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
從1986年以來,我國又進入了持續十年的第三次人口高峰,每年凈增人口是1500多萬人。到1989年底,已形成一個龐大的“基數”111191萬人。
馬克思曾說過,中國的過剩人口“早已使它的社會條件成為這個民族的大多數人的沉重枷鎖”。我國古代思想家韓非也早就說過,“今夫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
統計資料表明,1984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是40700萬噸,人均糧食是393公斤,這是歷年來的高產年。1989年是繼1984年以來的第二個高產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40745萬噸,比1984年多出45萬噸;但是人均糧食數量為366公斤,反比1984年少了27公斤。還是因為計算中的人口基數增大了。
在占世界7%的耕地上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并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這確實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但龐大人口對我們的壓力也太沉重了。如按現有人口基數計算,自然增長率不變,那么在10年后會超過12億人口,要想在2000年把人口控制在12億內,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必須控制在10%以下,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據專家據資料估計,我國的最大人口承受數是16億,根據有效資源估計,中國的最佳人口數是6億人。現在卻是這個最佳數的一倍。我們應該警覺了。計劃生育早已成為我們的一項基本國策寫進憲法中去,它已成為每個中國公民的責任。我們都不希望自己毀滅自己,都要為子子孫孫們留下生活的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