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
說實在的,如果論長相、個頭、氣質,說啥也不會把一個眾星環繞的飛天獎最佳男演員獎捧給高強的,可是只要看過電視劇《趙尚志》和《大冬天》,你就不得不折服,這個大獎不是白給的,高強確屬憑演技和真能耐名副其實地贏得了這個殊榮。
高強是從電視劇表演起家的,雖然近年來在銀幕上頻頻亮相,如《小巷名流》中的孫紅衛、《京都球俠》中的鐵笊籬、《血魂》中的車前草、《大磨房》中的疤子,但沒有一個是正面人物。去年,高強“時來運轉”在上影重點影片《走出地平線》中飾男主角屈滿滿——一位山區的區委書記。輿論對高強塑造的70年代農村基層干部形象評價很高,認為這個形象是我國電影藝術長廊中還未有過的人物。
在《走出地平線》外景地,我認識了高強。要不是導演介紹,說什么我也不會把那個頭戴舊黑呢帽,身披一件洗得發白的人民裝棉襖,腳穿一雙舊棉膠鞋,蹲在一邊抽煙的“鄉巴佬”正眼瞧一下,絕對認為他就是幾十年在泥土里滾大的山里人。據說當導演和錄音師剛與高強接觸的時候都有點吃驚,因為他講的普通話有些字眼含糊不清,喉音很重,似乎還有點結巴。不過導演于本正還是定高強演男一號。
高強特別注重內心的體驗,他演戲時,從語言、眼神、細微的動作都要細細揣摩準備。如影片中,他和下放干部方兆章初次見面時兩人的對話及動作,都很有性格地刻劃出屈滿滿蠻橫固執的秉性。屈滿滿對方兆章說:“明天起你就負責抓春播的工作。”方兆章回答:“我是犯過錯誤來下面鍛煉改造的。”屈滿滿馬上把衣服一甩:“這我不要聽,你現在是來當副區長,就應聽我的。”說完拿出一支煙,很習慣地等人給他點火。導演說,從高強對人物細節的處理變化上,就可以看到這個演員是很努力的,而且理解角色非常深刻。
但是,高強的從藝之路卻經歷了許多坎坷。這位東北漢子土生土長在黑龍江雞西市,“文革”結束后他初中畢業,分配在《雞西日報》印刷廠當工人。雖然每天同鉛字油墨和印刷機攪在一起,但卻是那張日報的第一個讀者。從小說、散文、故事,每天的耳濡目染,使他對藝術有了一點萌動。那時候恰逢雞西市話劇團招演員,他父親的一個老友見了高強就開玩笑地問:“想不想當演員,敢不敢來試試?”高強倔頭倔腦說:“那有啥不敢的?”沒想到高強唱了幾段樣板戲,翻了幾個跟頭,居然通過了考試。
雖說當了演員,但論模樣給他演的角色無非就是跑龍套,沒一句臺詞或在臺上演被打死的匪兵之類,而且還要幫著在幕間搬道具、換景。但空閑時候他就站在側幕邊仔細看別人怎么樣演戲,怎么樣講臺詞。日積月累,高強似乎悟出了怎樣表演才能同觀眾溝通。熬到他能演一個“有臉有聲”的角色時,只要高強一登臺亮相,幾句話一說就立刻會引來觀眾的掌聲。
十集電視劇《趙尚志》是高強最成功的一個角色。“但到這部片子已經開拍時,還有許多人以疑惑的眼色看我。”有人曾對導演李文岐說:“這小子長得那么丑,還能演一號人物?”李文岐回答:“拿破侖還是個跛子呢!他不照樣征服歐洲統治法蘭西。我絕對相信高強能塑造好這個叱咤風云的抗日英雄。”那時高強既感動又深感壓力,他憋足勁要演好趙尚志。他沒有從表面去體現這位民族英雄,而是扎扎實實地尋找普通人的感覺,突出趙尚志的性格。不少抗聯老戰士和東北老人看了高強演的趙尚志后,都說演得太棒了,“趙尚志似乎又活生生的出現在眼前了。”是年這部電視劇在全國電影廠電視劇評比中就獲最佳演員獎,去年“飛天獎”高強又力挫群雄獨占鰲頭。看來高強的確“時來運轉”了,因為不少專家估計“金雞獎”評選,高強塑造的屈滿滿將是有力的爭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