來了不良的影響。許多父母親和老人都說:“新社會樣樣都好,就是不分大小,不管爹娘。”這期本刊繼續發表一部分讀者來稿,目的也是要引起大家的嚴重注意。我們呼吁大家要反對這種不良現象!
家庭關系的好壞對社會生活秩序有著重大的影響。保持互助友愛的家庭關系,老幼都有歸處,我們的社會生活,就不會紊亂,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美好。家庭關系和睦,天倫之樂融融,是人類相互愛護關懷的高超精神的一個具體表現。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可以使我們更加感覺到新社會的溫煦,可以激發我們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
這幾年,我國社會正處在一個巨大的變革時期。由于階級關系的變化,經濟基礎的改組,就不能不引起上層建筑、社會意識的變革。家庭關系、家庭倫理道德觀念、是上層建筑的一個重要部分,當然也需要除舊布新。從馬克思主義者的觀點看來,提倡封建的“孝道”,把家庭利益凌駕于人民、國家利益之上,固然要大力反對,但是,如果因為反對封建道德,就像資產階級那樣:不要父母:不要子女,“撕破了家庭關系上面所罩著的溫情脈脈的紗幕,并把這種關系化成了單純的金線的關系”,父母子女的關系之間也是唯利是圖,那就大錯特錯了。目前,一部分青年中存在的虐待、遺棄父母的現象,就是沾染了這種極端自私自利的資產階級思想的反映。這種思想與共產主義道德毫無相同之處。我們在破壞了封建的家庭關系、倫理觀念的時候,一定要反對資本主義的倫理道德,以建立起新的家庭關系,共產主義的偷理道德。建立高尚的共產主義倫理道德,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重要方面。
我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的宗法社會里,統治階級雖然制造了一系列的如“百善孝為先”,“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等封建孝道,但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是,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卻是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所追求的一種理想,也是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所實踐的一種傳統的美德。在新社會里,我們不但不能拋棄這些美德,而且必須把這些傳統美德加以發揚光大。破除封建倫理道德誠然還需要繼續進行,但不能把傳統美德也丟掉,如果把家庭關系中的傳統美德也完全打碎,那以后重新建立應有的家庭倫常,也將費更大的力氣。因此,我們對待歧視、虐待、遺棄父母老人等錯誤的思想行為,不能視若無睹 。我們必須采取積極的態度,對青年進行耐心的教育說服工作,提高他們的覺悟。我們相信,只要當他們懂得了上述道理,他們一定能改正自己的錯誤的思想行為。我們還應該認識到,一部分青年今天有虐待、遺棄父母的錯誤思想行為,不只是他們個人的思想問題,而是有其社會歷史根源的。因此,如果我們企圖用簡單的“斗爭”辦法來對待,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我們希望,全國青年要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各階層人士,青年團組織要以共產主義的道德觀點向青年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培養關懷父母尊敬長者的優良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