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一九八五年八月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1979-07-15 05:29:50約翰·克特
讀書 1979年5期

約翰·克特 鐘 宜

一部未來史

第三次世界大戰將以什么方式、什么原因、在什么時候和什么地方進行?英國退休上將、曾任英國萊茵集團軍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方集團軍司令的約翰·哈克特爵士等人對此作了有聲有色、扣人心弦的描述。這本書是假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兩年后的1987年圣誕節出版的,作者通過虛構的情節和文件,說明大戰的起因和后果,介紹了陸、海、空戰和空間戰爭的經過以及雙方所使用的武器。此書在1978年夏末在英國出版后深受西方輿論界和軍界的重視。全書共二十八章,約合中文三十萬字。本刊第二期“書訊”曾作簡介。下面是此書主要內容的節述:

“黑馬幺洞,黑馬幺洞,我是鏟子6號。證實查理1號觀察結果如下:大量裝甲部隊在格林威治時間3時05分越過東西德邊界,兵力約一個旅。由PT-76、BTR-62和T-72組成。通知黑馬6號,鏟子即將應戰。報告完畢。”

1985年8月4日清晨,美軍第5軍掩護部隊的主力第11裝甲騎兵團第3騎兵中隊L騎兵連連長蘭特里上尉,站在德國中部維爾德赫402高地上對著他的話筒喊話,同時眺望著蜿蜒伸向東德埃森納赫的山巒那一邊的邊境地區。在晨曦中,他看到幾十輛裝甲車沿著高速公路的兩邊向他迅速開來。蘭特里明白了:這是蘇軍進攻部隊的先遣隊。不可能是別的了。

他抓住話筒,聽到自己的聲音在發出口令:“鏟子,我是6號,各自為戰。通話完畢。”他的手差不多還沒有離開話筒的按鈕,他就聽到橡樹棍式導彈呼地一聲從十五門炮發射出去,飛向隱約在晨曦中的目標。

在蘭特里身旁的列兵韋特突然叫起來,“哎,瞧那兒!”十五枚導彈中的九枚擊中目標,轟的一聲迸發出紅色的火球和火苗。

當402高地被蘇軍炮火打得仿佛要崩裂的時候,謝里登式坦克已向預備發射陣地轉移。韋特一下子被打死了,戰術指揮所的另外兩人負了傷。

蘇軍裝甲部隊停頓了片刻后,現在轉向他這邊開來。人們看到一支部隊正離開大隊伍,企圖從側翼包圍L騎兵連。蘭特里看到有一輛謝里登式坦克被蘇聯的反坦克導彈打得粉碎。這時候,他聽到傳來直升飛機壓倒戰斗喧囂的呼呼打擊聲,黑馬團的攜帶21枚陶式反坦克導彈的眼鏡蛇式直升飛機已開始同朝海林根方向前進的T-72坦克展開捉迷藏式的戰斗。

“鏟子,我是6號。執行阿爾法3號方案。”這個命令是叫后撤到下一道阻滯陣地——俯瞰勞特巴赫的高地。

第一排和第二排脫離戰斗后撤,蘭特里揚一揚胳臂,戰術指揮所的三輛M-113就開動了。第一輛正在越過勞特河上的橋,這時,突然強光一閃,橋不見了。蘭特里覺得自己被拋到空中去,著地時左臂感到一陣劇痛。他的三輛指揮車中兩輛著火燃燒。他感到自己要昏過去了。

這是1985年8月4日格林威治時間4時47分。

8月4日(星期日)凌晨,駐扎在德國中部地區的英軍第1軍掩護部隊中的第8皇家坦克團C中隊隊長從無線電里接到戰斗準備的命令。不到10分鐘,聲音又響了:“現在開始行動。”“敵人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近。預期即將發生接觸……”他聽到最后幾個字的時候,他的坦克已爬上山脊。這時,在他眼前展開一幅他生平從未見過的嚇人景象。山下的開闊地一直綿亙到大約兩公里以外的隱約可見的林帶。在這片開闊地上,是黑壓壓一片迅速向他逼近的幢幢黑影。這是坦克。它們橫排成一線迅速向這道山脊逼進。后面接踵而來的又是一線,而第三線則剛剛從樹林里開出來。似乎世界到處是蘇聯的坦克。

他從潛望鏡里只見強光一閃,接著立即冒出一團黑煙,裹著一個火球,好象火山爆發一樣,這表明,他左后方的一個前沿反坦克導彈發射器已經找到它的第一個目標。

這時有一顆炮彈打在他的坦克前裝甲板上,沒有打穿而滑飛。坦克的主要武器火炮現在不能使用了。

第一批德國狂風式飛機已經返航到諾爾維尼赫基地,只有一架飛機失蹤,時間是8月4日9時30分。德國空軍這個聯隊的第二批飛機這時已深入東德上空,襲擊華約軍隊的三個機場。

卡爾·馮·馬沙爾上尉對他們的首次出戰進行得如此順利感到興奮而又寬慰。空襲是從60米高度以亞音速進行的。在返航中,當他們掠過樹梢時,他們看到在他們上空有許多米格式飛機,但是這些蘇聯戰斗機中沒有一架能夠對掠地飛行的狂風式開炮或發射導彈。初步看來,這種超低空作戰方式在突破對方嚴密的對空防御方面肯定是行得通的。至少在敵人有了對付它的辦法之前,一切順利。

英國皇家炮兵第146防空導彈連那一夜把它的十二個長劍導彈小隊展開在霍屯堡山脊直到東面的平原上。這些小隊的任務是保衛設在尼德艾因貝肯村里英軍第1軍軍部。每個小隊都有一部裝著四枚細長、暗綠色的長劍式防空導彈的發射器,一部跟蹤雷達,人員是一名軍士指揮四名列兵。

警報!炮手亨利看了看遠處的平原,一架飛機正飛過來,飛得又慢又低。情況不對頭。

愛德華中士高喊:“不是敵機”。一架狂風式飛機,拖著一股白色的漏出來的燃料,飄忽不定地向西飛來。愛德華毫不憐憫地咒罵那個駕駛員,因為他完全在安全航道之外飛行,而且又如此危險地接近軍部。但他一下子恍然大悟,命令小隊人員各就各位。

四個黑點正從東方地平線低處悄悄地高速逼近。亨利大聲叫起來:“進入射界!”一枚長劍式導彈騰空而起,飛向目標,小隊在一片狂歡中看到一架裝配工式飛機一陣閃光,在平原上空散作碎片。就在同一瞬間,右邊那架裝配工式的左機翼被打掉了,飛機螺旋形地掉下來;左邊的一架蘇聯飛機化成一團耀眼的黃色火球,剎時也不見了。愛德華的第二枚長劍式導彈飛向剩下的那架敵機,但是俄國人在飛機加力燃燒室的一陣雷鳴中猛地向左一轉,以掠地飛行的高度擦過山頭逃之天天了。

