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辰
兩個小青年在聊天。一個委屈地說:“干重活有我,評先進沒我。咱不怪天,不怪地,只怪咱的‘人緣不大好!”又一個用頗為世故的口吻說:“你老兄吃虧都在一張嘴上,愛提意見傷人太多;你看我,少說話、慢開口,你好我也好,誰也不得罪……”
“人緣”好,就是人們常說的群眾關系好。不少剛剛踏入社會門坎的青年很為這件事“撓頭”。怎樣才能“人緣”好呢?
象剛才那位介紹經驗的青年所說,當個“好好先生”,人緣就會好嗎?我看未必。單靠滿口的“好”來鬧個好人緣是不行的,糊涂人會覺得這種人“隨和”“和藹可親”;稍有見識的人就會說他“老滑頭”。今日生活中確有“好好先生”,他們多是對工作、對他人不負責任的人。倘若“好好先生”當權,那個單位準是是非不清、獎罰不明、邪氣上升、正氣不張的地方。在生活中扮演“好好先生”角色的,多是有一己之私利的,或為保官撈選票,或為息事寧人、明哲保身,總不是出于公心的。正直的人們看破了他們的隱秘,也便失去了對他們的信任與敬重。其“人緣”還能好嗎?
那么,怎樣才能“人緣”好呢?
這里,朱伯儒同志的事跡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他那燃燒自己、溫暖別人的“炭火精神”,使他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成了真正的“好人”、“恩人”、“信得過的人”。當他新春佳節買來酒菜與孤身老人酌酒談心時,當他背著身患肺病的民工去看病時,當他為素不相識的患病老人主動獻血時,當他把省吃儉用節約的錢寄給困難的社員時……他自然贏得了人們真摯的感激和欽佩,他自然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好人”。一位“一輩子沒破費過”的老貧農,臨終之際居然拿錢請村里人吃肉,說要給朱伯儒“張揚張揚”,可見朱伯儒的人緣之好。
為群眾做好事,理所當然要受到群眾歡迎,要搞好群眾關系,就要有“炭火精神”。倘若遇到不正之風,遇到一些是非、矛盾該怎么辦呢?朱伯儒同志還有“大樹精神”。朱伯儒疾惡如仇,敢頂不正之風。損公利己的事,他不僅自己不干,也反對別人干。孩子揀公家點碎鐵,他嚴肅批評,令其退賠;領導派他去送禮拉關系,他斷然拒絕;在公共汽車上他抬起那又重又硬的飛行靴,向正在耍流氓的壞人掃去,當場制伏了三個不法之徒……這種一塵不染、扶正祛邪的恢宏之氣,使得群眾打心眼里佩服,由衷地贊嘆:這才是真正的共產黨員!要有好人緣,在不正之風面前就要有這種“大樹精神”。
堅持原則,對壞人壞事壞作風敢于斗爭,這可能要傷人,得罪人。但是,你“得罪”的只是一個人、兩個人,卻贏得了眾人的歡喜。從根本上講,你得罪了搞不正之風的人,對他也是一種愛護,使他避免犯更大的錯誤。
依我看,要使“人緣”好,就得要有朱伯儒同志這種“炭火精神”和“大樹精神”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