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崇
把自己的理想同社會的發展聯在一起,探索、思考、追求,這是青年突出的特點和優點。當我國結束了十年動蕩,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以后,人們的思想更加開闊、活躍,促使當代青年去做進一步的思考。然而,不同的世界觀,不同的思維方法,常常會把人們引向不同的道路。因此,做這種探索的同時最好學習一點歷史,從中取得教益,免得重蹈前人的覆轍,比較容易走上正確的道路。這里想為青年朋友們簡單介紹人類思想發展的線索。
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就有人模糊地意識到:產生社會罪惡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中國的四書五經中有部《禮記》,其中的《禮運篇》就記載有當時的一種“大同”理想。它說:社會財富最討厭的是被白白拋棄掉,而不必只歸自己所有;人的能力最討厭的是不能好好發揮,而不必只為自己謀私利。社會要選擇賢能,和睦共處;不但尊敬自己的長輩,也尊敬別的長輩;不但撫養自己的子女,也撫養別的子女,使社會上各類人都能安居樂業。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孫中山很愛用這個中國古人的理想來宣傳他的三民主義。其實,他只主張“平均地權,節制資本”,而不是要徹底消滅私有制。實踐證明,只要允許資本存在,總要發生大魚吃小魚,那是節制不了的。
在西方,古代希臘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寫了一篇講哲學和政治的對話,他看到當時城邦國家的領導層爭權奪利,禍國殃民,便提出一個主張:凡是擔任國家領導職務的人不準有私有財產,只能過和普通人同樣的生活,連家庭也不許有。他主張公妻,所生的孩子由國家撫養教育。這篇對話中文譯為《理想國》,西方有人說它是最早的“共產主義”,但那是奴隸主哲學家的空想,和我們的共產主義理想是根本不同的。過去反動派污蔑我們共產黨人主張公妻,其實,主張公妻的乃是奴隸主貴族的代表柏拉圖。
自從柏拉圖提出他的理想國以后,西方不斷有人寫書描繪他所理想的社會。十六世紀英國人莫爾寫了一本書,叫《烏托邦》。這是個希臘字,中國話是“烏有之鄉”。因此,后來凡提出這種社會主張的,便被稱為“烏托邦社會主義”,中文譯成“空想社會主義”。
在資產階級革命的時候,啟蒙思想家們是用“自由、平等、博愛”這些抽象的人性來進行號召的。事實上,當資產階級掌握政權以后,只有資本家才能享受自由和平等,勞動者卻只有被剝削的“自由”和被壓迫的“平等”。因而,看到這一事實的先進思想家又轉而向往社會主義了。
與此同時,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不斷深入,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地主的斗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斗爭日益尖銳,人們開始承認社會上有不同的階級存在。首先意識到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存在矛盾的是空想的社會主義者。
空想社會主義的著名代表是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圣西門直到晚年才提出要建立一個對最多數人最有利的社會,這個社會的目的是要迅速改善社會最貧困階級的道德和物質狀況。但是,他認為資本家和工人一樣都是勞動者,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只有他們的和諧協作才能建立起新的社會。傅立葉一生從事商業,所以對資本主義社會了解得比較深刻,他無情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傅立葉設想了一種理想的社會“法郎吉”,但要創辦“法郎吉”,就得靠資本家自愿來投資。他等待了一生,結果當然只能以失望告終。歐文是一家紡織廠的經理,他在廠里試驗社會改革:工人的勞動時間比較短,許多福利得到照顧,他創辦了第一個托兒所。他的試驗在全歐洲都出了名。但是他看到:工廠雖然為工人做了這些事情,卻還是為資本家賺了大量利潤。他說:現在工廠中2500個工人生產的產品,在半個世紀以前要有60萬人才能生產出來,可是現在工人的生活并不比過去的工人好多少,這個差額到哪里去了呢?答案只能是:被資本家剝削去了。所以,他認為私有制是罪惡的根源。在他理想的勞動公社里,大家共同勞動,公社根據各人的能力分配工作,按照各人的需要分配勞動產品。但是,怎樣才能實現這個理想呢?他們三個人一樣認為:只要人們認識了他們所發現的這些“真理”,富人和窮人都會接受它,因為它對富人和窮人一樣有利。所以,富人和窮人應該和平合作,共同進入新社會。他們都反對通過階級斗爭,由無產階級掌握政權。所以他們的社會主義都只不過是空想而已。
文藝復興以后,歐洲的哲學也經歷了重大的發展。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重視經驗,強調理性。十七八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在法國,唯物主義哲學興旺起來。他們正確地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思想、精神不過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在社會歷史觀方面,他們正確地看到“人是環境的產物”,因此,要改造人必須先改造社會環境。但是他們所說的環境,并不是社會的經濟關系,而只是指政治、法律和文化。他們又認為:這些東西全是由人的理性決定的。所以,只要社會上出現了天才人物,提出了正確的意見,改善了人的理性,環境就可以改變過來。因此,他們又主張“教育萬能”。盡管他們在自然觀上堅持唯物主義,而在歷史觀上卻仍然是唯心主義的。
