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項宗西堅持自學十二年,由一個玻璃行業的“門外漢”,成長為助理工程師、自治區硅酸鹽學會的理事;他所在的永寧玻璃廠,也由“爛瓶子”變成自治區唯一生產建材玻璃的工廠。他把青春獻給了建設大西北的光榮事業。今年七月,他參加了全國少數民族地區先進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談會。
青年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甘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可是,理想的種子應撒向何方呢?我認為,最好把它播種在腳下這塊土壤里,只要勤于耕耘,不吝辛勞,這顆種子就有希望長成參天大樹。這是我十二年自學生活的切身體會。
才學與事業共生
1965年,我從杭州到寧夏插隊落戶。后來被招進縣辦工廠——永寧玻璃廠。這個廠由于沒有技術力量,連年虧損達20多萬元,巳瀕于下馬的邊緣。新任的黨支部書記找到我,他說:“玻璃廠不能再這樣蠻干下去!沒有技術人才,調,調不來,請,請不到,得靠我們自己培養。廠里決定讓你當技術員,你邊干邊學吧!”我為之愕然,但不得不面臨著一次抉擇。
我的興趣愛好是多方面的:我愛好文學,在中學作文比賽中多次名列前茅;也愛好哲學和政治經濟學,下鄉幾年啃了不少書,寫了四十萬字的筆記……唯獨對工科沒有興趣。現在要我搞技術,怎么辦呢?經過再三思考,我決定了選擇自學玻璃技術這條路。其理由有三:一,社會需要是多方面的,走完全符合自己愛好的理想之路,可能性微乎其微。應從自己所處的客觀現實出發,來選擇自學目標。二,作為一個有志青年,總要在變革現實、改造世界的斗爭中,去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憑空“成才”是沒有的。三,興趣、愛好并非固定不變,是可以在實踐中培養的。
從那時起,我一面向實踐學,一面向書本學。十幾年來,我自學了上海化工學院、西北輕工學院玻璃專業的教材,還學習了土木建筑等專業知識,逐步對玻璃制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和同志們一起邊學邊干,使工廠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幾間破土房變成了明亮的大廠房;人稱“爛瓶子”的永寧玻璃廠成了自治區唯一的建材玻璃廠;不僅能生產壓花玻璃、透明平板玻璃,而且能生產出口百葉窗玻璃;產值由十年前的二十萬元上升到四百萬元,從負債73萬元變為每年上交稅利60多萬元。通過自學、實踐,我也得到了提高,1980年,通過考核被評為助理工程師,并擔任了副廠長的職務。
工作第一,學習第二對我們在職青年來說,自學首先遇到的難題是學習和工作的矛盾。我處理這個問題的準則是:在任何情況下,工作是第一位,學習是第二位,后者必須服從前者,必要時,舍得作出一定的自我犧牲,舍得付出一定的代價。
1973年,我剛接手技術工作一年多,廠里分配到一個上大學的名額,而且是玻璃專業。這是我夢寐以求的機會。可是領導不同意我去,說現在正是生產的關鍵時刻,你無論如何不能走。為此,我陷入了深思:領導讓我搞技術工作,我去學習正是為了工作,既合法又合理,對我自己來說,錯過這個機會,就沒有上大學的份了。但是,廠里的工作需要我,確實走不開。怎么辦?學習還得服從工作,再說上不了大學,還可以自學嘛!我愉快地服從了領導的決定,放棄了上正規大學的最后一次機會。
1979年,電視大學招生,我應考錄取了。但學校要求全脫產學習,并要單位領導簽字同意。可我的情況不要說全脫產,連半脫產也不行。怎么辦?還是工作第一。好在電大實行學分制,人家三年畢業,我就作五六年計劃吧。單科不要求脫產,我就學幾門單科。看不上電視,晚上借別人的課堂筆記自己學。就這樣,我這個業余電大學生,平時靠自學,到時去考試。現在,電大機械類專業的課程巳接近完成了。
為了學習,我寧可犧牲休息和娛樂時間,卻從沒有影響過工作,所以,在學習問題上從來沒有發生過不愉快的情況。相反,卻得到了同事、領導的體諒和支持:每逢考試前夕,他們都有意識地減輕我的負擔,需要占用業余時間的會議,就推到考試后開;下班以后,沒有要緊的事一般不來打攪我,真正有急事,說完就走;電大有些重要課程,同事主動幫我用錄音機錄下來,使我能及時聽到;考出了好成績,大家都為我高興。這樣,我雖然作出了一點自我犧牲,但精神上是愉快的,學習的勁頭更足,效果也顯著。
講究方法,提高效率
在職自學的另一個困難是時間緊。我贏得時間的方法有三個。
一靠擠。這么多年來,多少個夜晚和清晨,多少該休息和娛樂的時間,我都在學習中度過了。平常我把生活搞得盡量簡單省時,每天只認真做一頓飯,早晨和晚上把剩飯剩菜熱一熱吃。至于添置家具之類的事,只要與自學計劃沖突,就一概放棄。
二是經濟地利用時間。在我的口袋里塞滿了紙條,上面寫有公式和要解的題,利用等車、會前等時間記憶或運算。每記住一個公式或解完一個題就丟掉一張,晚上回家檢查口袋越空,就說明爭得的時間越多。還要學會在嘈雜的環境中學習。比如出差,可在火車上解題,到了住地即看書,有空還能收看電視。有些會議往往先發發言稿,然后開大會照本宣讀,我就先花些時間集中看完發言稿,然后看我的功課,做到了開會學習兩不誤。
三是找省時有效的學習方法,求得高效率。做習題,別人花四個小時,我只能花兩個小時,因此就采取少而精的辦法,一定把書上的原理弄通再做題。這樣,雖然做的題少,但質量好效率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年齡關系,我的記憶力不如以前,但理解力較強。學習時我就根據自己的特點,在弄懂基本內容的基礎上,把需要記憶的東西濃縮到最簡單的程度,一旦要用時,根據腦子里記住的簡要內容,再憑借對這些問題的充分理解一擴展就行了。在學習過程中,我注意科學用腦,并不單純拼時間、拼精力,連續看書一小時,腦子發“木”,就抽10-15分鐘干其他事,或者換一門課程看,以調節大腦的興奮點。如果有三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我決不用來看同一門課程。考試前夕決不開夜車。
由于注意學習效果,我用較少的時間取得了較大的收益。參加評定職稱或電大的每次考試,成績很少在90分以下,我這個業余的自學者,成績超過了許多全脫產的電大學生。有些不了解情況的人說我“腦子好使”、“記性好”,實際上,我的“秘訣”是注意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