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合意
《我心中的秘密》在本刊第二期發表后,引起許多讀者的共鳴。《他們在交流“心中的秘密”》(見本刊第四期)回答了這方面的一些問題。本文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心中的秘密”是怎樣產生的,并就怎樣對中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這對中學生的自我理解
和自我調節有幫助,也可供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參考。
——編者
思春期(或稱青春萌動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特色的一個時期,也是充滿生機、富于魅力、日趨成熟的時期。
從生理的角度看,思春期是從兒童發育為成人的過程,也就是性的成熟過程。一般來說,這個時期大約要經過4——5年的時間,正好處在一個人的中學時代。
思春期發育是極為廣泛的整個生理機能的變化,它不僅是身高、體重的增加以及肌肉能力和運動能力的發達等外形上的發育,它還包括內分泌腺的變化和神經系統、內臟諸器官的發達等。在這些發育中最重要的是性機能的迅速成熟,并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生理變化,促使青年性意識的萌生。
思春期的生理變化,觸發了青年們“心中的秘密”,形成了這個時期特定的一些心理特點。注意分析這些特點形成的規律,有助于幫助青年了解自身的心理變化,也有利于引導他們正確解決在思春期出現的各種問題。
一般來說,思春期性意識的發展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互相聯系,又各有其特點。
第一階段(13——14歲。一般情況是女性早一些,男性晚一些,其他幾階段也是這樣),性的反感期。當他們從自己身上發現思春期的生理變化時,往往表現為對性的不安、害羞和反感,甚至總想遠遠避開異性(這在少女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即使在家庭內部也容易對異性親人疏遠。在學校里,則男女生界線分得很清,有時男女同學之間一些正常的來往也遭到非議。在集體活動中,男女對立情緒也很強,有時影響到一個集體的團結。針對這種心理,學校對初中學生進行生理衛生知識的教育很有必要,使他們對性成熟的生理現象有精神準備,并能正確對待。同時,還應該積極地組織一些有益的文體活動,引導他們在活動中互相尊重,消除隔閡和神秘感。
第二階段(15——16歲),對異性的向往期。隨著性意識的發展,思春期的男女青年逐漸從彼此回避發展為彼此接近,進而產生對異性的向往。在集體活動中,努力設法引起異性對自己的注意。對方無意識的表情,有時會變成一種動力,強烈地激勵他(她)上進;有時又會變成一瓢冷水,使他(她)苦苦地折磨自己。針對這些幼稚和脆弱的心理,最需要老師和家長正確地引導。在這個時期,“異性相吸”的心理是正常的,不必大驚小怪。但男女同學之間要互相尊重,同時也要自尊自重。活潑不等于胡鬧,開朗不等于輕浮。中學時代就談情說愛,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都是不利的。正象有人指出的那樣:過早的戀愛,等于把沒有羅盤、沒有舵槳的船投入大海,處處隱伏著觸礁沉沒的危險。
第三階段(16——18歲),向往異性的狂熱期。在這個時期,往往由于對異性的向往,他們常以種種形式主動表示好感;隨后又希望得到對方積極的反應。在集體活動中,他們總是喜歡在異性面前顯示自己的才能。對待周圍男女青年的交往,往往投以羨慕或嫉妒的目光。這時他們的煩惱,大多是感到自己缺乏對于異性的魅力。在這方面有些“天賜”的人,往往陶醉于自己漂亮的容貌,標致的體形。處于這個時期的男女青年,一般還沒有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戀愛觀,簡單和狂熱,使這個階段的青年最容易出問題。當他們之間的正常交往,受到社會壓制時,那種對異性的好奇心反而會不正當地強化。因此,有人又稱這個時期為“危險期”。教育工作者要特別重視這個時期,一方面盡可能避免不正當的性刺激,帶領他們平安地渡過人生的“危險期”;另一方面,還要利用他們對“愛”的向往,加以積極的引導,促使他們的自我修養和自我完善,以求在對異性的向往中培養出高尚的情操。
第四階段(18歲以后),青春戀愛期。青年人到了18歲以后,已經成為社會的公民。經過十多年的學習,知識比較豐富,思想也日趨成熟,較之前兩個階段在戀愛觀上也有了質的飛躍。這個時期的特征,一般來說,是把愛情集中于一個異性身上,對其他異性的關心顯著減少了。彼此都喜歡與自己選擇的對象單獨在一起。在交談中,也往往是相互鼓勵,希望他們的交往得到家庭與社會的贊許和祝福。他們很注意自己的舉止,也能把尊重對方的人格提到重要的位置。這個時期,青年雖然有理智的控制,但熱戀往往容易把對方偶像化,認為有了愛情就有了一切,以致墮入情網。這時應該有人提醒他們,不要因為戀愛把自己關在小圈子里。愛情是一團火,需要優質的燃料,那就是豐富充實的精神生活,若沒有這樣的燃料,愛情之火也是會漸漸熄滅的。
思春期對于情竇初開的男女青年來說是個“謎”。它既是神秘的,又是充滿幻想的。一些人對這個時期的青年不放心,是可以理解的。明智的家長或教師,應該象講授其他知識那樣,很自然地向青年們打開這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