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之初,對青年們講些什么呢?我們既不作“鶯歌燕舞”的動人描繪,也不作不著邊際的空洞預言,而要對青年們講講我們國家面臨的困難,講講產生困難的原因,講講克服困難的辦法以及由此看到的希望。
黨的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經濟形勢是逐步好轉的,但是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國民經濟的困難局面。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如物價、就業、住房、升學、污染……只是國民經濟困難的一些現象。在這些現象的背后隱藏著的是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一些盲目上馬的大型建設項目欲上不能、欲下難收,盲目引進的一些成套設備占用了大量資金卻在那里閑置著,國家財政出現了赤字……這些一般人戚受不深或不易看到的問題,對于國民經濟狀況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一些青年不免因此感到困惑:粉碎“四人幫”已經四年多了,為什么我們經濟的困難局面還沒有根本扭轉?原因到底是什么?對此,應該作出如實的回答。十年浩劫將國民經濟拖到了崩潰的邊緣,這毫不夸大。它的惡果在有些方面還在繼續蔓延。粉碎“四人幫”以后,我們為扭轉困難局面而進行的一些調整和改革,在摸索的過程中也難免出現一些新的問題。這些原因都不能忽視。但是一個更為根本的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們在經濟建設中存在“左”的指導思想,對自己的國情缺乏清醒的認識,不能按照客觀的經濟規律辦事,熱衷于高指標、高積累、高速度。貪多求快的結果是勞民傷財,欲進反退。這種“左”的指導思想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認識,以至在粉碎“四人幫”以后的前兩年,面對處于崩潰邊緣的國民經濟,沒有及時提出調整的戰略決策,反而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龐大規劃,盲目引進了一些不合我國具體情況或目前不需要的設備,基本建設大規模上馬,本來已經過高的積累率不但沒有降下來,反而在1978年提高到36.6%,使我們又背上了新的包袱。
為什么“左”的路線、觀點在經濟工作中能長期為害?這與我國的經濟基礎分不開。我國曾經是小生產的汪洋大海,一窮二白刺激著人們,恨不得立刻過上好日子。愿望不錯,但是希冀一個早上“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則純粹是空想。把脫離客觀實際的空想付諸實踐,必然要碰壁。對此,老百姓有一個形象而深刻的說法:“我們國家就是窮折騰,折騰窮。”
正確認識問題是正確解決問題的前提。對癥下藥,克服困難的辦法就有了。經濟工作必須從“左”的桎梏中徹底解放出來,這就是結論。正確認識國情是統一思想的基礎。我們是在一個人口多、底子薄、水平低的大國搞建設,不能急于求成。科學地總結歷史經驗,從我國的具體情況出發進行經濟建設,這就是解放思想。量力而行,量入為出,這就是實事求是。就最近幾年來說,克服困難的主要辦法是堅決搞好調整。要在壓低積累、退夠基建、放慢速度的基礎上,積極而穩妥地搞好經濟改革。穩步前進,在穩中求速度,這種方針才是我國經濟“起飛”的堅實跑道。要充分認識經濟工作中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的危害。我們要反對特殊化方面的不正之風,更要重視反對經濟工作中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的不正之風。經濟工作中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造成的經濟損失常常以成千萬甚至上億元計,對國民經濟影響嚴重。因此,我們要對經濟工作中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來個群眾性的監督。
認清“左”害,堅決調整,同心同德,穩步前進,這樣我們就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