近衛軍戰斗群某旅一個反坦克導彈班的帕特森中士的核生化防護衣已經被汗濕透并且滿是塵土了。耳機向頭盔下已經半聾了的耳朵傳來尖聲尖氣的話音:“……障礙物以西,現有大約三十輛T-72坦克和至少一倍的BMP步兵戰車,在它們后面有一支大部隊運動的響聲——請回答。”帕特森沒有合眼已經不止四十八小時,他還是三夜之前在他靠近營房的住所里真正睡過一覺的。

他們在過去兩天里已經展開和挖好了工事。今天早晨,蘇聯發動進攻了。誰都說過戰爭是決不會爆發的,現在卻已經開始了。

炮擊開始了。有二十分鐘之久,成噸的炮彈落在帕特森的周圍,大地在震動,天空一片昏暗。一發炮彈命中了,他的弟弟,樂呵呵的青年西恩,連同近衛軍戰士內文就報銷了。1號和4號發射筒保存下來了。3號發射筒的人還活著,但受了傷。帕特森咒罵流進眼睛里的汗水,但堅持把十字準線對準他的目標,數著數……八-九-十。強光一閃,那輛蘇軍T-72突然停了下來,冒出濃煙。附近還有另一輛坦克也爆炸了。

這以后的幾分鐘長久得好象就沒個完——裝彈——瞄準——發射,然后再裝彈——發射。10分鐘以后,4號發射筒被消滅。隨后,他的副手弗林被一塊彈片從手腕撕裂到肩頭。

現在只剩下三枚導彈了。帕特森疲倦地通過瞄準鏡看到一輛坦克的炮塔對準著他。他同弗林趕忙出溜到一個谷倉廢墟的一塊石頭后面。頓時天崩地裂,一片黑暗……

幾小時以后,他恢復了知覺。他是愛爾蘭近衛軍第一營鳶式導彈排第一班唯一還活著的人。

新的世界大戰就這樣爆發了。它象晴空霹靂,使那些首當其沖的人大都深感震驚。那些安全度過了這頭一天的一些地面部隊就象一場可怕的交通事故的幸存者一樣,到傍晚還是暈頭暈腦,感到茫然。在前途未卜和恐懼心理的迅速襲擊下,北約部隊有一些是干脆土崩瓦解了——但是這種情況不多。士兵們能夠相當迅速地適應環境,哪怕是戰場上可怕的環境,特別是在有了需要他們去完成的任務的時候,而其中首先是要有稱職的指揮。

但是,為什么會發生這一切呢?

戰爭爆發前一年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呢?

1984年,在美國選出南方的共和黨人湯普森州長為美國第40任總統的時候,世界正在從基于軍事和政治上爭奪控制權的舊式沖突向發生城市游擊活動和“第三世界產業革命”的更新式的沖突過渡。相形之下,東西方關系已不如南北方關系重要了。

政變越來越頻繁,連包括蘇聯在內的機關權勢分子也擔心這種搞政變的習氣會傳到他們那里。

湯普森在當選后的那個周末,把他在國際事務方面有名望的兩位顧問請到他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家中。一位是新建的大學聯合思想庫的主任,另一位是以前的國務卿。他要這兩位顧問概括說明他們對湯普森政府1985-1993年(假定他連任的話)期間將面臨的主要挑戰的看法,思想庫的報告應著重談世界“貧窮的南方”,前國務卿的報告應著重談蘇聯和“富裕的北方”。

1984年11月他收到了這兩個報告。

思想庫關于“貧窮的南方”的報告舉出世界有四個最可能出事的地方:中東;加勒比海地區和中美;南部非洲;南亞次大陸。但報告最后認為,對和平的最大威脅可能是蘇聯及其衛星國出亂子。

前國務卿關于“富裕的北方”的報告認為:1977年到1984年期間,在世界富裕的北方,主要的不穩定因素是出現在沒有及時適應新的生存基礎的舊式國家或集團。蘇俄已表明最不能適應一個變化中的世界,莫斯科現在在西面、東面和南面都遇到危機。

波蘭和南斯拉夫由于不同的原因是兩個最危險的出事地點。

自1982年以來,意大利共產黨人參加了政府,法國又建立了一個人民陣線政府,所以要進一步推進歐洲的聯盟已經辦不到,北約組織也削弱了。

莫斯科更擔心蘇聯的幾個亞洲共和國滋長民族主義情緒。

1977-1984年期間,日本、中國和同它們有著密切貿易關系的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最快。在那個地區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安全感。

世界其余地區沒有任何安全可言。這在某種程度上應歸咎于蘇美之間軍事上的繼續對峙。有些第三世界國家肯定是要擁有核力量的,蘇聯和美國為了取得新的實力地位,都會認為向可能要求它們幫助的國家提供核技術和情報是有好處的,因為它們可能認為這樣比較能夠控制爆發核戰爭。但前國務卿在報告中強烈奉勸美國新政府不要搞這種核擴散,千萬不要去故意逗引憂心忡忡的俄國熊。

歷史學家們看來大概會把1985年的某一天定為第三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時間,但是就非洲和阿拉伯人民來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進行了不止四分之一世紀了。到1985年夏,戰爭正在二十來個國家進行,其動機、方法和參加者是多種多樣的,尤其是非洲之角。

人們廣泛認為南部非洲的大問題,實際上也是整個非洲的問題。蘇聯的政策在非洲南部取得了數不清的成功。現在能用什么辦法來制止它呢?

南非本身將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在歐洲之外的一個重要戰場,另一個戰場則是在波斯灣和南阿拉伯半島。

七十年代后期,西歐對東西方關系的態度發生了某種變化。對蘇聯產生的幻滅和失望情緒最能喚起新的現實主義的東西。人們現在越來越相信俄國人自己說的,他們的武裝部隊一定要在推翻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到了七十年代最后幾年,一些歐洲盟國明確地認識到蘇聯在軍事上日益擴充力量、在政治上始終頑固不化而對和平造成的威脅,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對西方的防務作出了更大的貢獻。

在蘇聯方面,由于爆發了波蘭工人抵抗波蘭軍警試圖逮捕可能搞罷工的領導人的沖突事件,蘇聯政治局在1984年11月14日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克里姆林宮領導人要求里亞布欣院士為這次會議準備了一份闡述立場的文件。里亞布欣是一個在哈佛大學留過學的莫斯科人,在西方素有俄國的第一流基辛格式智囊人物之稱。里亞布欣在報告中說:蘇聯不應該在這個時候派遣蘇軍到波蘭去,而是有必要在別的某個地方使美國人陷于軟弱地位,并使湯普森政府剛上任就不得不實行幾次屈辱性的撤退,等搞成一兩次“湯普森退卻”時,再轉而奉承這位新總統,重新搞緩和。可以迅速開始實行的有五個計劃:中東行動;印度行動;中美洲行動;南部非洲行動;南斯拉夫行動。建議只執行中東行動和南部非洲行動。反對執行印度行動和中美洲行動;不主張目前就執行南斯拉夫行動。雖然在歐洲采取行動最好是“拿下南斯拉夫”,但是現在還不是這種形勢。現在面臨的只是這樣一種形勢:最好是使湯普森總統蒙受恥辱,喪失信譽。

