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群
27年前,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一名年輕的編劇,曾經親赴撫順參加一個普通士兵的葬禮。她流著熱淚閱讀了士兵生前留下的所有日記。在這個普通士兵的墓前,她的心震顫了,她感受到思想的升華,靈魂的凈化……
她以極其真摯的感情寫下了幾代青少年都不曾忘懷的組詩《雷鋒》、《我對雷鋒叔叔說》……
日前,我們來到這位著名女作家的家里。
“雷鋒啊,你是誰?是誰,是誰……”
在一間充滿藝術氣氛的客廳里,作家柯巖向我們拉開了記憶的閘門:
1963年的撫順。
那是一個春寒料峭的清晨。小城撫順,萬人空巷。無盡的人群擁抬著一個普通士兵的棺木,默默地向墓地走去。隨著嗚咽的人流,作家在心底里默默呼喚:
雷鋒啊,你是誰?
是誰,是誰……
為什么能把千萬人的心靈占據?!
雷鋒啊,你來自何方?
來自何方……
為什么能把千萬人的感情激蕩?!
在撫順,作家一頁頁閱讀了那年輕戰士的日記,那是沒有修刪、沒有雕飾的一個完整的高尚而又普通的靈魂。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曾偷吃過伙房的鍋巴,也曾經想過和別人打架,然而這并不影響他的偉大。他無論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幾乎所有的撫順人都知道這個好人——這個普通的士兵。
作家來到雷鋒生前的連隊。指導員雙手抱著頭,眼淚一串串砸在地上。這魁偉的漢子竟泣不成聲:“沒法說呀,我沒法說!我不能睡覺,一閉眼,就聽見他在叫我,就看見他笑嘻嘻地靠在門框上。”
作家來到建設街小學。天真的孩子們指著教室后門的小洞口,說:“雷鋒叔叔每次出車回來,就在那個小洞口望望我們。從此再沒人在課堂上淘氣,剛想淘氣就回頭望望洞口,它成了全班同學的一個秘密。我們從不讓工人叔叔修理破洞,因為雷鋒叔叔的眼睛,永遠從這兒望著我們哩。”
作家又一次來到雷鋒的墓地,面對著安息的英靈,作家默默地從筆下淌出了這樣的詩行:
你從每一個老人的歡顏里,
都看到母親難得的微笑。
你從每一個孩子的歌聲里,
都想起夭折的小弟弟在號啕。
都是自己的親人啊,
你就用整個心靈去擁抱。
……
當女作家終于從回憶中醒來的時候,她認認真真地告訴我們:“這就是雷鋒,站在他的面前,你便會發自內心地感到,他就是比你完美,就是比你高大,在他年輕的生命里,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就是那么強烈,所以,人民愛他,永遠懷念他。”
“我一生難忘兩個人”
柯巖那雙明亮的眼睛,久久地凝視著我們。她說:“今天的青年對學雷鋒有哪些想法?就說說你們自己吧!
