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渭銘
許多老年體育運動愛好者,當嘗到體育運動的甜頭時,往往鍛煉的勁頭越來越大,乃至“越”過了自己身體所能負荷的界限,釀成悲劇。為此,筆者奉勸老年人從事體育運動時慎“越”。
美國《跑步全書》作者費克斯突然猝死在跑道上后,曾使當時席卷美國的跑步熱驟然降溫。于是,一項“沒有必要和自己過不去”,“不計較輸贏的運動——輕體育”逐漸盛行,運動者可以無拘束地、輕松愉快地從事自己所喜愛的運動。就跑步而言,也可以慢慢地、隨心所欲地跑,絕不“勞其筋骨”,氣喘吁吁。
雖然,“生命在于運動”已成為至理名言,然而運動一旦越過了運動者身體的生理功能所能承受的界限,就有可能“越”出麻煩來,這種麻煩除了對肌肉、肌腱、關節和內臟器官造成損傷外,更主要的是可能使機體的內分泌系統發生連鎖的不良反應。據運動生理學家研究表明,苛求運動量越大越好的人,每當進行大運動量的運動之后,體內某些激素的分泌量隨之降低,會“株連”免疫系統,導致“負性”反應。由于“負性反應”的影響,在運動后的一、二小時之內,血清里的某些免疫球蛋白會突然消失。也就是說,當身體最需要免疫的時候,它們卻當了“逃兵”。同時,機體的免疫屏障作用在2~4周內不易恢復,出現高免疫風險期,在這期間容易感染各種疾病。由此可見,當運動負荷“越”過機體所能承受的極限時,不僅不能增進健康,而且還會給健康帶來危害。
經常從事體育運動的人,每當運動時會產生一種“欣快”感,醫學心理學家研究認為,這種“欣快”感是運動時大腦分泌的一種能使人“愉快”的生化物質所“釀造”的。一旦終止運動兩天,這種使人欣快的生化物質便會驟然減少,于是運動者就可能產生內疚-抑郁、易激動和焦慮不安等癥狀群。運動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因為運動者在運動中總是鼓勵自己運動的時間越長越好,運動負荷越大越好所造成的心身反應。一旦運動停止后,由于大腦所分泌的能使人“愉快”的生化物質驟然減少,于是運動愛好者就會急不可耐,癥狀叢生,這就是所謂“運動成癮癥”。一旦運動成癮,就會迷于某項運動,久而久之,運動者就會自食超越運動負荷的苦果。
有位哲學家曾經說過:“真理愛它的界限,因為它在邊界上遇到美。”愿這個哲理也能為老年體育運動愛好者所借鑒,從事體育運動的時候,還是循序漸進,量力而為,慎“越”為好,以免“越”出麻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