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凡同志是廣西南寧商品檢驗局檢驗員,原有高中文化程度,經過多年的刻苦自學,已經達到大專水平,晉升為助理工程師。從1978年到1980年共檢驗了2190輛進口汽車,發現725輛質量有嚴重問題,經向外商交涉,賠回金額約20萬元。——編者
在自學過程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對學過的知識,有些是完全忘記了;有些只記得輪廓;有些是記得這部分,忘了另一部分。看書越多,這種學到后面忘了前面的情況就更嚴重。有些內容忘掉了不影響繼續學習,但有些內容忘掉了就無法再學下去。遇到這些情況怎么辦呢?我的體會是:
知識分類
每門學科,應當學習的內容都很多,是不是要把所有的內容都強行記住呢?我看不必要。要把學過的知識完全記住是不容易的,即使你短時間記住了,在實踐中很少應用或者不應用,也會慢慢忘掉。因此,對學過的知識要進行分類,分別對待。我大致分成這樣幾類:第一類是必須牢牢記住的基礎知識,這是最基本的內容。如數學、力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定義,常用的定理、公式;外語中的基本語法、常用詞匯、習慣用語等等。掌握了這類知識,就把一本書的中心抓住了。記住這類知識,即使花時間再多,也是值得的。第二類知識,如數學里的一些推理、例題、不常用的公式(如積分表中的許多公式),機械零件中的許多設計公式、標準、規定等,內容繁雜,也不常用,對于這類知識,記住要點,掌握使用方法,知道在哪本書上,隨時可以查到,查到后知道應用就可以了,不必強行記住它。第三類屬于資料性的知識,要做好摘記、索引。如覺得某種資料有參考價值,可是暫時用不著,為了以后查找方便,可以用筆記本、卡片,將書名、作者、內容概要、版本、圖書館的編號記下來備查。
經過分類,理出綱要來,掌握了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學到后面忘了前面的現象就會大為減少。
加強基本訓練
為了加強記憶,或者對掌握的知識能熟練地運用,就要反復地加強基本訓練,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如數學中的定理、公式,論述抽象,學起來枯燥無味,只有通過做習題,進行解題訓練,才能理解它,掌握它。理解了的東西才能記得住,掌握得牢。在自學中,沒有老師督促、考試,就得更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與自己的惰性作斗爭。有時一懶,就不想做題,或者將習題的數量減少,訓練的次數和時間不夠,就容易將學過的知識忘掉。
進行基本訓練應該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剛學完新課,應該做些基礎練習。經過一個單元學習后,再回過頭來做些綜合性的練習,使模糊的記憶重新得到鞏固。這個過程不是第一次的簡單重復,而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一門功課學完以后,還應回過頭來做些難度大的綜合性的練習。這樣幾次反復之后,也就強化了記憶。
溫故知新
即使我們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對知識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仍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學到后面忘了前面的現象,這就需要讓知識在自己的腦子里反復地出現。比如我在學英語時,即使很熟的單詞,兩天不讀,就會忘掉,所以我每天都得花一定的時間去看,去朗讀,去聽,去寫。只有經常進行復習,才能將學過的知識前后連貫起來,在腦子里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我在學習二重積分、三重積分的時候,由于與學習空間解析幾何前后相隔近一年的時間,對于書中所寫的方程,已經不能想象出空間圖形來,更談不上畫圖,因此,對二重和三重積分的應用就含含糊糊,根本無法演算習題。我只得將新課放下,拿起舊課本,細讀空間解析幾何有關章節。這時,我特別注意將各種方程與空間圖形聯系起來,同時做些習題。經過復習,我再學習重積分的時候,很快就能掌握了。
因此,我體會到,學到后面忘了前面,無法再學下去的時候,要下決心復習,不要怕耽誤學習新課的進度,磨刀不誤砍柴工,溫故才能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