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月 肖運祥
街坊都知道,在年逾花甲的賈萬新老兩口幸福的晚年生活中,有一件最得意的喜事,這就是老兩口有了一個“義務閨女”。
“義務閨女”叫傅銀萍,是個文靜俊俏的姑娘,今年21歲,是安徽省銅陵市銅興公司銅官山礦分公司的電工。提起小傅,同班的師傅們夸獎她;街坊鄰居們喜歡她;賈萬新老兩口更是象對待親閨女一樣疼愛她。她生活節儉,工作勤懇,待人禮貌,樂于助人。
1978年,17歲的傅銀萍高中畢業了,她沒有考上大學。她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著:搏擊的雄鷹要在暴風驟雨中翱翔,美好的青春要為人類的幸福閃光。待業期間,她不是心安理得地在家里坐著等待,而是去做一些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事。
一天傍晚,細雨蒙蒙,小傅從家里出來,遠遠看見一位老人佝僂著腰,十分吃力地挑著一擔水,晃晃悠悠,步履蹣跚,隨時都有摔倒的可能。小傅急忙趕上去,“大爺,我來”,說著,接過老人的擔子,往返幾趟,老人家的水缸滿了,小傅的衣服也濕透了。老人被這好心的姑娘感動著,讓座倒茶,道謝不迭。在閑談中,小傅得知,賈萬新老大爺是銅官山礦退休老工人,家中無兒無女,只有老兩口,晚年生活不愁吃,不愁穿,就愁家務瑣事無人擔。為了替老人分憂解愁,小傅誠懇地對老人說:“大爺,今后您家的用水都由我來給您挑。”
打那以后,人們再也看不到賈大爺挑水了,往返于水站和賈大爺家之間,卻是一個衣著儉樸的姑娘。
小傅是個細心的姑娘,在為老人挑水的日子里,一次,她看到賈奶奶正在洗被里,姑娘立刻挽起袖子洗了起來,并把老人家里的臟衣一件件清出來,洗干凈。通過這件事,姑娘看到老人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幫助,不僅僅是挑幾擔水,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照顧。從此,她把老人的衣食住行時刻掛在心上。她每次上老人家去,總是留心看一看,翻一翻,衣服臟了沒有,米缸有沒有米,煤還能燒幾天。見事就做,缺啥買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論是驕陽似火的酷暑,還是大雪紛飛的嚴寒,往返于市場、糧店、煤廠……。姑娘成了老人家的“閨女”,擔起了料理老人生活的重擔。姑娘俊俏的面容消瘦了,兩位老人心疼極了。賈奶奶兩眼含著淚水,撫摸著姑娘的臉說:“孩子,我雖然無兒無女,可你待我們比親閨女想得還周全,真是黨教育出來的好孩子”。
1979年底,小傅被安置在銅官山礦銅興分公司工作。但她幾乎每天下班都要到老人家去看看,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完后,才回自己的家。為了減輕姑娘的負擔,老人盡量把一些事情瞞著,不讓姑娘做,寧肯自己多干一點,唯恐累壞了姑娘。有一次,小傅來到老人的家,只見大門緊鎖,老人不在家。小傅心想,老人知道我要來,可能故意躲開我。想到這里,她到處尋找,終于找到了老人。聰明的姑娘,這回多了個心眼,說要去家里喝水,老人將鑰匙給了姑娘。等到老兩口回來時,只見衣服已洗得干干凈凈了。
1980年的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賈大爺的老毛病—皮膚病復發了,奇癢難忍,這可急壞了小傅。為了保證老人能按時吃藥打針,小傅每天用自行車,頂著盛夏烈日,往返五里多路,推著老人去醫院就診。回到家里,又忙著給老人燒水、喂藥,做一些合老人胃口的飯菜。經過姑娘一個多月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終于好了。老兩口拉著姑娘的手,老淚盈眶,顫抖著說:“孩子,你真是我們的好閨女!”
五年過去了,人們都贊譽傅銀萍為老人做事的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