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青
一段時間里,集體主義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不那么時興了。曾經被歷史遺棄了的個人主義披上了各種時髦的外衣,堂而皇之地重新出現。從“一切向錢看”到為個人主義正名;從否定大公無私,到貶抑集體主義,個人主義作為一種人生哲學,正在影響著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
集體主義真的過時了么?
集體主義是無產階級在爭取解放的斗爭中產生的,是順應歷史的產物,作為生產剩余價值的價值的資本,從一出世便與個人主義的人生哲學聯手。個人主義是私有制在意識上的反映。資本主義是私有制最后和最完備的形式,因此個人主義也在資產階級身上發展到了頂峰。一方面資本的競爭引起勞動力的競爭,分裂著無產階級的隊伍;一方面日益社會化的大工業又把無產階級聯成一個整體。共同的處境和命運,共同的利益和出路,使無產階級一產生就具有了集體主義的精神。在資本的強大力量面前,單個無產者的反抗是微不足道的。無產階級一旦聯合起來,靠集體的力量,就能排山倒海,打碎身上的枷鎖,推翻資本的統治。“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已經成為國際無產階級的戰斗口號。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依靠集體的力量,破壞了一個舊社會,建設了一個新中國。作為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我國建立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這種經濟制度決定并強化著集體主義精神。集體主義不僅鞏固著社會主義公有制,而且對形成社會主義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起著決定性作用。40年來,中國人民靠集體的奮斗,使貧窮落后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已經成為令世人驚嘆的雄踞于世界東方的偉大國家。
我們每個人都在集體中生活,個人的命運不能不和集體的命運聯結在一起。在現代社會,要成就一項事業,只有靠集體的力量。我國自己制造的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把“亞洲一號”衛星送到預定軌道,成為震撼世界的一大奇跡。這項偉大的工程,確實很難鐫刻上任何個人的名字,因為這是集體創造的杰作,因為任何個人都無法創造這樣的奇跡。參加創作的每個人都說自己是一個小小的音符,而恰恰是這一個個小小的音符奏響著中華民族雄壯的交響樂。個人,只有在集體中才能獲得其施展能力的機會,才能得到生動活潑的全面的發展。集體主義,是科學的人生哲學的重要內容,是共產主義道德的核心。
“強調集體主義,就會否定個人的作用。”有人這么認為。其實,強調集體主義并不是要把個人的作用降低到無足輕重的位置。恰恰相反,集體事業的成功靠集體中每個人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這是集體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集體這部大機器,只有靠組成機器的每個部件都發揮作用才能順暢運轉。關鍵在于,集體主義強調個人發揮作用的方向應和集體事業的目標相一致。在個人利益和集體目標矛盾時,為了實現集體的目標,有時必須舍棄個人的利益。許增才,這個具有登上世界冠軍寶座潛力的運動員,因為集體事業的需要,默默地當著陪練,為中國稱雄于世界乒壇作出了貢獻。集體的目標達到了,許增才是否失去了自己?沒有。金牌上或許沒有他的名字,但卻飽含著他的心血。他用有力的臂膀把同伴托上了峰巔。或許,他的作用比獲取一塊金牌更重要。
“既然承認個人的物質利益,就等于承認了個人主義的合理性。”有人這么論證。馬克思主義從來就承認個人正當的物質利益,不僅如此,還強調要關心群眾的生活,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但是個人的物質利益和個人主義決不是同義詞。個人主義是在私有制基礎上產生的舊時代的思想體系,是一切以個人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思想。個人主義惡性膨脹,必然會置集體的事業于不顧,造成損公肥私、損人利己、唯利是圖、物欲橫流、竊名盜譽、爾虞我詐等丑惡現象的泛濫,甚至會瓦解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基礎。其嚴重危害,不可不察。
當然,我們說的集體主義,是指大公無私,一切以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的思想;這個集體,首先是社會主義的大集體,是和人民利益相一致的我們置身的集體,而不是指那種和人民利益相違背的小團體主義。
提倡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是思想戰線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青年樹立正確人生觀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