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在甫 周旺書 付俊興
江蘇省東臺縣新五大隊,用開溝排水改造鹽堿地。溝開到哪里,那里的土壤含堿量就迅速減少,那里就立苗長莊稼。這是什么道理呢?原來鹽堿有個怪脾氣,它可以溶解在水里,跟著水移動。天早的時候,鹽分跟著水向上移動,到了地面。水變成水氣跑了,鹽分便留在地表。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白茫茫的鹽堿地。下了雨或灌了水以后,鹽分又跟著水滲到土壤下層去了??梢姟胞}隨水來,鹽隨水去”,要想把鹽堿治住,首先要治住水。于是,他們就開溝挖河,引水灌溉,洗鹽洗堿;把鹽水排到大河大海中去。這樣,鹽堿地就慢慢變成良田。
溝要挖得既有利于改造鹽堿地,又要少占地、少用工。河南省安陽縣南崔莊大隊的經驗是:排水溝深四尺半到六尺,每隔六百尺挖一條,再把它們溝通入河。原來他們那里的地下水離地面僅九寸到一尺半,地下水中的鹽分很容易升到地表上來。但由于挖了深溝,洗堿排水,地下水已經降到離地面四尺半到六尺以下了。所以棉糧產量都很高。一九六五年,糧食畝產達到了九百二十斤,皮棉畝產達到一百一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