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國孚
案例:張××是某小城中心醫院外科的“一把好刀”,32歲,還沒成家,經人介紹與外地一個風神飄灑、24歲的護士曹×相識。倆人一見傾心,很快就熱戀起來。女方提出幫她調進城,張××自然不遺余力。他奔波一年多,不惜重金送禮,才把曹×調入,并安排和自己同一醫院。不料想:女方調來之日,竟是他們關系破裂之時。這位姑娘一反溫文爾雅的常態,尋釁吵架,并由其母出面,以兩家門第懸殊,年齡也不般配等為由,宣布告吹。很快,張又聽說,曹×另攀高枝,已有新歡。他怒不可遏,決心報復。正當他盤算如何下手時,曹×因患急性闌尾炎被抬上手術臺。看著曹×痛苦呻吟的樣子,張××先是幸災樂禍,袖手旁觀,繼而又積極要求給曹做手術。在做手術時,張竟將曹的輸卵管給結扎了,企圖給這位未婚姑娘造成終身不育的缺陷。張××出于報復心,故意傷害病人,受到了法律制裁。
讀者同志,你怎樣看待這件事?生活中你若遇到類似情況該如何處理?我的分析是:
護士曹ד過河拆橋”,甩掉張××是很不道德的。依我看,此時張××面前有兩條路可供選擇:
一條是就此分手。用理智的閘門鎖住憤怒的浪濤。要看到,被辜負了感情,固然是一件不幸的事,但及早認識到對方的真面目,和這種負心的人及早分手,又何嘗不是一件幸事呢!吃一塹,長一智。挫折可以使我們的感情更成熟一些,更深沉一些,而能夠在更堅實的基礎上重新尋找生活伴侶。
一條是報復:“決不能便宜了她!”“你無情,就休怪我無義!”“愛不成,仇相見。”
可悲的是,張××選擇了后者,選擇了這條對已、對人(曹×將抱恨終生)、對社會(損害了醫德,敗壞了社會風尚)都十分有害的報復之路。
挾嫌報復的結果,對張××來說,一是失去了同情:曹×把愛情當作進城的跳板,踐踏別人感情,自然為世人所鄙棄,輿論的同情本在張××一邊;但當他報復傷人,觸犯刑律后,不僅失去人們的同情,而且應受到嚴厲的譴責。二是身入囹圄,失去了自由:即使刑滿獲釋,青春年華也在“鐵窗”中耗掉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將張××驅上報復之路的,主要是“你讓我不痛快,我也不讓你好受”這種報復心理。這似乎是公平的、對等的、有理的,實際上是一種低下的情操。報復心強的人,氣量狹小,鼠肚雞腸,一點虧也不能吃,一點委屈也不能受,只要別人觸犯了自己,就耿耿于懷,伺機“算帳”。同志間相處怎么能這樣呢!對待敵人,可以“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對待自己的同志則應當是忍讓、諒解。當一個人的正當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可以直接了當地批評對方,也可以向組織反映,乃至訴諸法律,但決不能搞違法報復。一個道德高尚的青年,應當懂得自重與自愛。如果你踢我一腳,我還你一拳,“半斤對八兩”,“錯從錯中來”,豈不是把自己降到和對方同等水平了嗎?封建時代的蘇東坡都認為:“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何況我們是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青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