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 達
對于威廉·福克納的小說《圣殿》的評價,一直是美國文壇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福克納在《圣殿》的現代圖書一九三二年版的前言中說道,“這是一本廉價的書,因為寫書時的初衷只是為了掙錢……我花了極少的時間寫作;我迎合密西西比人當時追求的時髦的想法,然后設法尋找答案,編造一個極為離奇的故事。我只用了三個星期便寫就了。我寄給曾經出版過我的《喧囂與騷動》的哈里生·斯密士書店,斯密士不久回信說,‘上帝啊,我是無法出版這本書的。我們兩人都要為此而去蹲監獄的。”
據說,福克納當時對自己毫無信心,連原稿也不向斯密士索回。
《圣殿》在一九三一年終于出版。在一九三二年版本的前言中,福克納最后敘述了斯密士如何改變主意,一年后決定出版這本書的情景。他給福克納寄去了校樣。福克納寫道,“當時,我覺得非常驚懼,除了撕掉原稿或者重寫,別無辦法……我決定重寫,使它無損于《喧囂與騷動》和《我彌留之際》……”
波爾克在這次版本(一九八一年版)中使用的是福克納寄給斯密士書店原稿的抄本,現在原稿保存在弗吉尼亞州大學埃爾德曼圖書館中。波爾克只是訂正了原稿中一些拼寫的錯誤,其余完全是該書的本來面目。
霍拉斯·本鮑是《圣殿》的主人公。他對于自己的妹妹納西莎和養女小貝勒懷有亂倫的企圖。在前六章中,福克納開始用意識流的手法描寫霍拉斯·本鮑的欲念。在后來的改稿中,他改用了一種簡練的、高超的敘述手法,讓霍本斯·本鮑略微退到背景的地位,來講述這個可怕的故事。
《圣殿》的改稿本雖然比原稿改進不少,但原稿也并非象福克納要人們所相信的那樣一無是處。福克納研究者諾埃爾·波爾克在八一年版后記中指出,福克納著作此書實際花了四個月功夫——一九二九年一至五月;故事也并非杜撰。一次福克納在新奧爾良夜總會聽到一個女人講述被一個匪徒劫持的故事。在此基礎上,他編寫了《圣殿》。法國作家安德烈·馬爾洛也評論說,福克納的這部小說“標志著希臘式的悲劇開始進入偵探小說的階段。”
福克納《圣殿》原稿的出版無疑對于福克納研究者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而對于習作者來說,也是頗有教益的。人們可以看到,象福克納那樣有才能的作家是如何利用原來自己不太滿意的材料而重寫出一部更為出色的小說。
(Willian Faulkner:Sanctuary,The Original Text.RandomHouse,3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