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宇
許多老年人的家庭小藥柜中,藥品琳瑯滿目,花色品種繁多。有資料表明,約有25%的老年病患者同時應用7種以上藥品。藥品是用來治療疾病的,但它的毒副反應,尤其是對老年人的危害,卻不是人人皆知的。老年人肝臟血流量減少,解毒能力減弱,腎臟排泄速度減慢,藥物容易在體內蓄積,因而特別容易發生毒副作用。老年人嗜藥成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從心理狀態上剖析,大致有以下諸種原因。
一、不安全感:由于體會到身體機能下降的痛苦,便認為自己衰老了、不中用了。以聽覺、視覺為中心的自我感覺系統機能衰退,逐漸帶來心理上的恐懼,認為服藥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因此對藥品特別感興趣。
二、疑心重重;進入老年期后,常會變得疑心重重。由于經歷了人生的各種磨難,對任何事都持懷疑態度,總是看到事物消極的一面,不輕易相信別人,以致懷疑醫生對他不負責任或醫術不高,認為只有自己用藥才可靠。
三、因循守舊:老年人往往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生活模式,并讓它一成不變地沿襲下去,在大腦皮質形成了一種定式。如某次生病用了一種藥療效較好,就一直連著用下來。曾見報載一位72歲的老人連續不斷地每日3次服去痛片,長達12年之久,他堅信如果停藥就一定會發生頭痛,任何人勸說都無效。
四、對康復喪失信心:由于病痛難除或療效不穩定,久而久之對藥物產生一種病理性依賴傾向。為了減輕痛苦,擅自增加用藥劑量或品種,使藥物成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以求得心靈上的慰藉。
五、無法克制的藥癮:由于疾病或某種原因,使用過可以成癮的藥物(如因焦慮不安、情緒緊張而引起失眠的老人,經常自選鎮靜、安眠藥),一旦成癮,停藥時就會出現戒斷癥狀,如頭暈、頭痛,惡心、語言障礙等,乃至加重失眠,形成惡性循環。再如咳喘病人服用麻黃素成癮,不易戒除,以至離藥則難以度日。
六、迷信“特效藥”:對某些廣告介紹的藥品神奇功效深信不疑,把藥品說明書當作“圣旨”,往往同時使用含有同一成分,只是商品名稱不同的藥。例如多種治療胃病的藥中都含有氫氧化鋁或碳酸鎂;多種抗感冒藥中都含有撲熱息痛、撲爾敏等。有的老年人認為,只要特效藥吃得多,療效就高,殊不知用藥的混亂是十分危險的。
七、智能的降低:年老以后注意力容易分散,判斷力變差。日本學者安藤通過實驗證明,老年人到了70~75歲以后,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錯誤判斷。一些老人不能以敏銳的眼光分析問題,容易較信一些道聽途說的東西,對什么“單方、驗方、祖傳秘方”等等信以為真。老年人的執拗性也大大影響了自己的識別能力。
八、記憶力的衰退:老年人的記憶細胞終歸要發生退行性改變,只不過各人發生的時間有早遲的區別。由于記憶能力的下降,高齡老人容易發生錯用藥、漏服藥、重復給藥等問題。老年人對遙遠的過去記得很清楚,而對近期的事卻一過即忘。
九、藥物作用的誘惑:少數老年人由于精神性疾病的治療需要,較長時間服用抗精神病藥或抗抑郁藥,如安眠酮、丙咪嗪等,可產生妄想、幻覺等致幻作用。長期飲服含酒精成分的藥酒,也可產生欣快感。即使療程結束后,仍想得到這些藥品。
十、隨心所欲的個性:對用藥持不嚴肅的態度,隨意用藥而且不聽忠告。
綜上所述,老年人要戒除嗜藥癖,首先要從解除心理障礙入手,根據成因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普及安全用藥知識,以減少老年人的藥源性危害。
治療胰腺炎的新藥——加貝酯
王玉平
胰腺炎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胰液外溢,胰酶激活后消化胰腺自身組織而產生的急性炎癥。反復發作或持續發炎可形成慢性胰腺炎,導致腺體萎縮、纖維組織增生和鈣化等病變。忠者出現慢性消化不良、腹痛、脂肪痢等癥狀。臨床上對此還無特效藥一般宜長期補給胰酶以防止急性發作。國家二類新藥——加貝酯(FOY)凍干劑最近由南京藥物研究所和金壇縣制藥廠共同研制成功。措北京、南京等眾多醫院臨床實驗表明,加貝酯對治療急、慢性胰腺炎有特效,其治愈率可達92%以上。該藥可望于1993年上半年投放市場,成為胰腺炎的一大克星。
(王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