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團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著一種很矛盾的現象:“流動過快”與“長期不動”并存。這種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對團的工作產生了不利影響。
究其原因,有團干部自身的毛病,也有社會輿論的作用,但更重要的問題在于:團的整體事業與團干部管理培養這兩個原本是密不可分的工作,在實踐中卻常常被片面地分割了。有些地區對團的工作非常重視,為了使工作不受損失,選派一個優秀青年干部到團的崗位工作,一干就是十年八年,如果想換個人,領導便會以用起來不順手,怕降低工作水平為由拒絕了之。有些地區卻與此相反,團的工作是否能搞好,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青年干部的提拔需要在團的崗位過渡。這樣,團的崗位便成了提拔使用干部的一個“中轉站”,有的縣三年換了四任團縣委書記,這些干部轉業后都直接被安排到黨政部門做主要領導工作??梢哉f這種分割很容易把團的工作和團干部隊伍建設推向兩種極端。要么撒手不管,要么管得過多;要么因長期不動,使團的工作缺少活力,團干部工作疲軟,要么又因流動過快促使著團的工作和團干行為的短期化。有人認為造成這種分割的主要原因是黨委領導對團的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問題。我認為這依然是一種現象。關鍵的問題在于我們在自身的組織建設中缺少必要的制度保證,比如我們是否應該規定:團的每屆領導班子任期為三年,一般情況下都應在任滿一期后方可轉業,任期最長的不能超過兩屆等。我想,尋求這種制度和程序上的保證也許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