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坤
有些家長向醫生反映,自己的孩子有時有“怪動作”,如抽搐、擠眼、聳肩、咬指甲、吃指頭等等。這是不是病態?能否糾正?對孩子發育有無影響?
醫生們把這類“怪動作”稱為兒童不良性習慣動作,下面就來談談這方面的問題。
一,習慣性抽搐
沒有任何原因,孩子突然發生身體某一部位肌肉的抽動,這種抽動是無目的、不自主的,發作較快,反復出現。多發生在面部、頸部或肩部的肌肉。有眨眼睛、皺眉、努嘴、點頭或搖頭、伸脖聳肩、吞咽、打嗝等怪動作,常頻繁出現,孩子自己控制不了。當情緒緊張時,這種怪動作會加劇,如果分散他們的注意力,轉移注意力,發作可以減輕。
習慣性抽搐多發生在5~12歲兒童,男孩多見。醫學家們調查得知,這類兒童大多有敏感、羞怯、孤僻、易興奮、好激動等特點。也常常伴有遺尿、口吃、驚夢等情況。
家長們應當認識到,這種怪動作是孩子心理方面的一種病癥,并非有意的頑皮、搗蛋。所以,不能辱罵、毆打、譏諷,而應加以引導,幫助孩子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有計劃地參加一些文體活動,鼓勵兒童樹立信心,克服怪動作。發作時,不要緊張,不要恐嚇,而應想辦法轉移其注意力,可試用音樂療法進行治療。
二、習慣性呼吸暫停癥
當孩子的某些要求和欲望沒有得到滿足時,他就雙腳亂蹦,哭喊不止,最后在哭喊中突然發生呼吸暫停現象。此時,孩子面色青紫,口唇發紺,發生所謂的“背氣”,呼吸停止約半分鐘,最長可達2~8分鐘,以后才回復原狀。由于呼吸停止,體內乏氧,可發生全身肌肉強直,甚至抽風。
注意,這種怪動作并不是羊角風。它一般多發生在生后2個月~2歲,發作次數少者每月一次,多者每日數次,但在8歲以后大多數可以自然停止發作。這類兒童“氣性大”,比較任性;有時也可因恐懼而發作。
預防此病的關鍵是注意進行正確的“胎教”,據科學家研究,孩子出生前或剛剛出生后,并非“啥也不懂”。從嬰兒時期起,父母就要給他們以良好的影響,千萬不能過分溺愛。“要啥給喻”并不是真正愛孩子,當然,也要避免無故斥責、大聲叫罵,年輕的父母要注意處理好家庭關系,有人調查,經常打架、吵嘴的夫妻,孩子容易發生呼吸暫停癥。
頻繁發作者可適當服用一些鎮靜藥。
三、口腔習慣性反應
這是家長們比較熟悉的兒童怪動作,如吸吮指頭、咬指甲,舔嘴唇,連續不斷地吐唾沫等。其實,吸吮指頭本來是嬰兒時期的正常現象,但到了兒童期,甚至入學后仍有吸吮指頭者。就是病態了。
醫生們認為,吸吮指頭可能是遭受過哺乳的挫折,如斷奶過早或過急,孩子為了達到某種滿足而開始吸指頭,兒童咬指甲是心理狀態的一種表現,如受到斥責、懼怕或心情不愉快時就可能出現,咬指甲動作有時非常頑固,不易糾正;當然,偶爾舔嘴唇、吐唾沫,并不是病態,但可由“偶爾”到形成為一種不良習慣,所以父母應當細心觀察,想辦法糾正。
上述怪動作不能強行制止。孩子剛一舉手往嘴里送指頭,大人就不分青紅皂白,啪地把他的手打下來,結果孩子哭了,在哭聲中他又不自覺地去咬指甲或吸指頭。這樣做達不到糾正的效果。應給予耐心引導、訓練,分散注意力,組織兒童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必要時戴上手套,可望糾正。
四、多發性抽動——移語綜合征
此病癥,1984年第4期《祝您健康》上已有介紹(見《一種做怪相,說臟話的病》一文),這里不再贅述。
五、手淫
手淫在幼兒時期就可發生,直到5~6歲乃至入學仍會存在。男孩用手或衣物去撫摸、摩擦外生殖器,從而引起面紅及眼神不自然,女孩則兩腿交叉上下移擦。有時,孩子在突出的家具角上或騎在某物體上活動身體來摩擦生殖器。
父母一定要注意觀察,早期發現,尋找原因,戒除孩子手淫的不良習慣。小兒早期手淫可能有生殖器疾病(如濕疹、包皮過長、蟯蟲感染等,引起奇癢),或因膀胱里尿液的刺激,也可能因睡覺時蓋被太多壓迫生殖器,還可能是女孩褲襠太瘦不斷摩擦陰部所致。有時一個偶爾的原因會形成長久的習慣。
找到原因,糾正也就不難了。平時注意小兒會陰部衛生,要常洗,睡前排尿,衣褲要肥大一點,睡眠時不應蓋被太多;不要讓孩子玩弄生殖器,成年人也不應去用手撫摸孩子的生殖器,注意孩子生活的規律性,組織兒童參加集體游戲,不要讓孩子過早上床躺下,發現手淫兒童不能打罵和懲罰,只要父母耐心引導,是完全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