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民
如果從頭說起,那是七、八年以前,在湖北咸寧文化部五七干校時候的事了。勞動之余,我想到應該讀點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由于多年來干的是出版這一行,還曾做過一個書評刊物的編輯,對書的情況比較關心。馬克思恩格斯所寫的書評,特別是他們在書信中對許多書提出了精辟、深刻的評論意見,引起了我的注意,便陸續作了些摘錄。離開五七干校以后,積累的這些材料藏在箱底,一放幾年。
為什么重提這些舊事呢?
當我翻閱著過去摘抄的這些東西的時候,就不由得想起,在那些日子里,連讀點馬克思恩格斯的書,居然也成了禁忌。同時,也深深感到,馬克思恩格斯寫的書評,真象是一座豐富的寶藏。它反映了兩位革命導師在科學研究工作中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光輝頂點的歷程;反映了他們是怎樣在批判繼承人類歷史所留下的一切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的共產主義理論的。
從廣義來說,馬克思恩格斯的許多著作,都和書評有關。例如,馬克思的《哲學的貧困》一書,就是針對蒲魯東的《貧困的哲學》一書的觀點所作的批判。在這一著作中,馬克思第一次以論戰的形式,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闡述了他在政治經濟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恩格斯的《反杜林論》,是批判杜林利用《哲學教程》、《國民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批判史》等書所構成的“體系”而寫作的,正如恩格斯在該書三版序言中所指出的:“消極的批判成了積極的批判;論戰轉變為馬克思和我所主張的辯證方法和共產主義世界觀的比較連貫的闡述,——而這一闡述包括了相當廣泛的領域。”于是,《反杜林論》實際上成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百科全書式的著作。
馬克思恩格斯直接寫的書評文章,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有三十余篇,其中包括他們早期為批判德國的青年黑格爾派和“真正的社會主義者”寫的書評;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失敗后,發表在《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上的書評;以及《資本論》第一卷出版后,恩格斯為了打破資產階級學者和官方報刊以“沉默”來扼死《資本論》的企圖,所寫的九篇書評。在《資本論》書評中,恩格斯以不同的身份出現,利用資產階級報刊,把馬克思的觀點介紹給讀者,在所謂“最不得罪人的文章”中,他強調指出馬克思這部著作的科學性,引導人們注意它的革命性的結論,并且用各種方式向資產階級學者提出挑戰。
此外,馬克思恩格斯對許多書籍的評論意見,還散見于他們的大量論著和書信中。據不完全統計,為了寫作《資本論》第一卷,馬克思鉆研過一千五百多種書籍,而且作了提要。從《剩余價值理論》中可以看出,他對政治經濟學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從重農學派的魁奈到亞丹·斯密,從李嘉圖到馬爾薩斯,對他們的著作,都作了全面的、歷史的分析。
對于在歷史上,在各個領域中作出了貢獻的作家,即使是一點一滴的成就,馬克思恩格斯都是積極地予以肯定,熱情地加以推崇。對于同志和朋友的作品中的缺點和錯誤,他們嚴肅認真地,實事求是地批評和幫助。只有對于形形色色的反動思潮,特別是那種以假冒真的江湖騙子,才展開無情的揭露和抨擊。這是馬克思恩格斯所寫的書評的一個鮮明的特點。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書評中,不止一次地提到,黑格爾不僅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物,他在每一個領域中都起了劃時代的作用。黑格爾是第一個想證明歷史中有一種發展,有一種內在聯系的人,他的《精神現象學》、《美學》、《哲學史》等著作中,到處都貫穿著這種宏偉的歷史觀。當有些人把黑格爾當作“死狗”拋在一邊的時候,馬克思在《資本論》序言里,公開承認自己是這位大思想家的門人。恩格斯在1865年寫給朗格的一封信里,提到黑格爾的數學知識極為豐富,他遺留下來的大量數學手稿,只有馬克思足以勝任來整理出版。他說自己雖然不再是黑格爾派了,但對這位偉大的老人仍然懷著極大的尊敬和依戀的心情。
對費爾巴哈,馬克思早在1844年寫的一封信里,就指出他的《未來哲學原理》和《信仰的本質》兩書,給社會主義提供了哲學基礎。恩格斯在談到費爾巴哈《基督教的本質》一書出版時的解放作用,說大家都非常興奮,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才能想象得到。