蘇聯政治局接受了里亞布欣計劃。于是在1984年圣誕節前后,中東和南部非洲發生了一系列動亂:

埃及恢復了同蘇俄的軍事關系;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科威特政府被推翻;南非索韋托等地發生了學生暴亂;津巴布韋和納米比亞進攻南非;12月29日,蘇聯一艘潛艇擊沉了伊朗一艘運輸船;美國一艘情報船同一天在亞丁灣受到導彈襲擊……有人說,蘇聯29日的襲擊可以說是打響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槍,這是有些道理的。

在其他地方,事態以同樣引人注目的速度發展著:1984年12月31日,東柏林發生了暴亂,蘇軍鎮壓了暴亂,并幾乎立即從東德警察手里實行了接管;墨西哥總統于1985年1月3日遭暗殺;1月19日埃及邀請蘇聯管制蘇伊士運河,美國第6艦隊則有效地封閉了北邊的出口。

蘇聯外交部長巴隆佐夫1月19日向蘇聯政治局呈交了一份密件,宣稱蘇聯在中東和南部非洲采取的行動的目的已經達到。

1月20日,蘇聯沃羅特尼科夫主席電賀湯普森就任美國總統并邀請他出席一次首腦會議。

美蘇首腦于1985年2月15日會晤,經過兩天的相互指責和玩弄邊緣政策,終于出現了結果:體面的和平。維持現狀得到了肯定……

其實,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都不信任對方,以致無法作出任何實際的裁軍嘗試。相反,華沙條約加強戰備的速度一如既往,北約也在繼續作出一些有限的改進。政治上的小沖突恢復了。尤其是三個因素造成了不穩定的加劇:石油、中東和巴爾干……。

1985年7月27日,在西德海德爾堡,美國駐歐陸軍參謀長向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來訪者介紹完情況后,美國駐歐陸軍司令接著站起來講了話。他認為美國駐歐洲的陸軍情況,比任何人設想的、特別是比俄國人所設想的要好些。他們的體制更新了,現代化了,戰備教育一直抓得很緊。他們既熟悉這里的地形、氣候,也了解自己的敵人。總之,他們懂得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也可以守住防線。這位司令還說,中部集團軍中的德國盟軍的兩個軍,實力和編成同美軍相似……。

也許這位司令官還有更多的話要說,但他沒有說下去,會議室的門突然開了,一位參謀匆匆走進來,交給這位將軍一個紙條。大家屏息無聲。

這位將軍說:“我接到通知,說幾小時以前有相當數量的蘇軍越過邊界進入南斯拉夫。”

……

1985年夏初的形勢是危機四伏,動蕩不穩。年初,蘇聯就試圖利用其軍事力量達到政治目的,以削弱美國在世界上的作用。對于是單獨處置南斯拉夫還是在歐洲全線挺進的問題,蘇聯曾有意見分歧。但蘇聯為響應來自南斯拉夫國內某方面的求援呼吁而采取有限行動,無論如何是有吸引力的。他們認為美國不大可能采取有效的反干預行動。假如美國這樣做,蘇聯就有理由利用這一點而從波蘭、東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向西方發動一次更全面的進攻。

西方由于認識到蘇聯的選擇之一必定是在歐洲發動戰爭,包括重新奪取南斯拉夫,因此已作出了認真的努力來彌補北約歐洲盟軍常規部隊的缺陷和彌補聯合王國至關重要的防空中所存在的缺陷。

1985年7月27日,蘇聯的一個空降師在未遇抵抗的情況下著陸,占領了通向貝爾格萊德的要道。與此同時,蘇聯的一個摩托步兵師從匈牙利沿著布達佩斯至薩格勒布的公路越過南斯拉夫邊界;緊接著又開進了另一個摩托步兵師。親蘇的“保衛南斯拉夫委員會”被承認為南斯拉夫的臨時政府。南斯拉夫的邊防軍經過短時間的交戰后,很快被迫撤向薩格勒布。

西方自然對那里發生的事情十分關心,因為南斯拉夫的繼續中立顯然對西方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北約不得不作出決定,終于使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空降部隊得以從意大利出發,在南斯拉夫的里耶卡(阜姆)、盧布爾雅那和達爾馬提亞群島一些島嶼上登陸和著陸,沒有遇到抵抗。在二十四小時以內,他們便與蘇聯的空降部隊和裝甲部隊處于敵對行動的狀態。

于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的蘇美軍隊的一次初次交鋒發生了:進攻斯洛文尼亞的蘇聯部隊在盧布爾雅那和薩格勒布之間的科斯塔溫維察郊外同美國海軍陸戰隊迎面相遇,發生首次遭遇戰斗。

蘇聯的軍隊參與了同美軍作戰!這是一個驚人的、幾乎難以置信的事件。它把人們長久以來所擔心的事情變成了嚴酷的現實。蘇聯和美國已經在戰場上兵刃相見。瓶塞已經打開。對蘇聯來說,現在只能是對西歐發動一場早已周密準備的全面入侵,向萊茵河挺進。除此以外,別無其他選擇。

1985年8月4日,星期日,中歐時間凌晨4時前不久,激烈的戰斗首先在內層空間爆發了。美國的通信衛星和偵察衛星遭到了廣泛的和顯然是經過十分周密準備的襲擊。

幾分鐘過后,大約四點鐘的時候,華約的飛機和導彈使用高爆彈藥和化學彈藥,對在西德的北約中部地區的機場、司令部駐地、后勤地域以及隼式和奈克式防空導彈發射場實施大規模襲擊,拉開了大舉進攻的序幕。

華約軍隊的突然襲擊絕不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可是料想進攻還不會立即發生,這種估計至少在開始的時候削弱了后方地域的保護性措施和防御性措施的有效作用。

從一開始進攻,華約軍隊就使用了化學戰劑。但只是在戰線的某些地段使用過。對美軍的兩個軍沒有使用化學戰劑,這或許是因為美軍也擁有進攻性化學武器的緣故吧。

各主要機場遭到了化學戰劑的襲擊(通常是芥子氣或者是G型與V型神經毒氣),這些化學戰劑是用導彈發射的。后勤設施和通信設施也遭到化學襲擊,人一旦吸入或由皮膚吸收哪怕很少量的氰化氫之類劇毒性化學戰劑,若不立即醫療,幾分鐘內就造成死亡。但化學襲擊的主要效果與其說是造成傷亡,不如說是嚴重限制了人體的活動,穿著笨重的防護衣、又要避開沾染地區,使部隊的活動能力和機動性大大下降。

華約軍隊在進攻之前,還從分界線東面進行了很廣泛的電子干擾和反雷達活動。開頭的時候,這種活動絕不能說沒有效果,但很快就發現它遠遠比不上西方所擁有的電子戰手段了。

敵軍在地面進攻的火力準備開始之后不到一小時,派出四路強大的裝甲突擊部隊。每一路在一個師的正面上,以諸兵種合成的一個團兵力的先頭部隊為前鋒,通過邊防線上迅速開辟的通道,進入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境內。緊隨著坦克師的是摩托化步兵師,它們隨時準備擴大突破口。

