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紅
《再再探索》(知識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我繞不過他——讀揚州評話<康文辯罪>》一文,評論《聊齋志異》平反冤獄的題材時說:“蒲松齡這個當過縣令的作家,對小說中那個后來自知冤枉了好人的縣令,給他安排了一個‘被參揭免官,罰贖羈留而死的結局,這也分明表現了作品的傾向性。”(見236頁至237頁)
蒲松齡當過縣令嗎?據路大荒先生的《蒲松齡年譜》載:蒲松齡生于明崇禎十三年(公元一六四○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一七一五年)。他從小熱中科名,十九歲時曾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但此后一直屢試不第。三十一歲(清康熙九年,公元一六七○年)因同鄉進士孫蕙做了江南寶應縣的縣官,聘他到縣衙作幕賓,他迫于家貧,不得已應聘代孫氏寫書札、告示,撰擬官樣文章。孫蕙調署高郵州,他同往當幕賓一段時間,不久便辭幕回鄉了。此后主要是在“縉紳先生家”設帳教學,一直教到七十歲。這四十年間,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但仍是個窮秀才。到七十一歲,他援例出貢,但四年后便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