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進軍
當代西方經濟學著作諸多,學派林立,觀點繁雜,要在這浩瀚的書海人流中抽象、概括出一個微觀和宏觀經濟學體系并非易事。許多著作在有限的篇幅內只概要的介紹了各種理論,形成比較松散的橫斷面,這不能不算是一個較大的缺憾。而張培剛、厲以寧編著的《微觀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彌補了這一缺憾。
《微觀與宏觀經濟學的產生》也闡述了各個學派、各不同的理論及其內在聯系,區別和爭論,然而它不松散。這是因為在敘述橫斷面的同時,敘述了各種經濟理論、學派產生與發展的縱的線索,并以此為主線,貫串于全書。如,作者以“價格理論”為主線來敘述微觀經濟學,從這條主線入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供求論與均衡價格論講的是價格決定問題,消費者行為論講的是決定價格的需求一方的力量,生產論講的是決定價格的供給一方的力量,廠商論講的是壟斷與競爭并存條件下價格的實際決定問題,分配論講的是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問題。從中我們還可以看出:每一種新理論都是以原有理論為基礎,并根據條件變化對原有理論作了進一步完善、補充、修正,從而發展為一種新的理論,但這些補充和發展都是以“廠商價格與產量的決定”為軸心的;至于宏觀經濟學,則是以“國民收入”論為主線,國民收入的決定、就業論、經濟周期論、經濟增長論、通貨膨脹論、財政貨幣政策論等等,都是循此主線發展而成的;在經濟理論的應用上,又是以自由放任論和國家干預論的論爭為主線的,據此分為“凱恩斯主義派”和“非凱恩斯主義派”兩大派系。抓住這三條線索,讀者就可以順藤摸瓜,掌握微、宏兩學以及各個流派的發展脈絡。
在突出主線的同時,作者還勾畫出了各種觀點發展的支線,突出介紹了各種觀點最早由誰提出、誰作了補充、由誰完成、后人又如何發展。比如貨幣數量論,最早是由配第提出的,之后,由洛克、諾斯、馬西、休謨等人形成一個理論體系,這一理論在李嘉圖的著作中得到了詳盡的闡發。到了二十世紀初,費雪對其進行了總結概括,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馬歇爾、庇古等人又對這一方程式作了補充,發展為“劍橋方程式”。以后,凱恩斯又根據靈活偏好的心理分析,提出了“凱恩斯方程式”。最后,弗里德曼對劍橋方程式和凱恩斯方程式進行了綜合、改造,提出了“貨幣需求函數”,從而創立了現代貨幣主義。這一理論的發展支線是關于貨幣問題的五次大爭論,而這一支線又是歸屬于如何看待貨幣的作用、即經濟自由主義與國家干預主義的論爭這一主線的。這種上溯古典、下聯當代的寫法,具有經濟思想史的特點。這種寫法使得經濟理論不再是互相分離的葉片、枝干,而成為一棵有主干、有枝干、有葉片的亭亭大樹。
在闡述各種理論觀點、方法的產生時,作者還加強了對其產生的條件、背景的分析。現代微觀經濟學的產生發生在本世紀初。這一時期的時代背景是,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但西方經濟學界仍沉湎于對自由競爭的分析;在理論方面,邊際效用論和均衡價格論已被三十年代的大危機證明破產,自發的市場調節已無法扼制經濟周期的大波動;在方法上,由于應用數學的迅速發展,尤其是描述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和描述宏觀世界的相對論的提出和發展,促進了理論研究方法的大變革。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微觀、宏觀兩學才真正分野,形成兩大體系;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數量分析方法、尤其是運用高等數學的邊際分析方法廣泛應用于微觀經濟分析,從而促進了壟斷競爭論、成本—收益分析等理論的形成,使現代微觀經濟學得以誕生。
用縱、橫交錯的方法來系統地敘述西方經濟學,這在國內外均不多見,是作者的一個新的嘗試。因而也難免有不周之處。比如,在有些人、理論、方法的解釋上重復較多,有些人名、理論名稱用法不夠統一,有的地方語言比較羅嗦,著重號太多,等等。但從總體上來說,這本書稱得上是一本佳作。
(《微觀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張培剛、厲以寧著,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四月第一版〔平〕4.15元,〔精〕5.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