已經進入全面戒備狀態的盟軍戰術空軍和防空部隊,在敵人進攻一開始的時候就立即作出了反應,力圖削弱蘇聯空軍的活動。

北端的不萊梅機場被得到蘇聯空降步兵支援的敵方第五縱隊奪占。漢堡市受到一支強大蘇軍的牽制,這時正被蘇軍進攻部隊迂回過去。因為漢堡市政府曾強烈要求盟軍宣布漢堡為不設防城市。

歐洲爆發戰爭那一天上午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1966年退出北約組織的法國政府宣布要完全履行根據大西洋公約承擔的義務。因此,這時法國已同蘇聯及華約盟國處于戰爭狀態。這對盟國起了一定程度的鼓舞作用。

蘇軍的攻勢來得猛,他們不論在哪里進攻,都是不達目的不肯罷休,甚至不顧一切后果,因此,一處或幾處突破在所難免。突破以后,第二梯隊的部隊就緊跟而來竭力迅速擴大戰果。

后來的五天里,由于南面的法軍日益增強的實力對于穩定右翼起了很大作用,就越來越清楚地看出,敵軍主攻方向將繼續在北面。

到8月7日,西方的北部集團軍不斷加強防化學措施的情況開始引起憂慮,野戰指揮官們要求采取某種形式的報復行動的壓力增大了。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覺得要在化學戰方面給予北部集團軍一定的支持。于是載有灑毒箱的F—4鬼怪式飛機大量地集中使用了持久性致死毒劑來襲擊蘇軍第二梯隊和預備師。這些襲擊迫使蘇軍部隊不得不采取事先沒有計劃的行動。

8月4日,蘇軍的一個摩托化步兵師就從科拉半島進入了挪威境內;8月6日和7日,南歐盟軍司令部,連同緊急拼湊起來的意大利流亡政府搬到了西班牙,意大利半島完全落到蘇軍手里。8月10日,荷蘭的馬斯河以北的那部分領土被蘇軍占領,荷蘭政府遷到了埃因霍溫。8月12日,中部集團軍司令部的主要指揮所遭到一枚導彈的直接命中,集團軍司令官當時正在主要指揮所,當場犧牲了,接替他的是美軍第5軍軍長。

8月13日,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公布了兩項決定:第一項決定是他最后拒絕了他手下指揮官要求允許使用戰場核武器的任何緊急請求。第二項決定是關于預備隊投入戰斗的問題。

但是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掌握的戰區預備隊只有七個師左右的兵力,大都配置在黑森和萊茵蘭。而沒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的命令,中部集團軍根本不得動用這些部隊。如果沒有預備兵力可用,那么防止崩潰的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啟用戰場核武器來支援了。

盟軍最高司令是了解美國總統的心情的,他要幾乎不惜一切地謀求美國城市免遭核襲擊。因為一旦雙方開始互相使用戰場核武器,要想使城市免遭核襲擊就不容易了。

8月8日有四支船隊從美國啟航,橫渡大西洋運送兩個整軍的幾乎全部重型裝備和剩下的兵員(大部分兵員已空運到歐洲),這些船隊啟航不久便遭到了蘇聯潛艇和飛機的猛烈而頑強的襲擊,損失很重。將近五分之一的運輸船只被擊沉。增運的兵團人員,總共約有七萬名,大部分已空運到英國和法國西北部。

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第一次海戰是由一艘英國潛艇和一艘蘇聯潛艇進行的。8月5日,它們在設得蘭群島和法羅群島之間的海域里相遇。這個海域連同其延伸到冰島、而且越過冰島一直到格陵蘭的海域,后來成了這次大戰中的主要海戰的戰場。那天,英國核動力潛艇邱吉爾號奉命在設得蘭群島與法羅群島之間的海域進行反潛巡邏時,發現對面有一艘T級潛艇,邱吉爾號立即發射魚雷擊沉了敵艇。

華約軍事行動的政治目的是:先占領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并使之中立化,然后要求停戰,謀求與美國談判。華沙的軍事行動盡管遭到了北約軍隊猛烈的抵抗,但他們憑數量上的優勢已達到大部分奪取領土的目標。能否扭轉這種局勢,完全取決于海運增援部隊能否安全及時到達。

8月7日夜間,爭奪格陵蘭-冰島-聯合王國間隙海域之戰打響了,北約贏得了第一回合。

8月8日,一批護航運輸隊從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啟航,以23節的速度航行。它們能在14日以前把部隊和裝備運到法國北部港口。但是,8月4日從科拉灣開出的一批蘇聯潛艇這時正穿越格陵蘭—冰島—聯合王國間隙海域。它們是領受了嚴格的命令,要集中力量對付運兵護航隊的。8月11日,發生了第一次攻擊,從兩艘C級核動力潛艇上發射來16枚視距超音速巡航導彈,其中8枚導彈經過誘導而偏離了目標。另外8枚一下擊中了護航運輸隊的包括一艘航空母艦在內的6艘軍艦,航空母艦當即爆炸沉沒。第二次攻擊發生在四小時以后,蘇聯潛艇一次齊射4枚導彈,在幾分鐘之內4批共16枚導彈相繼飛來,又有半數擊中目標。以后兩次攻擊發生在兩小時以內。但大西洋盟軍滿意的是,有許多導彈被宙斯盾反導彈系統所擊毀,而且有兩艘實施攻擊的蘇聯潛艇被發現和受到追獵,其中一艘不久便沉沒了。

這時,蘇聯北方艦隊司令決定發動空襲,他派了40架逆火式飛機,以單機為單位飛到紐芬蘭和英吉利海峽入口處中間的一個會合點。逆火式飛機用AS—6空對艦導彈進行襲擊,使北約的一支“騎兵”護航運輸隊遭受慘重損失,7艘運輸艦被擊中,其中4艘迅速沉沒。人員的傷亡是駭人的。5艘護航艦被擊沉或擊傷。15架逆火式飛機被擊落。

兩小時以后,蘇聯潛艇又發動了一次攻擊,但這一次沒有象俄國人所希望的那么成功。

8月12日,美國的大西洋攻擊艦隊開始猛攻蘇聯在科拉灣的一些海軍基地和機場。

還有一個危險有待消除,勒阿弗爾港的掃雷部隊正在日夜不停地工作,以保證進港水道暢通,因為他們在8月13日到14日的夜間發現了蘇聯布的水雷。

這一次運兵護航隊沒有再發生傷亡。從美國和加拿大啟航的48艘運輸艦當中,有12艘被擊沉或者受了重傷。但是它們終于按時到達了。

海戰一直持續到北約軍隊的反攻在中部地區制止了敵人前進的時候。蘇聯海軍攔截從北美直接海運給歐洲盟軍的增援部隊,其成功率不超過25%,這就在支援蘇聯陸軍方面遭到了決定性的失敗。而大西洋盟軍最高司令和西部通道盟軍聯合司令部彼此配合,使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得到了決定性的支援。

