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東
心理咨詢,在很大程度上是語言交,流的藝術。當一個遇到感情上和生活上的憂愁煩惱時,他時常要找人訴說,以尋求對方的同情和理解,終而緩解自身的心理壓力。此時,聽話人應獲取訴說人的信任,這是為其化愁解難的關鍵。從心理咨詢角度而言,聽話人應注意以下幾條原則。
1.誠聽原則即聽話人應注意給訴說人以充分的時間和機會把話講完,并對此表示出充分的同情和理解。通常,誠聽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安慰作用,它使人得以宣泄自己的精神壓抑與苦惱,并增強訴說人與聽話人之間的心理溝通。反之,如果聽話人不待訴說人把話講完,就急著發表自己的意見,則不但會影響自己對訴說人問題的全面了解,還可能會增加其煩惱情緒。比如,某男青年與另一男青年在一起談其失戀之苦。前者沒講幾句,后者就不斷插話,一再以“這有什么了不起”、“男子漢,大丈夫,提得起,放得下”、“她有什么了不起,你一定會找到比她更好的女友”等話作答,這樣,很可能會使前者不再吭聲。盡管后者竭力試圖安慰前者,但他不懂得,此時此刻,前者更需要的不是他的鼓勵,而是他的理解。從心理學上講,這是一個宣泄個人內心沖突與情緒壓抑的過程,其結果可使人獲得一定的心理平衡與安慰。如果后者盡力幫助前者實現了這一過程,則是對后者最直接的安慰。相反,封住了前者的口,則是對前者內心痛苦的不尊重和不理解。
2.不武斷原則即當一個人聽另一個人訴苦時,他應特別注意自己的反應與態度是否生硬,是否帶有個人的偏見在里面。曾有過這樣一個笑話:某夫妻不和,女方找到男方單位領導告狀。該領導在聽完她的訴說后講:“凡是夫妻不和,都是第三者插足的結果。你們要好好想一想,到底誰有了第三者。”于是,女方更是火冒三丈,連聲分辯說:“我可沒有,一定是他有了。”顯然,男方單位領導的話突出地表現了他對夫妻矛盾的成見,這不但沒有幫助女方緩解其家庭糾紛,反而還增加了女方對男方的不信任。從心理咨詢角度講,這樣做即失去了聽話人對訴說人所應有的尊重和中立立場,其結果,聽話人不再是訴說人的參謀,而成為其主人。這對于訴說人獨立解決問題是十分有害的。
3.不淡化矛盾原則即聽話人不能隨便淡化訴說人的問題與矛盾,那樣會影響后者對前者的信任和前者對后者的尊重。雖然在一般的人際安慰中,人們不必像在心理咨詢場合中那般講究限度,但如果一方對另一方的矛盾與痛苦加以過分的輕視或打包票,都無益于當事人的情緒宣泄及其對問題的客觀認識。
以上文提及的兩青年對話為例,訴說人正值失戀之中,有一肚子委屈與苦悶要傾訴,而聽話人以“男子漢、大丈夫,提得起放得下”等話回答,不但淡化了當事人的內心痛苦。也阻礙了其情緒的宣泄。就心理咨詢而言,聽話人的反應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他不應該在沒有充分了解訴說人的意圖和情緒之前,武斷地對其痛苦加以定論。具體地說,訴說人正在忍受失戀的煎熬,他可能會有許多心靈創傷,這些都不是“這有什么了不起”一句話所能敷衍過去的。此外,“你一定能找到比她更好的女友”這類話在主觀上無根據地否定了訴說人對其前女友的戀情,在客觀上也杜絕了他們重新和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這個事例說明:有效的安慰是不能通過淡化矛盾或回避矛盾來實現的。只有勇敢地面對現實,并竭力客觀地、理智地加以認識,才能突破人對痛苦經歷的自我防御,獲得真正的心理平衡。而接受痛苦往往是擺脫痛苦的第一步。
4. 廣提選擇原則即聽話人要根據訴說人的實際情況,從不同方面來啟發訴說人的思路。比如,“你看這樣做行不行?”“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還有什么其它的補救辦法?”“你這樣想過沒有?”這類話語能幫助訴說人全面、詳實地分析問題,也確保了兩者之間的平等關系,并將解決問題的決定權留給了當事人。其結果,盡管聽話人沒有向訴說人提什么具體的建議和承諾,卻在其不斷提問中,促進了訴說人的反省,這也許是對他最大的幫助。總之,安慰人是每個人所常做的事情。但有效的安慰是很講究技巧的,首要的就是先做好被安慰者的聽眾,然后再做好其參謀。有效的安慰應該給人帶來希望和自信,有效的安慰不是簡單地就事論事,而是就事論情,由情及理,使當事人能積極地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