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 楚
現在,“四人幫”粉碎已二年多,棍子和打棍子這一類事應該說是一去不復返了。但是,由于極左路線的流毒和影響還仍然存在,習慣勢力還仍然存在,特別是“四人幫”造成的后遺癥更為嚴重,比如無限上綱,亂扣帽子,簡單粗暴,影射比附,至今還束縛著相當一部分同志的精神。有的同志對學術理論問題愛作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的結論。“四人幫”肯定了的一概都是壞的,“四人幫”否定了的一概都是好的;而且說好就是十全十美,無可挑剔,說壞則一無是處,不可救藥。因此,在思想學術界,對理論問題的探討,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對文藝創作的爭議,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打棍子的現象。盡管這種棍子和打棍子的表現形式既不同于封建專制時代,又區別于林彪、“四人幫”橫行時期。可以說,棍子是“文明棍子”,打棍子也巧妙得多。
第一,往往借“高舉”為名,以維護“旗幟”為理由,給人扣上“砍旗”的帽子,打人棍子。這在討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時表現尤為明顯。最近,關于一分為二和合二而一的討論,有人又使出這一招,說什么給合二而一翻案是要否定一分為二,是“砍旗”。
第二,盜用“四項基本原則”和“安定團結”,作為打人的棍子。有人煞有介事,指責解放思想搞亂了、背棄了馬列主義,是推行修正主義路線。某高校一位理論干部在理論務虛會上發言談了一些看法,回校后競讓他在總支書記會上檢查,理由是違背了四項基本原則。此類例子各地甚多。
第三,手法上,以“尖銳”為盾牌,揮舞棍子,攻擊對方。我們有些同志,抓住人家的一個漏洞,大做文章,上綱上線,名為尖銳,實質打人。也有出于成見,互不服氣,互相抓辮子、打棍子。文章是要尖銳潑辣,要敢于批評,我們贊成理論的尖銳,贊成有分析的批評。但是扣帽子、打棍子,不是尖銳,不是正確的批評態度。
這幾種情況和社會上出現的右傾和極左兩種思潮,尤其是極左思潮,有著密切的聯系。極左思潮貌似革命,擺出一副公允的面孔,挑剔、指責,動輒扣帽子、打棍子。毫無疑問,它來自林彪、“四人幫”的流毒和影響,有的甚至就是林彪、“四人幫”的幫派余孽。他們就是要把“四個堅持”拉回到林彪、“四人幫”所歪曲篡改的道路上去。從這一點看,極左思潮也是當前的主要危險。
產生棍子和打棍子的現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某些領導干部的官僚主義作風,用行政方法處理理論問題。理論問題是不能靠行政命令來解決的。在學術批評和討論中任何人都不能有什么特權,不能以“權威”自居,壓制批評。應當提倡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學術論爭。批評和討論應當以研究工作為基礎,反對簡單、粗暴的態度;應當采取自由討論的方法,反對采取行政命令的方法;應當允許批評者進行反批評,而不是壓制這種反批評;應當允許持有不同意見的少數人,保留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對于在學術問題上犯了錯誤的人,經過批評和討論后,不要他寫檢討文章,更不可一棍子打死。在學術界,對于某一學術問題已經做了結論之后,如果又發生不同的意見,仍然允許討論。所有這些,并非個人見解,而是中共中央三令五申的原則。可是我們一些共產黨的領導干部卻置若罔聞,以行政手段對理論問題進行粗暴干預,有時竟不聽分辯,施以棍子。舉一個例子:去年某大學學報發了兩位教師的一篇文章,據各方面分析,文章從觀點到內容都沒有什么政治問題。可是上級黨委、宣傳部門在接到一封讀者來信反映有“砍旗”之嫌后,不作分析研究,下令追查責任,要學報停刊檢查,并調查作者及文章寫作背景。所幸有人頂住,作者才免受其害。象這樣對報刊發表的某些文章,讀者有不同意見(甚至有個別從派性、成見出發寫的讀者來信)的情況很多,有的報刊就轉至作者所在單位處理,如果單位領導不加分析,作為整人材料,派作打棍子的用場,作者豈非天大冤枉,又要出現新的冤、假、錯案!
為使棍子和打棍子一類事情不再發生,必須真正貫徹黨的雙百方針,堅持三不主義,發揚學術民主。這就是說,一要有自由爭鳴的風氣,養成爭鳴的風度。注重于學術研究的論爭,嚴禁打棍子,發現誣陷、造謠、恐嚇、辱罵者,應嚴肅批評,個別嚴重者應繩之以法律,告他誹謗罪。二要反對以行政命令干預理論討論。不能以行政的方法來處理學術問題、管理學術工作,而要代之以符合學術理論發展的方法,以有利于學術理論的發展為前提。這就要嚴格區分政治問題和學術理論問題,區分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三要領導帶頭,支持學術理論的自由討論,以平等的態度待人。四要正確對待對立面。對立面是客觀存在的,任何事物、任何社會現象都有對立面,有的社會上本來就存在,有的雖然暫時還不存在,但既然具備存在的物質條件,對立面終究會出現的。必須承認對立面,允許他們發表各種意見,甚至是錯誤的意見。我們要宣傳唯物主義,但也允許宣傳唯心主義;我們要批判唯心主義,但也允許反批評。馬克思主義不是在同對立面的斗爭中發展起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