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一
五十五年前毛主席寫給他親愛的夫人楊開慧的《賀新郎》一詞,現在和大家見面了。
這首詞,我是最近才讀到的。一拿起它,立刻被它那深摯的感情和壯闊的懷抱深深地激動了。這是毛主席獻給開慧同志的一首熱烈的愛情的頌歌,是毛主席詩詞中別具一格的珍品。
開慧和毛主席結識,可以遠溯到一九一八年以前。那時,開慧的父親楊懷中先生在湖南第一師范任教。毛主席常到楊先生家聚談,他就和開慧結識了。毛主席經常指導開慧學習馬列主義,探討革命的真理。他們的革命情誼,在共同的斗爭中日益加深。一九二0年冬天,開慧打破舊的風俗習慣,不坐花轎,不備嫁妝,夾著書包來到湖南第一師范教員宿舍和毛主席結了婚,從此成了毛主席的得力助手、親密戰友和夫人。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開慧成了湖南省第一批共產黨員之一。冬天,中共湘區委員會建立,毛主席任書記。在長沙小吳門外的清水塘設立了區黨委秘密機關。開慧和毛主席就住在那里。我和直荀曾到清水塘去看望過他們。在那戰斗的日日夜夜里,開慧協助毛主席發展黨團組織,開展工人運動、學生運動和處理區委機關的大量日常工作。
一九二三年,黨領導的工人運動遭到了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北洋軍閥的血腥鎮壓,發生了舉世震驚的“二七慘案”。在革命暫時處于低潮的時刻,毛主席為了組織革命力量,奮不顧身地奔走四方。從詞里提到的“東門”、“橫塘”來看,當是“清水塘”的景物,長沙東站也在東門的外頭。情況可能是:這年秋天,毛主席回到長沙,不久又告別開慧踏上了征途。就為這次分手,毛主席寫下了這首情深筆健的《賀新郎》詞贈給開慧。
詞的上闋起句“揮手從茲去”,開宗明義點出了離別的主題。下面緊接著用“更那堪”三字,強調了同開慧的離別,在毛主席的心中引起的凄楚之情。他是多么熱愛自己的戰友和夫人??!“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边@四句,著重寫了開慧的情緒。在過去艱難的時刻,她總是同毛主席風雨同舟,并肩戰斗,現在卻要離別了。開慧帶著襁褓中的孩子,留在虎狼盤踞的湖南,眼看著自己的親人只身遠去,搗龍潭,探虎穴,承擔著莫大的風險。這怎能不教她擔心憂慮,柔腸寸斷呢!但是開慧畢竟不是尋常的女子,她是毛主席親自培養出來的偉大的無產階級戰士,她的性格是堅強的,經得起感情風暴的沖擊?!盁釡I欲零還住”,一個“住”字,包含了多么巨大的克制力量啊!
“知誤會前翻書語?!被蛟S是對親人的焦慮與懸念,或許是緊張的戰斗中難免的疏忽,在相愛的人中間產生了小小的誤會。生活中哪能沒有一點誤會呢?特別是在那由于革命事業的需要而常常分開的時候。但是,毛主席是最能體貼夫人的心情的?!斑^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边@是愛情的盟誓,是對開慧最高的稱頌和安慰。有多少疑云迷霧從身邊滔滔流過,而你是最了解我、最支持我的,你是真正的知己。還有一層意思,是說我們面臨強大的反動勢力猶如濃云毒霧,但是,無論斗爭怎樣艱苦,我們始終攜手并肩共同戰斗。事實正是這樣。開慧同志始終不渝地支持毛主席
所從事的偉大事業,為革命毫無保留地貢獻出她的全部智慧、才能和精力,直至獻出她年青的寶貴生命。開慧對毛主席的關懷體貼,是特別感人的。有一次開慧和毛主席在路上遇了雨,她就到社壇街的一個朋友家里去借傘,為了怕等在外邊的毛主席淋著,她脫下自己的外衣罩在毛主席的頭上。開慧是毛主席真正的知己,她無愧于這個光榮稱號?!叭擞胁?,天知否?”這是一個重要的“轉筆”。這決不是喊天,而是問天,斥天,質問它知不知道布滿人間的罪惡統治?詩人在這里筆鋒一轉,從個人感情的傾訴巧妙地轉到了改造社會的課題上來。這種舉重若輕的筆力,是很難得的。
