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超
據《圣經》上說,亞當、夏娃是偷吃了樹上的智慧果,才開始有了智慧。這個傳說盡管荒謬,卻也反映了人類求知的欲望。現在,近代科學的發展,已展示了合成智慧果的光明前景。
智慧,就是思維著的精神,它是大腦的產物。要發明智慧果,必須先揭開大腦產生智慧的奧秘。
瑞士科學家海登發現,經過學習訓練的老鼠,智力比較發達,善于走迷宮,它們腦細胞里的核糖核酸要比一般老鼠多10%。核糖核酸的功能是促使合成某種蛋白質,因此,記憶可能與某種蛋白質有關。
是什么蛋白質與記憶有關呢?現已證明,腎上腺皮激素、后葉加壓素等都與記憶功能有關。有人作了這樣的實驗:老鼠受電擊后不敢去水龍頭喝水,注射遺忘劑后,它忘記了電擊的教訓,又去喝水了;但再注射去甲腎上腺素,它就馬上又恢復了記憶。因車禍而患遺忘癥的人服后葉加壓素,也恢復了記憶。
記憶既然有其物質基礎,當這種物質轉移了,記憶不是也可以轉移嗎?美國科學家麥克·康納成功地把一只蝸蟲的記憶轉移給別的蝸蟲;西德科學家馬田成功地把一蜜蜂對糖水的記憶轉移給另一蜜蜂,它可以不經訓練馬上找到糖水;而沒有作記憶轉移實驗的蜜蜂,則找不到。美國生理學家昂加爾甚至從老鼠身上分離出三種記憶素:黑暗恐怖素、噪音耐受素、藍綠色辨別素,注射了這些記憶素的老鼠就有相應的記憶。這些物質對其他種類的動物也能生效。
記憶物質是由一系列氨基酸組成的肽或蛋白質。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組合形成不同的記憶物質,產生不同的記憶。由于20種氨基酸幾乎有無窮多的排列,因此,可形成無窮多記憶物質,形成變化無窮的記憶。
現在,科學家正在探索記憶密碼。如果解開了記憶密碼,就能了解什么樣的蛋白質結構會產生什么樣的記憶。那時就能合成某種記憶物質,它包含著極其豐富的知識,將這種物質吞服或注射,讓大腦直接吸收,人們就能學到知識,成為極其博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