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伏奇
1983年3月,共青團湖南省委創立了全國第一家青年自學成才獎勵基金會。
時隔7年,獎勵基金會的成功是令人稱贊的。那些受過獎勵的青年人如今都已成為各行各業的能手、骨干,其中成績卓著者也大有人在。但也許人們并沒有留意,這項工作的組織者湖南團省委的干部們為此花費了多少心血,做出了多少艱苦的工作。當團省委的同志們靜下心來總結7年來堅持不懈抓自學成才的經驗時,他們體會到:
第一,自學成才是當代青年經久不衰的興奮點,抓住了這個興奮點,就抓住了青年文化工作的核心。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比較落后,國家通過高等院校培養各類人才的能力還十分有限,湖南省每年升入高等院校學習的青年僅占高中畢業生的4%左右,而絕大多數青年要想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都將通過自學之路來實現,共青團組織無疑要幫助青年鋪平這條路,公正地獎勵一切自學成才的人。
第二,從實際出發,為青年爭取政策上的優惠。1988年5月,正值第4次頒獎儀式之際,團省委請來了省各部領導同志、新聞單位、歷屆獲獎者及部分理事和評委,舉行了“自學成才與社會環境”懇談會,讓青年訴苦悶,請領導定政策。結果,省委領導當場拍板,由省委組織部等6家單位制定了自學成才人員有關待遇的政策性意見,在就業、晉級、評職、調資及入黨提干等方面為自學成才青年作了一系列比較優越和實際的具體規定,從政策上減少了障礙。
第三,突破自身的封閉,借助各方力量。青年自學成才工作單靠團組織自身的力量是難以做好的,必須善于與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通力協作,形成推進青年文化工作和扶持青年成才的合力。幾年來,省各地區各部門、團體在發現、培養、推薦、選拔青年人才等不同方面給予了熱情的幫助;一大批專家、學者在考察、鑒定、評選等工作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國內外數以萬計的單位和個人為青年自學成才獎勵基金會慷慨捐助了12萬余元。沒有他們的支持,這項工作是無法取得較為滿意的成就的。
第四,只有面向全體青年,注意人才培養的廣泛性和層次性,青年文化工作才會富有更強的吸引力。經過幾年的努力,這項工作已從單純舉辦文學創作競賽拓展為獎勵和扶植各行各業自學成才的年輕人。
從1983年至今,那些在自學之路艱苦跋涉的青年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績,也越來越多地被社會所承認。但是,隨著青年需要和社會需要的變化,青年的成才之路還將遇到各種新的問題,共青團組織絕不能放松對這個問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