以康德、黑格爾為代表的德國古典哲學,將唯心主義哲學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他們利用了唯物主義哲學的弱點,強調論證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特別是黑格爾,系統地創立了辯證法,提出要從運動、變化和發展來觀察問題,而推動發展的力量就在于矛盾的同一和斗爭。只要將這種唯心的辯證法顛倒過來,就可以改造成為認識世界的科學方法。但是費爾巴哈并沒有完成這個任務,他雖然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卻將辯證法和臟水一起潑掉了。
與此同時,以亞當·斯密和李嘉圖為代表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開始科學地研究了商品的生產過程,論證了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他們還從地租、利潤和利息等方面,開始研究剩余價值的具體形式。
至此,創立科學理論的前提都已經具備了。正是在這些基礎上,馬克思和恩格斯一道,深入到工人群眾中去,進行了大量艱苦的調查研究工作,并親身參加了工人階級的斗爭實踐;同時,他們批判地吸收了前人的先進思想,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馬克思批判了黑格爾,建立了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并且用這種科學方法分析了商品的內在矛盾,建立了剩余價值學說,從而發現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產階級社會運動的基本規律。他還進一步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根本規律,即: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等等。所以,是經濟基礎決定這些上層建筑,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而不是相反。這樣就第一次奠定了唯物主義的歷史觀,開創了無產階級求得自身解放并解放全人類的革命理論,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為科學。
列寧指出: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德國的古典哲學和英國的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三個來源。還有當時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達爾文的進化論、能量轉化學說和細胞的發現,也直接影響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建立。所有這些理論正是十九世紀前半期中出現在各個科學領域中的最先進的思想。馬克思主義就是在批判吸收這些先進思想成果的基礎上創立起來的。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人類先進思想的結晶,不是完全符合事實的嗎?
正因為馬克思主義是這樣完整的科學體系,所以它一出現,就很快在社會上流傳開了。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和各種改革社會的理論,都相形見絀或者銷聲匿跡,或者在斗爭中失敗了。
以上我們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前后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簡單地勾畫了一個輪廓,目的是希望為青年同志們提供一點研究的線索。現在有些青年人誤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認為他們自己已經發現了或者找到了比馬克思主義更為高明的“真理”。其實只要讀讀歷史,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最新真理”,實際上大多是在一二百年前早就出現過的,其中有些合理的因素已經被馬克思主義所吸收,還有許多則是早已被淘汰,是經不起歷史考驗的貨色。
馬克思主義誕生到現在已經一百多年了,在這期間當然又出現了許多先進的思想。特別是自然科學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給社會科學和哲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馬克思主義者應該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新情況,確定在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方針和戰略;也需要總結社會主義社會內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和教訓,制定適合于本國情況的道路和方法,從這些方面來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至于資產階級的哲學和社會科學,雖然在某些局部方面和個別問題上也做出了成績,提出了一些先進的理論,值得我們學習和吸收,但是,在闡明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方面,在揭示社會改革的根本道路和方法方面,由于囿于資產階級的偏見,他們沒有提出過什么真知灼見。在發現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根本規律,取消私有制,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建立共產主義這樣一些根本問題上,只有馬克思主義才是人類最先進的思想,它是不會過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