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喜平
公元1993年10月,鄭州鐵路局公安處一舉破獲建國以來罕見的麻醉綁架兒童特大惡性案,被犯罪分子用藥物麻醉手段綁架拐賣的5名兒童在公安人員的護送下乘北京至鄭州的251次列車安全到達鄭州站,來自江蘇、安徽、四川、河南等地的兒童的父母與他們久別的孩子緊緊擁抱,痛哭失聲。
1994年4月28日,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刑事審判庭公開審理這起案件,以綁架兒童罪判處罪犯許維明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以拐賣兒童罪判處郭秀萍有期徒刑12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
這起大案留給我們的教訓和思考是難以淡去的……
一、魔鬼“旅伴”
1992年至1993年,在鄭州火車站內,一些只身帶男孩的婦女相繼遇上一個笑容可掬的長頭發、大眼睛的年輕人,他面相善良,熱情助人,渾身透出農村青年所特有的純樸與憨厚。他總是與你同行,幫你排難解憂,而當你毫無戒備地喝了他買的高橙飲料后,立刻就會人事不省,接下來,親生骨肉不翼而飛無影無蹤。
這位笑里藏奸的男青年就是許維明。
許出生于1969年7月1日,原籍河南省商城縣汪橋鄉秦灣村。由于家境貧寒,他上到小學4年級就輟學務農了。17歲時,他隨人外出下井挖煤。隨著年齡與“見識”的增長增多,他開始不滿足眼下的生活了,苦思冥想發財的“捷徑”。在他干活的煤礦附近,有一個開糖煙酒小店的老板娘郭秀萍。郭與丈夫膝下無子,極想要一個男孩,認識許維明后,求許幫助買一個孩子,買不到,偷也行,只要是男孩就“中”。郭還向許透露,由于計劃生育不讓多生,好多沒有男孩的家庭都想花錢買,一個小男孩能賣幾千元……許動了心,立即著手制定綁架兒童的犯罪計劃。他買回來數十片“安定”藥,拌人水里后,先自己喝下一瓶,大致掌握了藥力發作和延續的時間,確信采用這種方法萬無一失,便開始實施。
1992年1月21日下午,鄭州火車站站前廣場,轉悠了一上午的他終于捕捉到一個合適的“目標”——一個30多歲的農村婦女,帶著一男一女兩個小孩,好像在候車。觀察了半個多小時后,確信這名婦女沒有同路人,他湊了上去,極為熱情地招呼道:“大嫂,你到哪里去?”那婦女一看這小伙挺和善的,就據實相告到北京去找丈夫,并掏出已經買好的車票讓他看。他立刻裝作很高興的樣子,說:“哎呀,我也是到北京去的,正好同路1”那婦女聽后也流露出驚喜之情,她正愁找不著旅伴,帶著兩個孩子怪累的,這下好了,眼前的小伙子興許能夠幫幫自己,遂與許聊了起來。許維明隨即得知,該婦女姓孟,家住河南省淮陽縣馮塘鄉某村,兒子叫劉瑞杰,剛過3歲。
為了進一步取得孟的信任,他掏出糖果和餅干給孩子吃。很快,小瑞杰就跟他混熟了,不停地用尚不準確的發音叫他“叔叔、叔叔……”此時,孟更加慶幸自己遇上了一個好心的“旅伴”。
下午3點多鐘,許維明懷抱小瑞杰,與孟某一起登上了開往北京的254次旅客列車。途中,他躲進廁所,從口袋里掏出23片“安定”,一片一片地捏成粉狀,然后走出廁所,從手推售貨車上買下一瓶黃色的高橙飲料,打開蓋子,將粉狀“安定”倒人晃勻。車快到北京南站時,他讓孟某把飲料喝了下去。
翌日晨6時許,列車到達北京南站,許維明攙扶著不停地喊“頭暈”的孟某出了站,將她放倒在候車室的長椅上,乘其熟睡,他不加思索地抱起小瑞杰竄上一輛到北京站的小公共汽車,然后乘火車再換長途汽車回到鶴壁,將小瑞杰賣給了要孩子的郭秀萍,得到3500元。
二、可悲:被麻醉的
“麻痹者”
