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國
九月的北京,金風送爽。從一間不太寬敞的教室里,傳出陣陣掌聲。
“……我們將以刻苦求索的精神,在祖國的銀幕上讓老師的心血和我們的創造融成一體,賦予角色以生命之光”。
一位身材修長、體態勻稱的姑娘,在又一陣掌聲中,向教師們深深地鞠了一躬。她那泛著紅暈的面頰上,蕩漾著激情;純秀又略帶稚氣的大眼睛里,閃爍著秋水般的淚花。她深情地環視著周圍親切、熟悉的面孔,就仿佛乳燕離巢前繞梁不舍似地,心潮起伏,留戀難去。她,就是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七八班的畢業生,剛剛在畢業論文答辯后取得學士學位的方舒。
童年的夢思
提起方舒,人們自然會聯想起影片《在烈火中永生》里的“小蘿卜頭”。那是她7歲時涉足影壇的第一步。誰能想到這個偶然的機遇,竟從此打開了她通往藝術殿堂的心靈之門呢?
童年的方舒,哪懂得什么叫“塑造角色”,要說“小蘿卜頭”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只能歸功于導演的眼力和功夫。但是,從方舒那雙機敏、聰慧的大眼睛里,卻讓人看到了一種演員所特有的素質——真實、動人。銀幕形象的感染力之深、魅力之大,使小方舒產生了強烈的向往。她時常想念趙丹伯伯、于蘭阿姨,夢幻著長大也做一名人民演員,再演“大蘿卜頭”。
這種意識,僅是朦朧的憧憬,而方舒的父母卻非常懂得愛護和扶植女兒對理想的追求。精心的培育,使小方舒在中小學就閱讀了不少中外名著。父母還時常帶她參觀美術展覽和欣賞音樂,在看電影和戲劇時,誘導她加深理解各種人物的性格塑造。這使小方舒在趣味、思維和鑒賞等方面,都受到了良好的熏陶。
十年動亂,多少天真無邪的孩子,被卷入了那場“一片紅”的“大革命”呵!方舒的父母都被劃入“臭老九”之列,孩子自然也就不是“紅五類”,放學以后,只能呆在家里去探討“轟轟烈烈”以外的世界了。方舒在談到這段歷史時感慨地說:“讀書是我唯一的樂趣,兒童時代的歡樂對我是短暫的,更多的時間是在讀書中無邊無際地展開想象。”善于思索、渴求知識,使方舒逐漸形成了一種較為內向的性格,也使她早熟地懂得了許多道理。
汗水是甜的
1978年,19歲的方舒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當她把白底紅字的校徽別在胸前時,并沒有沉醉于一片喜悅之中,而是沉靜地想:“做個真正的學生,是我終生的權利。‘學生這兩個字,不是誰都能理解的。”
入學后,方舒并不是班上的佼佼者。幼時,她既不愛唱,也不愛跳。她那偏瘦的身體,在體力消耗很大的形體訓練中,幾乎支撐不住。但她懂得表演藝術是綜合藝術,只有把語言、聲音、形體的基本功練好,才可能在塑造人物時運用自如。
清晨,她起早練聲;課余,拉著老師糾正自己的臺詞;夜晚,練功房的燈光經常伴她到深夜。到了第二學期,方舒竟成了全班第一個能跳獨舞《春江花月夜》的人。當她隨著音樂的旋律,沉浸在優美動人的舞姿中時,誰能相信她是兩年前才開始練功的呢?齊士龍老師在談到方舒時說:“她的出息在于業精于勤;她的‘訣竅是從不欺騙自己。”方舒也含蓄地說過:“汗水是咸的,但有時嘗嘗,卻覺得是甜的。”
要突破自我
1979年,方舒參加了電視劇《有一個青年》和影片《瞧這一家子》的拍攝。徐薇和小紅這兩個人物,同屬于樸素、誠摯、文靜、熱情的一類,方舒飾演得很成功。在廣大觀眾和電影界的贊揚聲中,方舒從日本訪問歸來。當老師問她在創作中的體會時,她誠懇地說:“我很苦惱,看來看去,銀幕上演的全是我自己,而不是角色。”嶄露頭角,又出了一次國的方舒,沒有驕傲自滿,頭腦仍舊很清醒,這使老師感到十分欣慰。
為了突破自我,探索性格化的表演方法,方舒放棄了其他影片請她演主角的機會,決定按教學安排在舞臺劇《駱駝祥子》中扮演虎妞。這就迫使她必須突破自己的“本色”,去塑造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刁辣、潑野、又存著幾分善良的人物。她認真研究別人的表演,但盡量不去模仿;對老師的教誨,她認真聽、仔細想,但從不盲目點頭稱是,更不會在不懂的時候就去做。勤于思考、肯于鉆研的方舒,終于在老師的幫助和啟發下,比較成功地塑造了虎妞。老舍夫人在看完演出后說:“這個虎妞是對的,我很喜歡。”當齊老師憶起這段合作時,感觸很深地說:“方舒思維很敏捷,而且能舉一反三。她能通過一點啟示,去開拓更深的意境。看來,不論什么角色,對于藝術修養深淺,思想趣味高低,文化基礎厚薄不同的演員來說,塑造出來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
做人與演戲
七八班的主任教員錢學格說:“方舒很喜歡哲學,尤其愛讀哲理性很強的文藝作品,并以此去探索人生,尋找做人的依據。”還說:“方舒演戲,不太注重外表的漂亮,而著力于挖掘人物心靈的美。這與她穩重踏實,不求華寵的性格是分不開的。”
是的,一個人外表的漂亮和內在的美是不一定能劃等號的。漂亮的面孔,僅是生理結構的組合;而美,卻是一種內涵氣質的反映。這種氣質,不一定是具體能看的現象,而是通過一個人的文化、道德和修養使你感覺到。
做個什么樣的人,怎樣去演戲,方舒有著自己明確的見解。她說,“演戲講究分寸,做人更要注重分寸。生活中做人之功,往往是銀幕上演人的豐富積累。”“生活中的分寸要靠自己去把握。老實決不是愚昧;熱情并不是輕浮;謙和更不是偽善。創作人物的深刻與魅力,在于演員本身的氣質與對角色處理的吻合。”
方舒實踐著自己的見解,這使她在藝術創作中不斷有所提高。前不久,她在影片《勿忘我》中成功地飾演了雯要。要雯的動人之處,并不在于她那曲折的遭遇,而在于人在那種環境下所表現出來的內涵的精神力量。這個角色,對方舒來講既是一種考驗,也是使她演員素質得以充分發揮的一次實踐。雯雯的飾演,標志著方舒的藝術修養與表演技巧都開始向新的境界升華了。
方舒畢業了,目前她正在拍攝影片《赤橙黃綠青藍紫》。她還年輕,擺在她面前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課題和需要克服的不足。今后的方舒會怎樣呢?我想用方舒自己的一段話來回答并兼作這篇文章的結尾:
“每當我聽到‘影星‘新秀之類的稱呼,我非常不安。我永遠是學生,離開學院這所藝術搖籃,希望能在社會這個廣闊的天地里,得到更多的老師的愛護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