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嶸
輕音樂是青年們喜歡的,一些健康、優美的流行歌曲對豐富青年們的業余生活也非常有益。但輕音樂畢竟只是音樂中的一個品種,一個文化發達的國家不能只有輕音樂,它還需要交響樂、室內樂、歌劇、合唱等等許多其他音樂品種和形式。一個有較豐富文化修養的人,也不會只滿足于聽聽輕音樂和流行歌曲。因此,希望愛好輕音樂的青年朋友們,也不妨向音樂藝術的廣度和深度再前進幾步,探索一下本國和世界上音樂文化的寶藏。
即如著名的《黃河大合唱》,就是抗日戰爭時期產生的優秀的合唱藝術作品。它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甘沉淪為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奴隸的崇高精神和同仇敵愾抗戰到底的決心。光未然同志寫的歌詞既樸素又深沉,冼星海同志譜寫的音樂具有宏偉、壯麗、深沉、悲壯等多方面的特色。這部大合唱,是我國音樂史上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后來的《淮海戰役組歌》《長征組歌》以及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的一些優秀合唱作品,都和《黃河大合唱》一樣,是在繼承和借鑒歐洲傳統合唱藝術的基礎上譜寫的有中國民族氣魄的壯麗篇章,它們在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上起過很重要的鼓舞士氣的作用。
與流行歌曲等輕型歌曲不同的另一個聲樂品種是藝術歌曲。在歐洲,它成型于19世紀初,多半是由作曲家將著名的詩篇譜以音樂,通過歌唱和伴奏,將詩的意境和形象再現給聽眾。象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為歌德的詩《魔王》譜曲的藝術歌曲,便十分生動地表現了父親抱著病兒騎馬飛奔,終于沒能逃脫扼殺小生命的魔王的故事。由于對藝術歌曲所根據的詩不熟悉,不少聽眾常常感到欣賞起來有困難。在國外,也有類似的情況。在英國,近年來出現了一個名叫《制歌人的歷書》的藝術歌曲演唱小組,組員全是年輕人。他們在演出前先向聽眾介紹歌曲的歷史背景和作者的藝術風格特點,使聽眾感到歌德或其他偉大詩人象自己的朋友那樣親近。于是,這些藝術歌曲也就變得比較容易理解了。五四以來,我國也有不少作曲家進行了這方面的創作。象趙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黃自的《玫瑰三愿》、青主的《我住長江頭》等,都是很出色的藝術歌曲。粉碎“四人幫”以后,好幾位作曲家根據柯巖的懷念周總理的名詩《請允許》譜寫的歌曲,也是我國藝術歌曲中較優秀的作品,它們寄托了中國人民對周總理的深切懷念。
以聲樂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另一藝術品種便是歌劇了。歌劇雖然也是借鑒自歐洲的一個藝術品種,但它早已在我國播下了種,并且開出了一些美麗的花朵。象過去膾炙人口的《白毛女》《劉胡蘭》《洪湖赤衛隊》《江姐》等等,都給觀眾以深刻印象,其中不少選曲為廣大群眾所喜愛傳唱。外國的優秀歌劇作品自50年代中期也開始介紹上演,其中演得較多的是意大利的著名歌劇《茶花女》。凡是一部優秀的歌劇,大都有故事動人和音樂優美、感染力強兩方面的特點,而且劇中的人物形象是通過音樂來塑造,人物的感情是通過音樂來抒發的。假若聽眾們對它的音樂結構,象序曲、宣敘調、詠嘆調等等有了一些了解,再加上舞臺形象的助力,就更容易欣賞得入味了。
總之,欣賞較嚴肅的音樂,最好多有一些準備知識。對作品的歷史、社會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創作時的動機、心情和意圖有了盡可能多的了解,就可以更好地去欣賞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