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坤
結核是一種古老的慢性傳染病,它曾奪去成千上萬人的生命。直到100年前,德國的柯赫發現了引起結核病的禍根———結核桿菌,才為人類控制結核病奠定了第一個里程碑;六十年前,法國的卡爾美和介林又發明了卡介苗,為預防結核病建立了第二個里程碑;本世紀四十年代起,科學家們又相繼研制出了鏈霉素、雷米封等藥,樹立了治療結核病的第三個里程碑。至此,發病率大幅度下降。
但是,在今天,醫學家們還一再呼吁,對于癆病這個人類的老死對頭,我們切莫放松警惕!因為它還在比較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尤其在我國,人口眾多,青年所占比例較大,青年結核就成了非常突出的問題。據我國的醫學工作者調查,近年全國約有690萬人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其中180萬人的痰中正在不斷地向外界排放結核桿菌,傳染他人,如果每人一年傳染10個人,則每年可有1800萬人受到結核桿菌的感染,其中至少有5%的人(90萬)發病。而15~29歲的青年發病率最高。例如,北京市部分地區中學生結核患病率在解放初期是5400/10萬(即10萬中學生中有5400人患結核),目前已下降到200/10萬,但近十年來的發病率一直停留在這個水平上,沒有明顯下降,甚至有的地區有所上升。有的資料還提示,在六十年代,15~29歲結核患者占所有結核病人的21%,到77-79年卻上升到38.2%。說明青年結核確有增加的趨勢。
青年肺結核的臨床特點是病情嚴重,進展迅速,發熱、盜汗、胸疼、咳嗽、咯血、乏力等癥狀明顯,短期內可形成肺空洞,即使平素身體健康,病后也會很快形成“浸潤病灶”,故有人把它稱為“閃電型”肺結核。而且結核桿菌侵入人體后可蟄伏數十年,一個人青春期感染結核,可能到老年發病,難怪美國有位學者驚嘆:結核病,是持久的致命的威脅。
青年結核為什么發病率高、病情又重呢?醫學工作者經過調查研究后發現,新發病的中學生中約80%沒有接種卡介苗,或僅在出生時接種一次卡介苗。另外,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的內分泌系統發生變化,免疫功能也有變化,對結核的免疫能力減弱,導致結核桿菌大量入侵。再則,青年生長發育較快,如果營養跟不上需要,加上精神或心理因素等均可導致病情加重。其他因素,如生活條件差,課業負擔重、勞逸結合不夠,不注意呼吸道衛生等,也是使發病率升高、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
青年應該如何預防結核?主要有三條措施:1. 最重要的是接種卡介苗,除了在嬰兒時期要進行一次初種卡介苗外,還要在7歲、12歲或“三新”(大學新生、入伍新兵、入廠新工人)時再復種卡介苗,這樣才能起到穩妥的預防作用2. 堅決禁止隨地吐痰,這是切斷結核病傳播渠道的重要辦法。3. 加強鍛煉身體,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增加營養,以提高身體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