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華
我初小畢業那年,莊稼收成很不好,家中生活困難,但父親仍堅持讓我上高小,起早貪黑地上山打柴,賣了給我交學費,祖母也把雞蛋賣了給我買筆記本;有時我要用一角二角錢,父親便設法東挪西借,總要滿足我的需要。從這時起,我就下了決心:長大了一定要好好瞻養老人們。一九五二年我由高小畢業,八月間參加了工作,每月領到工薪時,除留下自己吃穿所需外,剩下的錢都寄回家去,每月最少也寄回家十五、六元。父親、叔父對我也特別熱愛,家庭關系非常和睦。
但是,自從我結婚以后,在美滿幸福的生活中,把瞻養父母的心扔得無影無蹤了。我每月收入近五十元,除了吃穿外,還能結余十多元,可是在愛人的影響下,不是想吃好的,就是想穿好的;起初我們每人買了一雙皮鞋,后來每人又買了一條呢褲,還要湊錢買手表……這樣不但沒有錢往家寄,反而拉下很多饑荒。后來,我們這種情況被黨支部發現了,支部書記找我個別談話,他用手比著我那將近一周歲的女兒說:“你現在很愛她,很關心她,你小時候,父母對你也是這樣的,你怎么能夠丟掉他們不管呢?”接著,他告訴我一個共產黨員應該怎樣對待父母。支部書記的話使我的頭服清醒了。
過了不久,我請假回家探望老人們,看見了勤勞的父親、叔父,在一起談著參加合作社和生產勞動中的事情,心中真是說不出的高興。回機關以后,我改變了過去亂花錢的不良作風,把暫時用不著的錢儲蓄起來,定期向家中寄些錢,既不影響我的生活,也解決了家中缺零花錢的困難。我愛人在我的影響下,也大大地改變了,認識到瞻養老人是應盡的義務,和我相處得更親密了。由于處理好了家庭關系:我現在精神愉快,工作比以前更有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