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子善
同樣一張照片,小尺寸和大尺寸給人的感覺顯然是不同的,簡潔有時比繁雜更能說明事物,局部有時比整體給人印象更深,正是由于這些原因,我們往往不滿足印制出與底片同樣大小的照片,而要把照片放大,以得到剪裁適當、畫面醒目的照片。可以說,理想的照片都要進行放大。
放大離不開放大機。放大機就是利用物距小而像距大的原理,來放制大尺寸照片的。簡易放大機的主要部分有光室、聚光鏡、鏡頭、支架等(如圖)。
光室上方裝有乳白色放大燈泡(業余用以100W為宜)。它發出的光與反光罩反射的光,匯集到聚光鏡上,透過聚光鏡可使亮度增加,光線均勻。
放大鏡頭上也刻有與相機鏡頭一樣的各擋光圈系數。在鏡頭與聚光鏡之間有皮腔連接,能夠伸縮,便于調焦。底片夾就裝在皮腔與聚光鏡之間的連接處。這幾部分同裝在一個金屬支架上,能上下移動,用以調節像距和焦距。
有了放大機,還要準備好同印相一樣的顯影液、定影液、安全燈等必備用品,然后進行放大操作。
首先要鑒別底片,選取哪種相紙:底片有的厚(影像黑重)有的薄(影像淺淡),有的黑白適中,層次豐富。為了適應底片的不同情況,相紙也分為軟性(一號)中性(二號)硬性(三號)特硬性(四號)這樣四種,一號反差弱宜用曝光稍過的底片,四號反差強,宜用于曝光不足的底片。
放大時先將底片藥膜向下裝入底片夾內,然后確定放大尺寸,調節焦距和光圈,調焦時,將光圈開足,便于觀察焦點的清晰程度,調焦完畢,將光圈縮小到需要的位置(一般用f5.6即可),再用紅濾色鏡遮住鏡頭,鋪好放大紙(相紙在紅色光線下是不感光的),然后進行曝光。
放大操作的中心環節是正確曝光,同拍攝時膠片感光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照片質量一樣,放大紙感光的正確也是十分重要的。決定曝光時間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底片的密度,密度大,阻光率就大,放大曝光所需要的時間就長;反之,密度小的底片曝光時間也就短。二是要看放大尺寸:用同一張底片放大不同尺寸的照片,所需的曝光量是不同的。放大倍率大,鏡頭離相紙遠,照度減弱,曝光時間就需要延長。一般情況下,照片尺寸增加一倍,曝光時間就需要增加三倍左右。其他因素,如光圈不同,相紙不同,顯影溫度不同,感光時間自然也要相應變化,不可疏忽大意。
為了能夠確定最佳曝光時間,在正式放大前,最好取同種放大紙的一小條加以試驗,用不同時間分段曝光,進行顯影,如果顯影過快,說明曝光過度,顯影太慢即曝光不足,從中確定一個最佳時間再正式進行放大。
曝光后相紙的顯影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將感好光的放大紙放入顯影液時,要將乳劑層向下,并用夾子翻動,以避免有氣泡附在紙上,影響顯影。約一分鐘左右,影像開始顯現,待照片影調、層次呈最佳狀態時即可取出放入清水停顯半分鐘再進行定影。值得注意的是顯影時間,如果時間不夠,照片強光部分的層次就會欠缺;如果顯影時間過長,照片暗部層次就會損失。所以在顯影過程中,要勤翻動,勤觀察,恰到好處時取出。在紅色安全燈下看照片色調要偏深一些,因為安全燈的亮度和顏色增加了照片的暗色,在紅燈下看偏深,在白光下則屬正常了。
放大照片離不開剪裁,剪裁可以從畫面構圖考慮進行再創作。有的成豎構圖、有的取橫構圖;也可從突出主體考慮,裁去雜亂景物,或只取局部;還可將地平線上升或下降,主體偏左或偏右等等。有的底片很一般,但經過巧妙的剪裁可以成為一幅很好的照片。由此看來,剪裁也是得到好照片的重要手段。假如您有興趣,還可以利用放大技術,制作出各種不同效果的藝術作品來。
業余攝影講座到此結束了,同志們有什么批評意見、要求和建議,歡迎寫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