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任香
過去,我們只知道追肥應該分兩次,一次在分蘗時施,一次在抽穗時施。這樣可以增加穗數,使穗子增大,子粒飽滿。一九六三年我們就按著這個辦法,把所有的稻田都追了兩次肥。結果,一般的品種,成熟得都比較快,產量也較高。唯獨早熟的品種,到后期卻貪青,空殼也比較多,減了產。為什么會遇到這個意外呢?我帶著問題學習了《矛盾論》。毛主席說:“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庇终f:“離開具體的分析,就不能認識任何矛盾的特性。我們必須時刻記得列寧的話:對于具體的事物作具體的分析?!边@使我豁然明白。原來我們在給水稻追肥時,沒有認識矛盾的特殊性的道理,想用一張方子治各種病。所以,有的就失敗了。
事實證明,對于一般的品種,在分蘗和抽穗時,施兩次肥,效果是比較好的。但是,對于早熟品種,卻應該早追肥,到抽穗時再施肥,已經晚了,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懂得了矛盾的特殊性,懂得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的試驗工作就前進了一大步。一九六四年春,公社黨委讓我們通過試驗,摸索一下磷肥的使用性能。我們以毛主席的哲學思想為指導,進行了反復研究,首先承認缺磷的低產田,使用磷肥一定能增產,這是共同性。但是土壤不同,磷肥種類不同,這就構成了矛盾的特殊性。毛主席說:“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庇谑牵覀兏鶕煌闆r,制訂了詳細的試驗方案。冷浸性稻田,磷、硫都缺乏,就施過磷酸鈣;紅壤性稻田,酸性很重,就施用能溶于酸的鈣磷。通過這些試驗,已初步摸索出了使用磷肥的經驗。特別是在原來肥力高的田里,直接施磷肥效果較小,我們就采用磷肥育秧的辦法,這樣終于找到了一條高肥田利用磷肥,進一步提高產量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