蘇聯在中東的海軍和空軍曾在一段時間內成功地控制了紅海和阿拉伯海。但是在印度洋活動的美、英、澳三國聯軍最后終于壓倒了它們。

等到人們可以對1985年戰爭總的結局作出估計時,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也許會把蘇聯的崩潰歸咎于戈爾什科夫這位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海軍統帥。因為正是戈爾什科夫大力鼓吹不斷加強蘇聯海上力量的做法收到了效果,才把他的同志們引向了災難——當海上風浪太大的時候,熊便淹死了。

在地球的從三百公里到至多三萬二千公里的內層空間,交戰雙方也進行了生死搏斗。

1985年8月2日,東部標準時間6時0分,從肯尼迪角發射了一個軌道飛行器企業101號,上面載著四個人,由美國空軍上校“細長個兒”溫特沃思擔任指令長。這是一次多項任務飛行,要求飛船在定期飛越俄國和東歐上空時進行攝影和全面電子偵察。到8月3日午夜,企業101號已經在軌道上運行了40個小時。它的所有系統的工作狀況都非常好,一直定期把拍攝過的膠卷的裝運箱送回大氣層供回收和處理。但是飛船已經受到蘇聯的嚴密監視,俄國人對于已經處于戰爭邊緣的時刻竟然有四個美國人每天十次安然飛過他們國家的上空是無法忍受的。

8月4日凌晨,蘇聯發射了聯盟49號,上面有兩個乘員,在圍繞軌道運行第四圈時,它作了機動飛行來到距企業號150米以內的地方。溫特沃思當時正在用肉眼進行觀察,當聯盟49號第一次用激光掃描企業號時,激光掃過了他的視線,把他的眼睛搞瞎了。接著,企業號的五個噴嘴壞了,升降副翼也壞了,最嚴重的是,他們的太陽能電池似乎也遭到破壞:他們已不可能自行返回大氣層。

空間控制中心在過了五分鐘之后宣布,剛剛回收了一個衛星返回基地的企業103號將盡快作好準備,然后就上去把他們接回來。可是這時戰爭已經開始,美國的監視工作受到破壞和干擾,參謀長聯席會議冷酷地決定:在企業103號準備就緒以后,必須等著替換最需要替換的衛星。溫特沃思上校和他的部下是在大戰爆發前離開地球的。他們在整個第三次世界大戰期間一直在軌道上運行,直到1985年8月底,當局才回收了他們的尸體。他們成了空間戰爭的第一批犧牲者。

自從8月4日早晨全世界的人們醒來時發現再次爆發了一場大戰以來,在主要戰場的歐洲中部地區及北大西洋水域,敵對雙方經過了殘酷的較量。到8月15日,整個歐洲戰局出現了重大的轉折:盟軍從后撤轉而固守,又由固守轉而反攻。北部集團軍8月15日開始反攻后不久,在克雷費爾德突出部的蘇軍幾個師很快就后撤了,這是在華約整個前線有條不紊的后退的開始。到8月18日,在東西德分界線以西得到解放的中部集團軍地區,已經不再有華約軍隊的蹤跡。8月20日,不萊梅解了圍,8月23日,除了在漢堡(盡管漢堡市政府曾宣布為不設防城市,但它還是被俄國人占領了。)周圍以外,華約軍隊已在東西德分界線全線設防固守。

大戰爆發以來,驚濤駭浪的三個星期過去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領土這時只有一小塊仍然掌握在敵人手里。不萊梅成了一片廢墟。漢諾威也受到十分嚴重的破壞。目前雖然還看不到和平,但是最嚴重的局面看來已經避免,至少是暫時避免了。華約軍隊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入侵已經失敗,大西洋聯盟保存下來了。

正當蘇聯在歐洲的進攻停頓下來,海上戰爭不僅突出表明了蘇聯作為一個海上強國在地理上處境不利,而且還表明它在克服這些不利條件方面舉措失當的時候,在克里姆林宮內外開始出現了政治不穩的種種跡象。

蘇聯決策者預見到華約分崩離析和國內不滿的危險,再次發生了分裂:鷹派大叫大嚷,鴿派主張返回俄羅斯本土。前者爭辯說,雖然常規戰斗并沒有完全按照計劃發展,但是核軍備仍然完整無損。與其在政治上慢慢衰亡和被迫喪失殖民地,還不如來點同歸于盡為好。蘇聯大片地區非常落后,這使它同美國進行核交鋒之后能夠較好地生存下來。此外,蘇聯有足夠的彈頭,可以向中國的目標也發射一些,從而把中國的威脅推遲一代人的時間,而受到中國報復的危險是微乎其微的。還有,如果他們真的準備走那么遠,那就很可能在發生破壞之前同美國作成一筆交易。比如他們可以對西歐的目標進行一次或幾次核突擊,以表明他們是真的要這樣干的,而同時向美國建議訂立一個維持現狀、并把世界劃分成兩個勢力范圍的協議。兩國使歐洲保持分裂局面,雙方一起采取行動來保持中東的秩序,會使兩國都得到好處。只要對方不干預,它們每一方都對付得了中國。

這是一幅有說服力的圖景。但是來自東歐和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越來越多的消息卻已在支持鴿派提出的相反的論點。

政治上的背離趨勢后浪逐前浪,越卷越高,使蘇聯總參謀部覺得再要依靠那些有很大部分士兵是這些地區的人的部隊已不復安全。大量的可靠部隊不得不從真正可稱之為俄羅斯的軍區往東調。因此,留在波、匈、捷維持內部安全的部隊就少了。蘇聯的兵力不但要抵抗在德國越聚越多的西方軍隊和需要對付中國的潛在威脅,而且同時還要在兩條戰線上對付反抗蘇聯的民族起義,所以已經分散到了不可忍,受的地步。

在西方那一面,也展開了一場爭論,他們爭論的問題是:進軍,還是不進軍。但在他們還沒有討論出什么結果時,在莫斯科的辯論中卻出現了新的戲劇性轉折:

克里姆林宮統治集團里的“核”派人物認識到時間對他們不利,因此同主席兼總書記舉行了一次秘密會議,反對派則被槍口擋在會議之外。他們堅持要立即采取步驟,以核戰爭相威脅。只要對西方的某一個目標進行一次原子襲擊就足以表明他們的決心了。與此同時要向美國發出信息,建議立即從非洲和中東撤走一切外國軍隊,舉行雙邊談判以確定美蘇在世界各地的勢力范圍。趁西方在英國舉行最高級會議的時候襲擊英國的某一個目標將是適宜的,這樣可以使每個人都深知,除了走蘇聯所建議的道路之外,其他任何道路都是危險的。不要把倫敦本身作為襲擊的目標,這會使盟國的對抗和決心都加強到使這種襲擊產生反效果的程度。伯明翰就行了。它是一個工業大量集中的城市,也是軍火工業中心。而且離首都倫敦很近,用不著把倫敦夷為平地就可以讓倫敦感受到那里的爆炸。沃羅特尼科夫主席除了同意之外沒有其他的選擇。

