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立明 薛濤 吳連華
這里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幾件平凡的故事。區區小事真實地反映了社會主義一代新人的高尚的道德風貌。同時也閃耀著年輕一代的共產主義的思想光華。共產主義的思想和共產主義的實踐,早已存在于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編者
夜闌更深,萬籟俱寂。在這樣普通而又不平常的夜間,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江蘇鹽城縣樓王公社興蘭大隊,在夜間發生了這樣的故事:
深夜送年糧
去年臘月二十三日晚上,二隊五保戶老奶奶楊小花躺在床上,聽著屋外北風呼呼地叫,翻來覆去睡不著,三番五次起床,坐到灶門前,去熱那鍋里的飯菜,等待“親人”回來。
前些天,看到別人家碾米、磨麥、烙餅、做糕,熱熱鬧鬧迎春節,楊奶奶就想起過世的丈夫,和盼了多少年也沒盼來的兒女。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政策好,隊里管糧、管草,還給零花錢,隊里的年輕人也三天兩頭來照料,特別是洪香姑娘,前些日子我病得不起床,全靠洪香幫忙照顧,真象孫女一樣親。可是,眼下家家忙過年,她還會想起我這老婆子嗎?
第二天早上,楊奶奶才吃過早飯,正為年糧還沒有磨發愁時,洪香姑娘笑嘻嘻地登上門來,說:“我家今天去碾年糧,奶奶的年糧,讓我一起帶去吧。”
送走了洪香姑娘,楊奶奶挪著雙“解放牌”小腳忙活開了。她買回了豆腐、炒上了雞蛋,煮了一鍋白花花的米飯,直忙得鍋兒鬧、瓢兒跳,屋里香味往外飄。楊奶奶等著洪香姑娘回來吃飯。可是,從中午直盼到太陽大西斜,也沒見到個人影。她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河碼頭張望。傍晚,洪香姑娘托人帶信來,說是碾米的人家多,要到半夜才挨上號,讓老人別牽掛,早點上床睡,不用等她。
入夜后,老天變了臉,北風一個勁地吼,氣溫急驟下降。楊奶奶惦著洪香姑娘,一次又一次去熱鍋里的飯。也不知到了什么時候,老人已經依在灶門口的墻上迷迷糊糊睡著了。忽然,門外響起敲門聲,楊奶奶驚醒過來,連忙捻亮了燈,前去開門,果然是洪香姑娘。她背著糧袋,裹著一身寒氣走進門。老人禁不住打了個寒顫,又回到灶前,點火熱飯。洪香一趟又一趟回到船上背糧袋,運進了老人的屋。這時,老人把熱騰騰的飯菜端上了桌,卻怎么也沒拉住洪香姑娘。她走了,老人一直追到門口,夜幕里,傳來了洪香姑娘脆嘣嘣的聲音:“天冷,快回去睡吧,莫費心了,孫女給奶奶碾點糧,還不是應該的?”
零點送病人
水鄉仲夏之夜,地面上籠罩著熱燙燙粘手的濕氣,滿天繁密的星星,也顯得迷茫。蟬鳴聒耳,蛙鼓煩人,蚊蟲裹著人叮咬,實在叫人難耐。
青年周玉山,熱得不住扇扇子,夜已經很深了,還是睡不著。他忽然想起,天這么熱,五保戶周順之老兩口莫要熱出病來。急忙爬起來,向周爹爹家跑去。
玉山一腳跨進周爹爹家的門檻,就聽見周奶奶在低聲呻吟,走近一看,老人臉色蒼白,渾身虛汗把褂子都濕透了,鼻翼直扇,呼吸急促,一摸額頭燙得嚇人!“我去找人,送診所。”急忙沖出周爹爹的家門。周爹爹氣還沒喘定,玉山已找來人和擔架,讓老奶奶躺在擔架,抬上肩就往大隊小診所跑去。
到了診所,經醫生一看,說老人是中了暑,連忙讓她睡上了病榻,掛上了鹽水。漸漸地,老人面部有了血色,喘氣也平緩了。這時醫生對玉山說:“老人體質差,虧得早送來,要不……”
夜深了。玉山說:“你們都去休息吧,周奶奶我來照顧。”周爹爹心里過意不去,忙說:“不,我照料。”玉山說:“別客氣了,年輕人三天五日不閉眼,沒有多大了不起。”周爹爹犟不過,只得去睡了。第二天一早,周奶奶病好了。玉山攙著周奶奶回到了家。周爹爹感激地說:“真讓你受累了。”
雨夜救老人
八月七日夜,一場暴風雨暴虐著水鄉,成熟的稻子被壓得倒伏在地,盆口粗的泡桐樹,竟被連根拔起。
夜里六隊保管員朱龍學,從隊長家冒雨急忙往家跑。他忽然聽到不遠處好象有人在呼喊救命。這時一道閃電把大地照得白晝一般,小朱一看,大吃一驚,五保老爹爹薛萬生家屋子被掀了頂,房屋好象在風雨中搖晃,救命的呼聲就是從那里發出的。小朱顧不得風狂雨驟,急三步趕到老人屋里,摸黑背起踡縮在屋角的老人,不由分說,一步一滑地往自家走去。
到了家。82歲的薛爹爹,被一凍一嚇,下巴直抖,面如土色。小朱顧不上換件衣服,讓媽媽幫著燒水,替老人洗了澡,換上干衣服,又拿出一床新被給老人蓋上,安排好薛爹爹躺下之后,他才換掉身上的濕衣服。
第二天,雨過天晴,小朱和隊里兩位社員一起,忙著給薛爹爹修繕房屋,三人忙了半天,終于把屋頂修繕好了。小朱又替老人把屋子里拾掇干凈。薛爹爹心下不過意,偷偷煮了三只雞蛋,塞給小朱。小朱說什么也不肯吃。老人生氣了。小朱沒法,只得吃了。回到家里,小朱拿出三角錢送給老人。老人拿著三角錢,一句話也說不出,昏花的眼里滾出了淚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