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訓良
共中央<1989>12號文件是新時期黨加強和改善對群眾工作領導的綱領性文件。從我們調查的情況看,文件下發后,各地黨委紛紛以黨政名義召開了形式多樣、特色紛呈的共青團工作專題會議,并進一步扭住政策、制度、檢查三個關鍵環節,真抓實管共青團工作,使12號文件猶如春風吹拂全團,給團的工作帶來了良好的“春風效應”。
效應之一:政策紛紛出臺。12號文件下發以來,各級黨政部門為共青團制定的政策性文件數量之多、密度之大、內容之實、范圍之廣是空前的。各地普遍制定了加強共青團工作的宏觀政策,同時還從實際出發,針對團干部和團員兩支隊伍建設等重點問題,青少年活動經費短缺、活動設施不足等難點問題,青年崗位成才、青年參政議政等熱點問題,社會監督、維護青少年權益等薄弱問題,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各項政策。這些政策不僅來自省、市一級黨政部門,令人興奮的是許多基層單位(如工廠、學校、鄉鎮)也推波助瀾,紛紛制定相關的小政策。這些似一股強勁的春風,風到之處,共青團工作外部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效應之二:逐步建全制度。在貫徹12號文件的過程中,各級黨政領導認識到,加強和改善黨對共青團的領導,有賴于規范化的措施,有賴于健全的制度作保證。據調查,各地已經建立了這樣一些制度:指定黨委負責人分管共青團工作,明確政府負責人聯系共青團組織,黨委定期討論、研究共青團工作,縣級和縣級以下凡黨員的團委書記必須列席同級黨委會或常委會,要求黨政負責人經常參加團的會議、團的活動;還有像以黨建帶團建,推薦優秀團員作為黨的發展對象制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定期視察青年工作制度,等等。許多地區還把團的工作同行政工作掛鉤,如把團的工作納入廠長任期目標,納入生產經營目標管理序列,把青少年活動陣地建設納入本單位建設和發展的總體規劃,把青少年活動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或企業成本核算中。別具特色的是,有的省建立了吸收團省委書記參加省委每月一次的黨務例會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體現了黨團之間的特殊政治關系,使政策的落實有了具體的保證,使“春風效應”長久不衰。
效應之三:督促檢查落實。各級黨委在制定政策、健全制度之后,十分注意抓好落實12號文件的督促檢查。許多地方進行了集中檢查,即由黨委主管領導掛帥,吸收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參加,對團的工作情況進行系統全面的檢查;還有一些地方進行了聯合檢查,即團委和宣傳部門、組織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對團干部隊伍建設、團的陣地建設等情況進行檢查;有些地方則注意在中心工作中抓好對團的工作的督促檢查,即黨政領導下基層檢查黨建工作、經濟工作時,一并檢查團的工作;有的地方還創造了委托檢查的方式,即黨委委托同級團委代行考核下一級黨組織對共青團工作的情況。在檢查的同時,許多地方以黨政名義表彰重視青年工作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開展“為重視共青團工作的領導掛獎狀”等活動。這些表彰活動及各種檢查督促手段推進了12號文件的落實。多年來存在的“上邊講,中間叫,到了基層沒人管”的現象在12號文件落實過程中已有所改觀。
總的說來,12號文件下發以后,黨政部門真抓實管,團組織借威開路,使團的工作呈現令人欣喜的發展態勢。但是,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春風不度的“玉門關”依然存在。少數單位的負責同志對12號文件的學習還不夠深入,認識還比較模糊;一些單位只是停留在學習文件、轉發文件上,沒有拿出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有的單位雖然也制定了一些措施,但由于督促檢查不夠,文件精神沒得到真正落實。黨的十四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和改善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的領導,充分發揮他們作為黨聯系群眾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這是黨中央對12號文件的再次重申。我們相信,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過程中,12號文件的精神將更加廣泛、更加切實地得到貫徹,“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景象一定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