重要的是一定要使美國人十分明確地知道,這只是一次單獨的襲擊,旨在說明如果他們拒絕蘇聯的要求的話會出現什么局面。不要把它看成是全面核進攻的前奏。必須預計可能招致某種報復行動,但是如果發出的信號為對方所理解的話,這種報復行動只會局限于一次規模差不多的襲擊。

一個預告性通知通過華盛頓送交了在倫敦的美國總統,告訴他,蘇聯主席將在第二天,即8月20日格林威治時間10時20分通過熱線同他講話。沒有任何人料到,伴隨著提出談判建議的是一次廣島式的示威。因為在通話的時候,蘇聯主席宣布已經發射了一枚導彈,接著就要求美國在一星期內派出代表談判蘇聯的建議,不然就要再進行有選擇的打擊。如果有任何人想用一次先發制人的全面核進攻來防止這一點的話,那么對方向湯普森總統提醒了,蘇聯擁有強大的第二打擊能力。

8月20日上午10時30分,蘇聯的一枚SS—17導彈的核彈頭在英國伯明翰市溫森格林監獄上空三千五百米爆炸。在幾分之一秒內,爆炸所形成的接近太陽溫度的火球的直徑已達兩千米,朝著伯明翰市中心降落。爆炸發出的亮得令人難以置信的閃光在倫敦都看得見。盡管兩地相距那么遠,在倫敦看見這個火球的人也有短時間目眩失明,臉部也微微覺得發燙。

火球釋放出來的巨熱對二十公里以內的人和物產生的影響更大了。距溫森格林監獄大約十九公里的切斯沃特湖上,游艇上衣服穿得極少的人在受到火球的熱浪連續不斷的襲擊時覺得身上的皮膚開始象火燒一樣。有頭腦的人潛入水中逃避熱浪。凡是沒有潛入水中的人,暴露在外的皮膚都燒起泡來。游艇上的漆都卷了起來,尼龍帆溶化了,艇上的報紙著了火。只有穿衣服多或者被某種東西遮擋住了的人,才沒有受到嚴重燒傷。

越靠近溫森格林監獄,火球發出的熱所造成的影響越明顯。樹葉枯干了,矮灌木冒煙欲燃。干草堆燃燒了,建筑物和車輛上的油漆烤起了泡泡。凡在室外的人都被燒傷,需要馬上送醫院治療。

離火球越近,熱度越高,熱浪所到之處,輕的東西都起了火,金屬和其他物件都烤焦變形。人身上的衣服已不再能起擋熱作用,衣服燒光了,室外的人燒傷面積之大,即使得到第一流的治療也沒有什么治愈的希望。顯然,溫森格林周圍三四公里之內幾乎成了一片火海。

核彈頭爆炸以后,幾秒鐘之內巨大的沖擊波就繼熱浪而來。爆炸后還不出一兩秒鐘,沖擊波就襲擊了火球下面的市中心。巨大的壓力轉眼就把下面所有的建筑物摧毀,剩下的只是一片廢墟。沖擊波咆哮著從中心往外沖,地面上沒有任何建筑物能抵擋住這種巨大的壓力和爆炸所引起的暴風。在溫森格林周圍三公里以內沒有一樣東西能夠幸免,所有的房子和建筑物都成了瓦礫,整個地區看起來活象一個大垃圾場。

被熱浪灼傷痛苦最甚的人,被隨之而來的沖擊波了結了性命,免了活受罪。本來在室內的人現在已埋在山一般的瓦礫底下,遭到了同樣的命運。在溫森格林三四公里以內,沒有幾個人能逃過爆炸的直接殺傷。空中到處是橫飛的物體,它們是被從溫森格林向外沖的風卷上半空的。直到離那里四五公里處,風速仍達每小時五百公里。暴風把沿途的東西卷得象碎紙似的亂飛。汽車和其他車輛被刮得不停翻滾;在室外的人被卷到空中;瓦片、磚塊和所有被卷起來的東西都象飛彈一樣在空中飛射,沖破一切障礙,砸傷了許多人。在距離中心七八公里以外的地方,破壞程度開始減輕,但所有輕型結構也全被吹塌,屋頂被刮跑,高大的建筑物遭到的破壞很大。

距離溫森格林十二公里的伯明翰機場遭到的破壞比較輕,但是機場上的風速大約為每小時一百六十公里,許多飛機的機翼或尾翼不見了,或者被沖擊波沖得側臥在地上。

沖擊波從中心向外擴散的速度同音速差不多。在核彈頭爆炸后大約三十秒,沖擊波傳到伯明翰機場,那里,爆炸聲也極大,持續了十至十五秒鐘。過了大約八分鐘,巨響在倫敦也聽見了,那轟隆隆的聲音從八分鐘前看見火球的耀眼閃光的方向象滾雷似的傳來。倫敦的有一點核武器知識的人都很明白出了什么事。

一分鐘內,核爆炸的驚人的直接殺傷破壞停止了。在徹底遭到破壞的伯明翰市中心的上空,龐大的蘑菇云上升到了十五公里高空,已擴散到直徑約達二十公里。在以溫森格林為中心的半徑五公里的范圍以內,似乎一切都在燃燒;在這以外到八公里的范圍內,幾乎沒有一座建筑物或幸存的東西沒有起火。在這個范圍以外,著火的東西就不那么多了,但一直遠到十五公里的地方也還有一些建筑物著了火。

以溫森格林為中心的半徑大約十五公里的圓圈內燃起來的火開始越燒越旺,特別是伯明翰市中心的倒塌的房屋的火開始猛烈燃燒。火焰竄得越高,越把空氣往里卷,結果,風開始從外朝著火焰里刮。這就進一步助長了火勢,以致離最初的爆炸還不到二十分鐘,伯明翰市中心約三十平方公里的地區已經是一片火海。

這枚核武器的爆炸造成的人員傷亡是驚人的。這一天陽光燦爛,許多人衣服穿得很少,露在外面的皮膚很容易燒傷。大約有兩百萬人遭到了浩劫,其中有將近三十萬人在幾分鐘內就死于核武器的熱輻射和擊沖波,或者在后來由于得不到任何醫療或急救而死亡。還有二十五萬人受到嚴重的砸傷或燒傷,急需住院治療。另外有五十萬人受輕傷。受傷者如此驚人之多,而診療所和醫院設施也遭到了嚴重破壞。消防部門同樣遭到嚴重破壞。伯明翰市政機構和組織幾乎都不存在了。警察、消防部門、醫療機構和地方行政機構之間的正常電話聯系全給破壞了。再一個問題是伯明翰整個地區斷電。供電系統廣泛遭到破壞。

到8月20日日終,伯明翰周圍的六百平方公里的地區依然被數不清的火光照得通明,讓火自己燒完熄滅。黃昏時,在受原子彈爆炸影響的地區,人們幾乎把全部力量都集中起來去對付傷亡人員了。到處要求醫院治療,到醫院去的人之多,到了需要警察來保護醫院的地步。即便如此,人們想得到治療或設法讓別人得到治療的心情十二萬分的焦急,以致開始發生暴力行動,幾家幸存下來的醫院外面發生了騷亂。