詞的下闋,詩人又把放開的詞筆拉回到別情上來。“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這幾句點明了時間、地點,烘托出一派濃郁的離愁。深秋時節,霜晨殘月還倒映在門前的橫塘里。就在這個凄清的早晨,我們的詩人踏著霜跡上路了?!捌岩宦暷c已斷,從此天涯孤旅。”這里充分表現了毛主席對開慧的深情。但是革命導師身肩國家興廢、階級浮沉的歷史重擔,不允許他在這方面有過多的考慮。于是就滿懷離情,毅然踏上了征途。同時,他還在詞中勸慰開慧,讓她“割斷愁絲恨縷”,準備迎接更偉大的斗爭。
“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象臺風掃環宇。重比翼,和云翥?!痹~的結尾這四句,最為雄奇。它是詩人對自己夫人的鼓勵,也是對未來的展望,充滿奇情壯彩,是激昂的革命英雄主義的樂章。“昆侖崩絕壁”,“臺風掃環宇”,這就是愚公移山,改造世界的詩意的表現。詩人在這里主要是用來慰藉和勉勵自己的戰友和夫人,堅信會在天地翻覆的勝利進軍中重新會合,比翼高翔,與彩云齊飛的。這是多么壯闊,多么樂觀,多么富有詩意的境界??!我們的毛主席以健筆寫柔情,達到了這樣的高度,真可說是想落天外,前無古人了。
這首詞是毛主席已發表的詩詞中最早的一篇,寫的又是愛情生活的一個側面,意義更不一般。它不惟文彩煥燦,筆力健舉,思想境界尤其闊大閎深,真能一新天下人耳目。這首光輝的詩篇,真正是奇林的瑰寶,藝海的奇珍!
毛主席這首感人肺腑的詩篇,還有著極大的教育作用:青年人應該有怎樣的理想,應該有怎樣的愛情,偉大導師的光輝實踐為我們樹立了不朽的榜樣。一九二三年,毛主席和開慧正值青年,正當成家立業的關鍵階段,然而,為了解放勞苦大眾于水深火熱,為了改造中國與世界,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把個人的幸福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共同的事業。身分離而心親近,路艱險而情堅貞,純潔的愛情、崇高的理想,把這兩顆年青而偉大的心緊緊結合在一起。這是多么壯闊的胸懷,多么高尚的情操啊!今天,在英明領袖華主席帶領我們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新長征路上,青年是一支重要的生力軍。我們思念導師,緬懷先烈,恭讀這光輝的詞作,細聽這壯麗的聲音,不是感到榜樣的力量,而更加豪情滿懷地闊步前進嗎!
從這次發表的手跡看,揮灑如意,筆力道勁,一望而知是毛主席晚年的手筆。其寫成的時間應不早于六十年代,或者更靠后些。指出這一點是有意義的。因為事隔四五十年后,毛主席重為書寫,說明他老人家對開慧的愛情是多么真摯、深厚。
現在公開發表了毛主席的這首詞作,最清楚不過地表明了毛主席對開慧烈士的熱愛、敬重和懷念。這是對欺世盜名、無惡不作的江青的有力的鞭笞和批判。同時,這首詞的發表,對于江青一伙在文藝上所設置的種種禁區——如不許寫愛情等等——也是毀滅性的一擊。
今天,偉大的領袖毛主席離開我們已整整兩年了,但是,他所開創的革命事業正在蓬勃發展。在以英明領袖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領導下,東方的紅霞正以其更加奪目的光華磅礴于全世界。在這個時候,我得以學習這一光輝的詩篇,內心感到無比的激動和欣慰。革命導師與他的戰友開慧烈士的堅貞、深摯、白璧無瑕的革命情誼,將同他們所開創的偉大事業一樣,千秋萬代,永遠受到人們的崇仰與歌頌。
(原載《解放軍報》,本刊請作者作了補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