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收到一些中小學學生的來信,反映一些學校在集資辦學時向學生攤錢派款,或以強制的方法讓學生本人籌集資金等。為此,我們走訪了有關部門,答復是:集資辦學是國家提倡的一項措施,但籌集資金的事應由學校直接和有關單位聯系,讓學生個人籌款的做法是不妥當的。
近幾年來,黨和國家十分關心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教育經費的增加作了極大的努力。但由于十年動亂給教育事業帶來的嚴重惡果還不能一下消除,一些學校,特別是農村的一些學校危房待修繕,課桌待補缺,教學儀器待添置,辦學經費開支有新的增加……因此,國家投資的教育經費仍然滿足不了實際需要。
為了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給青少年一代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國家提倡辦學采取“兩條腿走路”、通過多種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做法,充分調動地方和廣大群眾辦學的積極性。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搞“集資辦學”,由學校從廠礦企業、社隊等單位集資,統收統支,或在自愿的基礎上,由群眾適當負擔一點經費,彌補了國家教育經費的不足。
集資辦學,應有組織、有領導地進行,不應亂向單位或群眾攤派,甚至讓學生自己去籌。有的學生來信反映,一些學校因一時籌不齊款,便以強制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向沒交款的單位催錢,給這些學生造成了精神壓力。湖北省陽新縣徐思遠同學來信說,學校讓他向家長單位催款,并規定:拖延不交的不予報名、不發課本。徐思遠同學催不到款,傷透了腦筋,最后只得用自己的錢墊上(學校發現后,沒有收他的錢)。為此,徐沒能按時報上名。為了上課,他只得自己到書店買課本、向同學借課本學習。經我們了解,類似這種情況,在某些地區也存在。我們認為,籌集資金辦學的事,應由學校與學生家長單位直接聯系。讓學生自己去催討資金,要不來就以“不予報名、不發課本”等相威脅的做法是錯誤的。我們希望這些學校能夠改變這種做法,不要把自己的責任推到學生頭上,給他們造成精神壓力。同時也希望有關單位能大力支持集資辦學,和學校一起,共同擔負起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還有的學生來信反映,個別地區在發展公用事業時,向學校攤派經費,學校也讓學生去籌。安徽省界首縣李雪華同學在信中寫道,一次,我弟弟從學校帶回一張通知,通知要求每個學生交2元錢支援學校(編者注:據縣教育局來函,向學生收錢是經縣委同意、交城建指揮部修路用),我父親對這種做法有意見,沒有給弟弟錢。可弟弟哭著說:“老師講,誰不交錢不讓誰上課。”我見弟弟哭得傷心,便拿了自己的2元錢讓弟弟上繳了,沒想到被父親訓斥了一頓。幾天來,為此事,家里一直籠罩著不愉快的氣氛……
界首縣城建指揮部只圖一時利益,去挖本來就為數不多的教育經費;而學校無錢支付,又把它轉嫁到學生身上,這樣做是不對的。我們的教育事業不僅靠國家來辦,還需要各行各業的大力支持。希望有關單位的領導同志把目光放遠一些,積極支持增加開發智力投資的事業,使我國的教育事業能較快地向前發展。
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