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當年沒有國共兩黨之爭,能說國民黨就能集中精力搞好建設嗎?
有的青年說,假如當年沒有國共兩黨之爭,國民黨就能集中力量搞好建設。應該說,如果當年真的沒有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斗爭,國民黨既無能力也不可能集中精力搞建設。這樣說,絕不是僅憑感情好惡的主觀推斷。請看事實。那時,已經大權在握發跡了的國民黨蔣介石在干什么?我們只看一看四大家族的丑惡,便可以看到他們是怎樣集中力量搞家天下的。
1928年11月,國民政府在上海設立中央銀行,為四大家族的金融壟斷提供了重要基地。以四大家族為首的官僚資本利用政權力量,通過加入官股、人事調動等方法控制了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央信托局和郵政儲金匯業局。這四行二局是四大家族實行金融壟斷的中心支柱。抗日戰爭期間和日本投降以后,四大家族利用抗戰名義,壟斷全國金融,兼并民族工業,并通過接收敵偽財產使官僚資本急劇擴大,達到了高峰。解放戰爭時期,四大家族充當美國的總買辦,把中國變為美國輸出資本和傾銷商品的獨占市場,同美國一起搜刮中國人民的財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已集中了200億美元的財產。
可以想像一下,如此一個反動黑暗的王朝,怎么會對國家、對民族負有責任感呢?怎么能指望它集中精力搞建設呢?
一位叫杰克·貝爾登的美國人在《中國震撼世界》一書中曾這樣分析和描述過:“內戰開始的時候,蔣介石的軍隊兵力雄厚,裝備精良,而共產黨的軍隊卻裝備很差,簡直沒有可能取勝。要不是后來大批蔣軍起義,倒向革命,共軍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取得決定性勝利。”這一分析頗有中肯之處。人心向背的急劇改變,是共產黨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直接原因,而國民黨蔣介石的反動性、腐敗性注定他們必將走向滅亡。因此,任何把希望寄托在國民黨身上的假設都是荒謬和無知的。
黨有能力領導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嗎?
現在有一部分青年認為,沒有黨的領導,社會就亂套。但是,他們對黨是否能卓有成效地領導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則信心不足。
我們認為考察評價一個政黨的能力,主要是看它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和黨員隊伍的素質。
我們黨的政治路線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個基本點,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質和文化需求。實踐證明這條政治路線集中反映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愿望和利益,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我們黨曾因思想路線不對頭吃過虧。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重新確立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根據實事求是的原則,黨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如農村經濟政策、知識分子政策、民族政策、科技政策等,并做了全面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十多年來,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已躍上一個新臺階,縮小了和發達國家的差距。
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確定之后,關鍵要看黨員的素質。今天,我們黨已擁有一大批像宋健、鄧稼先、錢學森這樣學識淵博的專家,黨中央、各省市的領導人,相當多數受過高等教育,50年代初“外行領導內行”的狀況已基本改變了。更加重要的是,黨擁有不僅有文化,而且有共產主義覺悟、有理想、有奉獻精神的黨員隊伍。據統計,全國勞動模范,各行各業的先進人物,學雷鋒標兵,90%以上是共產黨員。這些優秀黨員為貫徹黨的政治和思想路線,提供了切實有力的保障。
通過上述分析,對黨是否有能力領導現代化建設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回答:當之無愧。
堅持黨的領導,勞動人民還能當家做主嗎?
有的青年說,我們的國家是勞動人民當家做主。可堅持黨的領導,不就成了黨做主嗎?勞動人民還往哪擺?
不錯,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力是我國的憲法所賦予的,它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過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力是怎么來的以及如何能夠保住它。翻開中國5000年的歷史看看,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勞動人民哪一天當過家做過主?只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勞動人民經過艱苦斗爭,才建立了新中國,爭得了當家做主的權力。所以說,沒有黨的領導,勞動人民不可能獲得當家做主的權力。那么勞動人民既然有了這個權力,是不是就可以不要黨的領導了?試想一下,中國如果取消了共產黨,后果將會是什么樣呢?首先隨之而來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改變,接著出現貧富兩極分化,極少數人壟斷社會財富,廣大勞動人民則失去對生產資料的占有,淪為被雇傭和被剝削的對象。那時,還談得上勞動人民當家做主嗎?恐怕連起碼做人的權利都沒有了。
其次,我們還應弄清“領導”與“做主”的含義是不完全相同的。黨的領導主要體現在政治上的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和領導。勞動人民當家做主,主要指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參與國家的管理和監督,通過社會主義的勞動參與國家的建設和發展,通過社會文化等活動參與國家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通過“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參與社會財富的分配等等。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黨的正確領導和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積極性,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最重要的保證。
先進的黨為什么還會產生腐敗現象?
共產黨是人類歷史上最先進的政黨。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寫道,“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中國共產黨近70年的奮斗史,表明了她是中國歷史上最先進的政黨。
但是,在黨內,確實也存在著腐敗現象,有些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這里有個問題,最先進的政黨內居然還存在腐敗現象,似乎不可思議。
其實,黨內有腐敗現象不足為怪。首先,我們的黨是由活生生的個人組成的,不是純而又純的,一個立志為無產階級事業而奮斗的人,不是一入黨就變成了毫無瑕疵的純粹的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就是這個道理。更何況還有一些人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并未入黨,甚至還有到黨組織內部尋找個人好處的人。
其次,黨的生存環境不是世外桃源。這個環境中的消極因素對黨的肌體是會產生影響的,比如說,封建特權思想在黨內和社會生活中還在毒化某些人的靈魂;商品經濟伴生的消極影響使一些人滋長了“一切向錢看”的思想;國門打開以后,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必會帶著某些人對中國實行“和平演變”的企圖,連同西方先進技術一起涌入國門;還有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泛濫。當黨的肌體的某一部分缺乏免疫力時,當法制尚不夠健全,黨內外還缺乏有效的監督時,腐敗現象就會滋生出來。
黨內有腐敗現象,并不等于說黨就喪失了先進性。事實上,黨正是在同自身的寄生贅疣的不懈斗爭中,才變得先進起來的。
風波之后,黨對青年的方針變了嗎?
有的青年擔心,經過去年那場政治風波,黨對青年的信任和方針會變。這是不必要的。黨對青年的方針仍然是“熱情愛護,嚴格要求”。
所謂熱情愛護,就是在對廣大青年充分信任的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青年的成長,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和激勵他們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條件。我們黨對廣大青年一貫是熱情愛護的,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中國青年的任務可分為一般的和特殊的。特殊的任務就是爭取自身的特殊利益。建國后,為了使青年健康成長,毛澤東同志又向青年發出“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的號召。對青年人的幼稚、不成熟,由于缺少經驗而發生的過失,黨總是實事求是,循循善誘,悉心愛護,使青年盡快成熟起來。
所謂嚴格要求,就是從培養廣大青年成為合格的接班人,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人才出發,對青年提出較高的標準和進行嚴格的管理。正因對青年寄以殷切期望,所以更需要嚴格要求。青年時期正是長身體長知識和世界觀形成的時期,可塑性大。從這個意義上講,嚴格要求對于青年尤其重要。廣大青年應該把黨的要求變為自己的自覺行動,在當前形勢下青年一定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逐步使自己形成無產階級世界觀。與此同時,也一定要在學習文化科學技術知識方面下苦功夫,否則,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建設者。
熱情愛護和嚴格管理是黨對青年的方針,其目的是要使青年成為能擔負起歷史使命的一代新人。對這個方針,我們要作全面理解,不要有所偏廢,更不要把熱情愛護和嚴格管理兩者對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