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壽成
有的人認為:“結婚是一個人的終身大事,一輩子就這一次,應該講一下排場,要些嫁妝,坐坐花轎,這樣才‘光彩,才‘體面。”其實,拿新眼光來看,這套舊習俗,鋪張浪費,毫無意義,有什么“光彩”的!象劉翠英那樣,新事新辦,不要嫁妝,不坐花轎,婚事辦的又節約又有意義,不是很“光彩”很“體面”嗎!
劉翠英出嫁了。她是我們公社陳集大隊第八生產隊的優秀團員。
按照這地方的老習慣,姑娘出嫁,娘家總要想方設法陪送許多嫁妝,才感到光彩。翠英的結婚日子訂下以后,她的父母早就作了安排:準備將家里的肥豬賣掉,用七八十元錢給姑娘買梳頭桌、箱子、柜子和一些化妝品。
可是,翠英卻想:我是共
青團員,什么事情都應當起帶頭作用,辦婚事不應該講排場。這些嫁妝都不是生產上要用的東西,有它也行,沒它也行。倒不如把這些錢,投到生產上去還能起些作用。要“陪送”應該“陪送”革命思想和生產上常用的幾件農具。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哥哥劉廣發。廣發是團支部書記,很支持妹妹的想法。
可是,當他們去向父母說的時候,父母都不同意。他們說:“翠英,你這個傻閨女,這是你的終身大事,哪能這樣辦呢?不花些錢陪送幾樣嫁妝,外人不笑話嗎?”廣發、翠英兄妹倆聽到這些反對的話,就一邊想,一邊學習毛主席的著作,認識到:新事物一開始,一般是不容易被一些人接受的,我們就要做出樣子來,用事實來說服他們。翠英耐心地對父母說:“你們的一片好心我知道,現在我們隊還不富裕,豬賣了,可以把錢借給生產隊買化肥,支援集體生產。”經過再三說服動員,父母也就同意不辦嫁妝了。
嫁妝問題解決了,婚禮怎么辦呢?母親堅持要女兒坐花轎,說:“結婚,一輩子就這一回,不能馬虎,還是坐轎子好。”翠英說:“媽,我不要那束縛人的東西,我有兩條腿,為啥要坐轎子叫人抬著呢?我能走去,什么也不坐。”哥哥劉廣發也在旁邊說:“妹妹說的對。”一次,兩次……跟母親說了好幾次,母親想開了,也就樂意地說:“好啊,新社會,新事新辦吧,只要你們沒意見,我還有啥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