至于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恩格斯是作為自然界的三個偉大發現之一,并且和馬克思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相提并論的。恩格斯還推崇美國民族學家摩爾根的《古代社會》一書,認為他的偉大功績在于找到了一把解開古代歐洲歷史上極重要而未解決的啞謎的鑰匙,即證明了父系氏族社會從母系氏族社會而來。“摩爾根是第一個具有專門知識而想給人類的史前史建立一個確定系統的人”,他所提出的分期法,即以生產工具的發明、創造作為劃分原始社會時期的標志,“在沒有大量增加的資料認為需要改變以前,無疑依舊是有效的”。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副題是“就摩爾根的研究成果而作”。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許多地方批評過魏特林的空想共產主義理論,但是對他的著作《和諧與自由的保證》卻始終給予肯定的評價,稱之為“德國無產階級巨大的童鞋”。
甚至象戴維·烏爾卡爾特這樣一位反動的英國保守派政治家在1835年出版的《公文集》,由于它不斷公布沙皇俄國政府侵略擴張野心的秘密文件,直到1889年恩格斯還指出:“這本《公文集》至今仍是關于沙皇政府力圖使西歐各國彼此發生爭吵,從而使它們全都服從自己的統治的那些陰謀的歷史的主要資料之一,至少是最可靠的資料。”(見《俄國沙皇政府的對外政策》一文)
馬克思恩格斯所寫的書評,總是抓住關鍵問題,具體分析,對作品作出基本評價,從來不搞什么片言只語,斷章取義,影射攻擊,無限上綱。所謂批判,也是有所揚棄,有所繼承,總結了前人思想中的精華,研究了當前的實際,提出新的結論。這是馬克思恩格斯的書評的又一特點。
還是舉黑格爾作例子。馬克思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對黑格爾《法哲學原理》一書中闡述國家問題的第261—313節作了詳細的分析和批判,這是黑格爾法哲學中最保守的部分,約占全書三分之一,對全書則沒有涉及。馬克思本來打算就這一問題寫成一本專著,但是在《導言》發表以后,他考慮到把單純對思辨思維的批判和對不同事物的本身的批判結合起來的作法,是很不適當的。所以,他放棄了這一意圖,保存下來的只是手稿。實際上,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包含很多有價值的思想,例如“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這個有名的辯證法的命題,就出自《法哲學原理》。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的學科方面,總是互相幫助的,對同一本著作有時存在著不同意見,經過討論甚至爭論,在實踐的檢驗中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是馬克思恩格斯所寫的書評的又一重要特點。
1866年8月7日,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介紹法國自然科學家比·特雷莫的《人類和其他生物的起源和變異》是“一本很好的書”,說這本書比起達爾文來還是一個非常重大的進步,在運用到歷史和政治方面,比達爾文更有意義和更有內容。恩格斯在回信中不同意馬克思的評價,他說自己還沒有讀完這本書,“但是可以斷定,光是下面這一點就說明他這一套學說是空洞的:他不懂地質學,也不會作最起碼的歷史文獻批判。”恩格斯認為“這本書沒有任何價值,是與一切事實相矛盾的純粹的虛構;作者所舉出的每個證據,都需要再用新的證據來加以證實。”在第二天的回信里,馬克思反駁了恩格斯的看法,說這種評語,可以在既是大地質學家,又是自然科學家中少有的歷史文獻批評家居維葉的《論地球表面的災變》一書中“一字不差地找到”,但是這并不妨礙居維葉是錯誤的。恩格斯的回信說他本來只讀了三分之一,而且是最糟的三分之一,第二個三分之一好得多,最后的三分之一是結論,又很糟。他肯定了特雷莫的成績,其中有的評價和馬克思接近,但也不完全贊同馬克思的意見,他具體分析了作者的論據,認為特雷莫強調了至今還沒有被注意的方面,是他的功績,他的假說在一定范圍內或許是正確的,但他所做的進一步的結論,如果不是完全錯誤,就是非常片面的夸大。以后,馬克思在向路德維希·庫格曼推薦這本書時,說“這本書雖然寫得很粗糙,充滿了地質學上的錯誤,歷史文獻方面的批評也很差,但是總的說來,它還是比達爾文前進了一步。”經過討論,馬克思對這本書的缺點方面,同意了恩格斯的意見。
由此可見,馬克思恩格斯的書評中,對同一著作存在著不同意見的爭論,自己的看法前后不一致的情況也是有的。這是研究工作中的正常現象。怎么能把革命導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觀點當作金科玉律,當作永遠正確的呢?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它是科學,就在于它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實踐而逐漸達到比較全面、正確的認識。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正是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寫的書評所得到的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