這一天里,全國都惦記著伯明翰的情況。人人都知道,一個核裝置爆炸了,大多數人還確信,這只是許多核裝置中的第一個。

政府已命令聯合王國陸軍司令部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動支援伯明翰,只要不影響其頂住進一步的核襲擊的能力就行。

倫敦市民看到了伯明翰上空核爆炸的閃光,聽到了爆炸聲。在他們觀看高空中的蘑菇云聚而又散的同時,政府已經采取行動。軍政人員立即開始執行預防核襲擊的應急計劃。政府宣布首相將于中午在電視和電臺上向全國發表講話。

中央政府已經遷出了倫敦。疏散計劃的初步階段在8月4日就已經執行。各軍政總部的主要班子不久也遷到地下作戰指揮地點。

首相發表廣播講話時,說明了英國第一座城市——實際上也是西方世界的第一座城市——遭到核襲擊的情況,并概述了正在做的救災工作。她一再要求災區以外所有的人都留在原地;誰都不知道聯合王國是不是還會——也不知是在它的什么地方——再遇到一次襲擊。

首相接著宣布,敵人遭到了核襲擊的回擊,其威力超過了他們對伯明翰的襲擊。這是官方第一次宣布蘇聯城市明斯克已被摧毀。

核武器在伯明翰上空爆炸剛過幾分鐘,當爆炸造成的巨大破壞接著又大火迅速蔓延,不列顛諸島各地千百萬人聽到電視和電臺緊急廣播以后驚得目瞪口呆之際,美國總統正在同英國首相通電話。此時是格林威治時間10時35分。兩人立即得出了一致的看法,認為即使僅僅為了避免士氣和民心一落千丈,也有必要立即采取報復行動。給法國總統打了電話,他馬上表示贊同。在陸續通知其他盟國的同時,就已經向兩艘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一艘美國的,一艘英國的)下達了命令,要它們各發射兩枚導彈,目標為明斯克市。爆炸中心應該正好是在市中心上空,高度三千米。兩艘潛艇都報告發射順利無阻,完全準時、準確適應其任務要求的四枚導彈的多彈頭飛快地一個接一個命中目標而爆炸。效果是驚天動地的。這是伯明翰恐怖爆炸的重演,但是比伯明翰更嚴重許多倍,民防的預防措施幾乎一點也沒有減輕所受的損失。電視或電臺都沒有報道這次襲擊。但是消息卻象野火蔓延似地一下子傳遍了全世界。這件事在各地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對蘇聯本國及其衛星國的影響之大更是超過了任何別的地方。

西方仍通過熱線告訴蘇聯領導人,這是作為不可避免的報復行動而下令進行的一次有限的襲擊,并且說關于舉行談判問題的答復將在三天內發出。但是結果證明這是沒有必要的。

這次核交鋒,就蘇聯方面來說,在發動之前根本沒有裝裝樣子同其附庸盟國協商,更不用說同它自己的各加盟共和國協商了。結果這次核交鋒卻成了引起郁積未發的民族主義情緒爆發的導火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蘇聯的武力在歐洲和其他地方受到挫折;它強迫自己的附庸國到非洲參加民族解放戰爭,可是又不讓他們在本國國內享有民族自由;中國向中亞國家以及西方向歐洲衛星國表示愿意提供外來援助;現在又增加了最后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認識到俄國很可能已經發動了一場核戰爭,他們若不立即脫離俄國的控制就可能都陷進去。這種反抗情緒的爆發在東方來得較快也較猛烈,在歐洲則較婉轉曲折但卻更具有決定意義。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首先開始行動,他們促使當地最高蘇維埃通過了宣布脫離蘇聯、獨立和不承擔義務的宣言。駐阿拉木圖的蘇軍司令準備進攻現由當地警察和民兵守衛的蘇維埃大樓,但是他不習慣于在當地果斷行事,因而請求莫斯科給予指示和授權。而克里姆林宮當時正忙于準備核戰爭,并且由于內部意見不同而陷于分裂,顧不得給予答復,于是失去了戰機。興高采烈的群眾涌向街頭,舉著宣布同俄羅斯人民友好和要求俄羅斯軍隊和平地撤回他們自己國家的橫幅標語。中國的威脅看來比本地的“騷亂”更加危險,因此這位將軍就帶著他的大部分駐軍前往增援邊境去了。

在同中國或伊朗交界的其他共和國,由于邊界上的軍事活動牽制著蘇聯軍隊使其不能投入國內保安工作,宣布獨立的行動同樣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烏茲別克共和國沒有這一有利條件,駐塔什干的蘇聯軍隊對民族主義領導人采取了血腥的報復,暫時阻止了爭取獨立的運動。在這同時,在西邊發生了更嚴重的麻煩,它最終給了蘇聯統治這座搖搖欲墜的大廈致命的一擊。

明斯克的毀滅加速了蘇聯西部邊境地區事態的發展。明斯克是一個選得很好的目標,是從理論上說來具有自治地位的白俄羅斯共和國的首都,它西近波蘭,又是烏克蘭的北鄰。波蘭和烏克蘭都迅速得出了必要的結論:除非它們采取步驟改變歷史的進程,否則下一次就可能輪到它們了。波蘭國防當局動用了秘密聯系途徑,指示所有的波蘭部隊堅守自己的陣地,抵制任何(再重復一遍,是“任何”)其他調令,并且抵抗任何方面對陣地的襲擊。同時,他們同地下組織進行了聯系,并布置后者通過其秘密電臺向倫敦發出急電,報告波蘭當局已經采取了什么行動,并且要求盟軍將不進攻波蘭部隊陣地。波蘭政府收到了令人鼓舞的肯定的答復,于是悄悄地起草了一份波蘭退出華沙條約的宣言。

但是,真正決定性的打擊卻來自一個意料不到的方面。蘇聯的政策一向是費盡心機鎮壓或者安撫烏克蘭方面任何獨立思想的征兆。烏克蘭對蘇聯的糧食供應貢獻巨大,它地處蘇聯面對西方并同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接壤的地區的前線,它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這一切都使它成了蘇聯僅次于俄羅斯本土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1966年,在基輔開庭審判了一批鼓吹脫離蘇聯的人,烏克蘭的民族主義情緒受到了鎮壓。但鎮壓只是把這種情緒引向了更有力量的地下活動的渠道。烏克蘭人民族主義情緒的現代代表人物懂得革命只有從最高層開始才能成功的道理。他們決心利用烏克蘭居民尚存的唯一的一項重要的自由權利——個別的烏克蘭人有機會在蘇聯的中央機構中取得有實權的地位。有好幾位將軍就很得志;現在民族主義者最得人望的代表人物就竟然披著秘密警察這樣一種人們想不到的偽裝。

