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祐
當一個徘徊的時代經過長久的孕育而最終產生出另一個新時代時,這個新時代的先行者就是被徘徊時代自身一時難以辨認和理解的新哲學,這一新哲學現在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面前。向我們展示出了一個嶄新時代的新哲學體系。
《大展望》以一種新的思想理論向人們證明,物質世界統一性只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只表現為精神物質和非精神物質兩個部分,沒有非物質存在;(二)只表現為由最低級物質到最高級物質所構成的一個物質世界,沒有第二個非物質世界。作者由此指出,精神物質是精神物質發展的最高成果,如同一棵大樹結的果實,精神物質包含著宇宙一般物質發展與變化的遺傳基因,遺傳密碼,遺傳信息。這樣,人類對物質世界的一切認識、改造,實質上完全是精神物質和非精神物質的相互“對譯”、“破釋”。也就是說,人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是高級物質對低級物質的“回歸發展”,在“回歸”過程中,高級物質以低級物質表現自己的一切演化程序;而人對世界的改造,是高級物質對低級物質的“重組發展”、“同化發展”;在重組與同化中,高級物質繼續發展低級物質。世界中高級物質與低級物質這種相互“對譯”、“破釋”的關系,將是人類重新認識世界與人類自己的新起點,新開端,新哲學。這將為今后的一切社會科學的大變革,指出了新的光輝前景。
《大展望》認為,精神物質和非精神物質的發展,均以微觀物質的“裂變”與“聚變”的“連鎖反應”的方式發展,在加速度中進行。在這里,作者引伸和發展了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質能同一”觀點。作者指出,在精神物質與非精神物質的“對譯”中,社會生產力的科學技術,是以“裂變”和“聚變”為連鎖反應進行,并在加速度發展中使社會物質生產必然超過社會物質需要,在自然科學加速度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會消滅“人的物質利益競爭”,這是實現世界“大一統”的唯一物質條件,必然性物質條件;是由這種社會生產力的結構,創造出“大同世界”的生產關系。在這一理論的前提下,作者明確的指出了現今社會變革的新內容。
《大展望》指出,人類社會的發展,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實質上是人類向物質歷史的“起點”、“開端”回復、回歸。人類在創造石器、鐵器、手工業、大機器生產的時代的過程,必須走向宏觀——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的過程,走向物質過去歷史發展的各個固有階段。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永久方向,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恒久規律,是人類最新、最大、最快發展的普遍性規律。作者指出,這種回歸在歷史上是有限的,在未來是無限的;相對已有是有限的,相對沒有是無限的。這將對自古以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提出新的結論,人類發展史與宇宙發展史相互作用,創造新的歷史。
(《大展望》,李寶昌著,貴州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一月版,4.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