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淼
1975年,我被分配到北京無線電元件二廠當工人。工作中,我感到不認真學習無線電知識,就很難勝任。學無線電還要有物理、化學、數學等知識,于是,我就按大學無線電專業的要求系統地自學起來。
1977年恢復高考,我興致勃勃地報考無線電專業,而且數學得了99分,我非常高興!結果是腿有殘疾,體檢不合格,希望破滅了。詩人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手不殘,心不殘,是可以為祖國作出貢獻的;不能上大學,就自學,只要刻苦努力,注意改進學習方法,同樣可以達到大學水平。
自學無線電困難是很多的,除一般自學者常見的困難之外,最大的困難是缺乏實驗設備。因為不能做實驗,對理論的理解也就很難深入。我的工作是搞儀表維修,我就有意識地把我的工作崗位當作我自學的實驗室,把自學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來。
一天快下班的時候,車間的同志送來一臺出了故障的偏差電橋,希望盡快修好。我檢查了一下,是其中的除法器電路工作不正常。這種電路,我在自學《模擬集成電路應用》和《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等書中讀到過,可是由于條件所限,當時沒有做實驗,現在工作給我出了這個課題,我立即翻出以前的學習筆記,對照儀表的說明書和圖紙檢修起來。下班的鈴聲響過了,工廠的院子里靜悄悄的,我卻不想回家。我仔細地檢查這部分電路中的每一個元器件,換下出故障的晶體管,利用手頭的儀器、儀表測試電路的各種參數,做好記錄,然后計算出電路實測得的傳輸函數、動態范圍、溫度補償性能等數據,與教材中定量分析得到的理論值進行比較,并試驗了這種電路的調試手續和計量方法。這臺電橋終于修復了,我對這種除法器也不是陌生的了。沒有自學的知識我修不好這臺儀器;不修這臺儀器,我學到的知識也是不鞏固、不完整的。
高等院校理工科安排的實習和畢業設計是為了考核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這種實習總是在工廠或科研單位進行的。長期在工廠做實際工作的自學者,工作便是最好的實習機會,應當充分加以利用。
把自學和工作結合起來,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學習就容易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支持和關懷。去年,北京電子學會舉辦的集成電路講習班、敏感元件專題講座,科學院數理統計所舉辦的電路三次設計講習班,都是廠里叫我前去聽講的,對我的學習和提高很有幫助。
有的同志認為我是個幸運兒,有這樣好的工作條件和學習條件。其實,我也不是生來就搞無線電的,我曾愛好航空、音樂、美術、文學,但幻想都一個個地破滅了。既然工作需要選中了我,我也就順應需要把自學與工作結合起來了,所以才成了幸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