瓦西里·杜格連科1960年從基輔警察學院畢業之后,就由赫魯曉夫的一些烏克蘭老朋友推薦給赫魯曉夫,被調到莫斯科克格勃總部。由于他當時職位還低,所以他平安渡過了赫魯曉夫倒臺這一關,以后又沿著權勢的危梯爬上了專門負責克里姆林宮安全保衛工作的副頭頭的高位。他同烏克蘭共產黨里民族主義者組織保持著密切聯系,自然還把好些烏克蘭同胞安插在克格勃內、特別是負責克里姆林宮安全事務的那一部門內擔任適當的職務。

因此,一套強有力的班子已經準備妥當,明斯克的核爆炸為使用這套班子提供了機會,也造成了使用它的必要性。杜格連科和他在烏克蘭黨組織的朋友們不希望參加俄羅斯毀滅的最后一幕的演出。雖然他們模糊地知道波蘭即將發生什么事,但是他們對于局限于烏克蘭的分離運動前途感到沒有把握。必須對蘇聯體制的中央堡壘發起進攻。

在中央,他們可以聯合“鴿派”集團。隨著從東方和西方傳來的消息越來越糟,“鴿派”集團的影響甚至在武裝部隊當局的某些機構中也擴大了。為使政變安然渡過危險的最初幾個小時,在武裝部隊當局爭取到一些朋友是至關重要的。

軍隊里的這個集團甚至在伯明翰受到核襲擊之前就斷定,核戰爭既不能使蘇聯實現其在西方的目的,也不能恢復東方的秩序。如果有意識地把一些部隊調回俄羅斯的心臟地帶,將來建立一套有條不紊的統治體系的希望倒會更大些,在這樣一個體系里,武裝部隊將能發揮有效作用,武裝部隊的司令官們將能維持一種尚稱安穩的生活。

后來的實際情況是,雙方在把各自的最終目的秘而不宣的情況下,為了壓倒中央委員會里的強硬派十分可能堅持采取核自殺行動的主張這樣一種策略上的目的,而建立起了謹慎的聯系。

無論如何,事情刻不容緩。政治局預定8月22日開會,以便決定在一旦美國人不接受要他們參加維持現狀的談判的最后通牒的情況下,進一步該如何行動。

在舉行這次決定命運的會議的那一天上午,杜格連科的上司,即克格勃的首腦,在乘車駛入莫斯科的路途上遇到“車禍”喪了命。這時已經在克里姆林宮里的杜格連科可以相信他將有機會參加政治局會議了。他所依賴的是兩件事:其一是,采取的行動完全出人意外,因此,除了執行計劃所需要的十幾個秘密警察(其中大部分是烏克蘭人)以外,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的計劃的細節。其二是,當時的蘇聯行政機器總是順從地接受最高領導層下達的命令,而不管是什么樣的命令。這實際上是他決心加以改變的一個特點,但是在這一次這個特點卻幫了他大忙。當政治局會議開始舉行、他被召進去匯報他的上司遇到的車禍的情況時,他從口袋里掏出來的不是一札文件而是一支手槍,他用它擊斃了沃羅特尼科夫主席,在會議室外面早已作好準備的杜格連科的同謀們一聽到這個信號就一擁而入,解除了政治局其他委員的武裝。杜格連科宣布他擔任主席和黨的總書記的職務;在武裝警戒下,他下令解除了幾個主要的強硬派政治局委員的職務,并且得到了其余委員的歸順。這些委員在四周都還有槍口對著他們的情況下沒有多少選擇的余地。

其后幾個小時里,他們緊張地搶時間采取行動,趕在任何反行動還來不及采取、任何發射核武器的草率命令還來不及下達之前,就有效地掌握武裝部隊的指揮權;設法使老百姓放心;同樣十分重要的是還要使美國人放心,讓他們不要產生采取先發制人的核襲擊的念頭。當杜格連科完成了在莫斯科必須立即采取的行動以后,最后通過熱線同湯普森總統通話的時候,他能夠很有信心地向湯普森總統保證蘇聯核部隊已奉命解除戒備狀態,并且懇求湯普森總統也對美國的核部隊下達相應的命令。另外,杜格連科還建議在十二小時內完全停火,并且及早在赫爾辛基召開會議來擬出媾和條件。

甚至連西方最有經驗的克里姆林宮問題觀察家也感到意外。在其后幾小時的混亂當中,當美國正在準備作出答復的時候,有些人表示他們堅決認為這是一個詭計,有的人則極力主張,如果在莫斯科確實發生了顛覆政府的事情,那么現在正是趁機推進,把俄國人干掉的好時候。另一些人更明確地提出,這只不過是俄國人的策略上的改變;這個新的、比較開放、權力比較分散的政權從長遠來說對西方比它的前任更危險。因此,不應當作出讓步,應當保持警惕,如此等等。但是最后終于商定,同意對這樣一件雖然不一定是永久的然而還是很大的幸事表示領情,對蘇聯降低核部隊戒備水平的行動作出響應,接受停火,并且在采取應有的謹慎態度的同時為召開會議進行準備。

杜格連科不得不作出比這還更艱巨得多的決策,要決定蘇聯的前途這樣一個大問題。在倉促召開的所有加盟共和國的代表參加的會議上,實際上沒有多少選擇的余地,只能承認聯盟已經解散;現在烏克蘭公開宣布它的目標是獨立。這是亞洲的許多共和國已經實現的目標。俄羅斯人這時顯然不得不接受,不管他們愿意與否,他們只有單獨自成一國了。

會上還普遍同意,他們將組成一個聯合代表團去出席赫爾辛基會議,同時將商定各共和國分離的辦法。處置歐洲、非洲和中東的原蘇聯部隊這個龐大的問題,正由聯合國救濟和遣返組織負責解決。

這次赫爾辛基會議,正如許多會議所采用的形式一樣,分成了一系列的會議,其中有一些如今仍在繼續進行中。蘇維埃聯盟的崩潰意味著歐洲的大規模敵對行動的結束,但它并不意味著全球和平的實現。世界上還有一些沖突迄今尚待解決,戰斗仍在繼續進行。現在看來蘇聯正分裂成若干國家,但是這些國家究竟是什么樣子,還沒有完全確定。原華沙條約成員國之間存在著分歧,它們同不久前剛交過戰的西方聯盟成員國之間也有分歧。要解決這些分歧,既費時日,也遠非易事。同時,在歐洲之外,仍有戰事。

然而,完全可以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以華沙條約1985年8月下旬的崩潰和大國之間停止直接敵對行動而告結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成年视频|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精品视频91|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国产玖玖视频| 制服丝袜一区|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国产91小视频|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爽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中国精品久久| 青青青国产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国产自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一级电影| 成人在线亚洲| 三级欧美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天天干伊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免费看a级毛片|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视频网|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自在线拍|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亚洲日本www| 91在线播放国产|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黄色福利在线|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国产精品性|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小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www.亚洲国产|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极品| 中文字幕 91| 欧美日本激情| 欧美激情综合|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一级黄色欧美| 无码专区第一页|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在线播放| 四虎AV麻豆|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