“雷鋒的確是個道德完美的典型!不過有些學習活動搞得過于形式化。”
“現在也有的人,你越提學雷鋒,他越是反感。”
我們毫無顧忌地議論著。
“雷鋒手上的那三道刀疤,對你們可能是一個遙遠的童話,而對我們那代人,卻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感受。而聚凝在雷鋒精神中的那種激情和高尚,正是革命隊伍里無數先驅者為之奮斗的理想和渴望,也許我們比你們更能接受雷鋒,因為我們深深地理解了,雷鋒屬于整個時代,屬于我們向往的未來。”
作家自言自語著,作家的思緒把我們又帶回1963年的那個春天。
那一天,柯巖剛剛從撫順回到北京,放下行李卻思緒難平。于是她迫不及待地給自己的丈夫——著名詩人賀敬之說起了雷鋒,說起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激情如火的女詩人一邊講一邊流淚,賀敬之也一邊聽一邊流淚。這時,柯巖的婆婆——一位善良的老人佇立在客廳門口,老太太焦急地問:“你們這是怎么了,怎么了?倒是為什么哭呀?”兒子和兒媳又把雷鋒的故事講給老人,講那舍己為人的士兵,講那萬人空巷的場面,老人也淚流滿面。
“你們知道嗎?老太太一字不識呀。可是,她懂得雷鋒。”作家感慨地說。
“那些日子,我們一直被雷鋒激動著。我和賀敬之分頭開始了各自的構思。我們要寫。不久,我先寫出了一首《雷鋒》,登在《人民日報》上,我收到了許多讀者的來信,說這首詩打動了他們,這使我感到欣慰。可是,一個月后,當嚴謹的老賀推出了他的《雷鋒之歌》時,我真服了。什么叫不同的層次?這就是!他是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上,塑造和展現了一個具有堅定信仰的共產主義中國戰士的偉大形象,啟示人們深刻認識到我們時代精神的精髓。”
“你們讀過《雷鋒之歌》嗎?”作家問我們。
“噢?讀過。”此時,我們忽然感到一種頓悟:
“啊,雷鋒
就是這樣
代表我們出現了!……
——像朝陽初升
一樣地合理,
像嬰兒落地
……
我愛雷鋒……
這就是說:
我愛
真正的人生
……
雷鋒
兩個字——
中國的
一代新人的
光輝姓名!……
我們好象弄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只要一個人能夠敞開自己的心靈去吸收大自然新鮮的空氣,只要一個人能站在超越自我之上的更高層次上去認識和感受美好與高尚,他就會更加自覺和更多地去發現真理,走向真理。
作家萬分感慨地告訴我們,在她的一生中,在她熟知的那些去世的人中,最令她難忘的是兩個人,他們的死都引起了人民群眾巨大的悲痛。“一個是雷鋒,一個是我們的周總理。一個是普通的士兵,一個是世紀的偉人。從他們的死,我越發明白了: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的職務和地位,最大的褒獎是人民的愛戴——從這當中,人們又真正理解了他的價值所在。”
不要讓生活淘汰了自己
“你們方才說到形式化,單純地追求形式我并不贊成。但任何事物都有個表現的形式。中國的京劇是非常程式化的東西,然而它不是孕育了一代杰出的藝術家梅蘭芳、程硯秋、周信芳、裘盛戎嗎?我們更不能因為拒絕某種形式,就干脆連內容本質都一起拒絕啊。”
柯巖認為,學雷鋒的關鍵在于怎么學和學什么。
“雷鋒之所以能默默無聞,持之以恒地做好事,是由于他有著為共產主義終生奮斗的偉大志向和超越自我的高尚情懷。不學這一點,只是形式化地模仿,那是應景,那就本末倒置了。
“同時我們不能忘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注重現實榜樣的倡導,提高全民族素質就成為一句空話。
“現在有某些時髦青年一說起雷鋒就不屑一顧,就反感,就拒之千里,其實,他們連雷鋒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到底做了哪些事,到底走過一條什么樣的成長道路都不知道。這實在是很無知的。不分青紅皂白,一概統統拒絕,這種偏頗的思維方式是很有害的。我以為拒絕好的傳統,拒絕別人的優點,很難生活得充實,因為他不善于發現也不敢承認生活中的美。
“‘四人幫曾經把‘假大空當成革命的東西;前幾年又有很多人把革命的東西當成‘假大空。‘四人幫害人,資產階級自由化也同樣害人。
“我以為一個沒有理想、沒有他人而只知道自我的人是很可悲的,眼睛底下就鼻子前那一點地方,翻來覆去,生活得多么卑瑣!
“只有真正熱愛生活并愿為生活得更加美好交付自己的人,生活才會給他以饋贈。
“不要拒絕生活,不要拒絕美。年輕人啊;不要讓生活淘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