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最近,中央領導同志尖銳地指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領導干部的作風好壞更是身教勝于言教,直接影響著青年的成長。為此,我們開辟了這個“黨風與青年成長”欄,她將有表揚,有批評,為端正黨風、保護青年的健康成長而出力。歡迎廣大青年、革命長輩和領導干部為辦好本欄出主意,反映情況,提供稿件。
首都的吃飯難在全國是聞名的。每天早晨,沒有一家飯館里不是擠擠攘攘、人龍成串。我們這個座落在交通要道菜市口的小吃店,就更甭說了。在買早點的隊伍里,經常看見穿著本店工作服的青年職工,也跟著顧客們一塊排隊。不少人上上下下地瞧著,心里直納悶:怎么他們內部的也跟著在這兒挨擠?那些常來常往的“老主顧”可不覺得奇怪,他們知道,這,是這家飯館的老規矩啦!,
是的,我們店里是這么規定的。好多熟人問我們:“干你們這行的,吃東西能照數掏錢就算不錯了,何必還到柜臺前邊排長隊呢?”其實這事不用多解釋,明擺著的:連領導上都不搞特殊,咱們青年人還有什么說的!就說56歲的黨員安榮華師傅吧,當上我們店的副經理都14年了,從來也沒有利用職權給自己撈過什么便宜。早晨他跟顧客一塊排隊買早點,有時候見買熱油餅的人太多,就買涼的吃。我們當班賣貨的服務員主動要給換個熱的,安師傅總是搖著頭說:“顧客也這樣行嗎?顧客不行,我也不能特殊。”
副經理的工齡比我們好多人的年齡都長,他要求自己這么嚴,我們更不能馬虎。到了夏天,北京人最愛喝啤酒,店里一來貨,馬上就排起長隊。我們有些青年職工想買啤酒,也繞到前邊去排隊。有時好不容易排到了,酒卻賣完了,心里挺不痛快。可是顧客們見我們一不“夾塞兒”,二不走后門,都稱贊“新勝利”風氣正。聽到這些議論,我們又覺得挺自豪的。
記得有的青年剛進店時,見黨支部要求職工這么嚴,覺得周身不自在。心想,現在走到哪兒都是賣什么吃什么,守著什么用什么,偏偏咱們單位管得這么死,太過分了!他們說:“別的飯館,服務員給顧客上菜之前先給自己留下一點,然后再端上去,相比之下,咱們這是何苦呢!”針對這些想法,領導同志一邊說服教育,一邊做出樣子。有一回,老安師傅外出開會錯過了吃飯時間,就在店里買了一碗肉片榨菜湯。配菜的職工有意多抓了一點肉,安師傅看見了。他一面把多放的肉拿下來,一面告訴那位職工不應該這么做。還有一次,他到河北省高碑店去聯系貨源,中午吃飯時,掏出自帶的干糧。當地干部見了,割下一塊羊肉說:“你們有手藝,自己炒炒吃吧。”安師傅婉言謝絕了。領導同志辦事,公歸公、私歸私,丁是丁、卯是卯,沒一點含糊。這樣的干部說話,我們聽。所以,大家進店后都照著制度辦,哪怕是吃了公家一勺醬油、一口醋,也自覺交上一兩分錢。平時,無論是賣貨還是端菜送飯,我們也做到生人熟人一樣,內部外部一樣,不許開后門、占便宜。如果領導上說一套,干一套,甚至象有些飲食店里,干部群眾一塊兒大吃大喝,那對青年會有什么影響?不正之風幾時才能扭轉呢?青年人提出“端正社會風氣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個別領導人聽了,覺得“正中下懷”,干脆就叫“傻青年”們去“做起”,自己照吃不誤。“你干你的現代化,我搞我的特殊化”。要是都象他們一樣,怎么不叫青年人寒心呢!
黨員干部行得公、站得正,我們服氣。讓他們來領導,別說叫我們遵守規章制度,就是多干活,心里也是舒坦的。為了提高服務質量,我們店里經常大搞衛生,粉刷房屋。這種活兒費工費力,時間短了完不成,拖得長了又影響正常營業,于是就在結業后動手,一直干到深夜一兩點鐘。我們的經理陳連生、副經理安榮華這些老師傅跟青年人一起干,大伙勁頭挺足。有時,領導給我們準備下一些飯菜,可到了吃飯時,他們自己卻偷偷走開了。于是許多青年也自覺地不吃。第二天凌晨四點多鐘照樣趕來上早班。即使這樣,也沒人抱怨一句。領導作風正,隊伍過得硬。因此,我們這里的青年人也思想正、作風好,嚴格要求自己,沒發生“干一點活就爭一點報酬,有一點權就想謀一點私利”的事情。大伙說,“領導不搞特殊,我們更沒說的!頭頭兒們比咱更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