世上只有媽媽好。慈母與孩兒的親情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也是不容有絲毫懷疑的。許的頻頻得手,絕非作母親的對自己的孩子無所謂:騙就騙了,丟就丟了??蔀槭裁丛S維明作案14次,竟然無一次失手?他的手段并不高明,而且,在喝了這位“好心人”奉上的飲料后,幾乎所有被麻醉的人一開始都說“有點苦”,但就是沒有一個人懷疑他的險惡用心!作母親的,太過于輕信親近自己孩子的人了!這無異于幫助強盜搶掠自己的親生骨肉。保護孩子,還要防備那人面獸心的“狼外婆”。
困難之處顯身手,“小恩小惠”次次奏效。1992年底,許維明以同樣的方式在鄭州車站騙得一位婦女的信任后,先領著她到一家飯店吃包子和餛飩,然后照例殷勤地買來一瓶高橙飲料,乘其不備放人“安定”,那位婦女十分感激地接過飲料喝得一干二凈。于是,幾個包子,一碗餛飩便將她的兒子給“換”走了。
在實施犯罪時,許幾乎每次都要先給對方一點兒好處,如當面買點心、面包或者盒飯什么的,輕而易舉地打消了對方的戒心。1992年9月30日下午,他在鄭州車站售票處見到一個30來歲的漢子懷抱一個兩歲多的男孩在排隊買票,就湊上去天昏地暗地聊了起來,聊到興頭兒上,他盛情邀請那位漢子到對面的快餐部吃飯。晚上8點多鐘,他像以往一樣,買了一瓶礦泉高橙,兌好藥粉,老朋友似的請那漢子喝。那人一喝,連聲說苦,隨即放下。許急了,返身又買回一瓶其他牌子的,一番手腳做罷,再次讓對方喝。對方仍說苦。這時,許忽然計上心來,用十分內行的口氣說:“你不懂,高橙飲料本來就是苦的,就像啤酒一樣,不苦不是正宗的!”那漢子怕他再說自己“不懂”,而且,連晚飯帶飲料,人家都是白請,這飲料即使再苦,不也是白喝嗎?于是,漢子一邊不住地點頭,一邊將那飲料一飲而盡……
“小恩小惠”打倒了一個幾尺高的男子漢,孩子活生生被騙走。這比婦女上當受騙更可悲。
三、父母、孩子、罪犯,
悲劇究竟是誰的?
這是一個本來就十分不幸的家庭。女方吳×,四川人;男方楊×,河南人。1987年,楊×曾有一個新婚7個月的妻子,不料好日子沒過多久,妻子跟別人跑了。楊去四川找,妻子沒找見,卻聽說腿殘廢的吳×在生下兩個娃兒以后,其丈夫不辭而別。楊回河南后,給吳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提出與吳重組家庭。
1993年4月8日,嫁到河南楊家的吳因與婆婆吵嘴,抱起兒子回四川,在鄭州車站買票時,被許維明麻醉后搶走了兒子。
猶如五雷轟頂??尢觳粦械夭混`,悲痛欲絕的吳跌跌撞撞地返回楊家,哭訴了兒子被騙的經過。婆婆一聽,勃然大怒,說自己活了60多歲從未聽說過孩子抱在懷里會丟,堅稱是吳不想和自己的兒子過了而將小孫子送了人。楊更是怒不可遏,不顧妻子是殘疾人。對其大打出手。而小姑子則將殘疾的嫂子拖到井邊逼其去死……吳哭干了眼淚,最后寄希望于政府能夠將她的兒子小真厚找回來。
比起吳×,安徽碭山的程×本有個溫馨而幸福的家。然而,她與吳一樣,在鄭州火車站被許麻醉,兩歲的兒子波波被綁架失蹤。程的婆婆聞訊當即背過氣去,不久就喊著孫孫的名字離開了人世。程顧不得處理婆婆的后事,同丈夫一道先后13次外出尋找孩子,“波波,你在哪里,在哪里啊……”凄慘的呼叫令人五臟俱焚。
許維明也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有一個年輕的妻子和兩個可愛的孩子,一個兩歲多,一個生下來他還沒見過。他在被捕后,多次聲稱自己有兩萬多元贓款埋藏在家里,并表示愿意配合將此款起出。,等到了許的老家,公安人員才發覺上了他的當,許維明說:我就是想回家看看我的孩子!
在關押期間,他多次說:我想念我的孩子,這時候我才想到被我害苦了的人。我只是見不到我的孩子,而她們的孩子卻被我賣了1我希望早日審判我。無論怎么判,我都不請律師,也不上訴……
悲劇屬于受害者。悲劇也同樣屬于害人者。而更大的悲劇則屬于無辜的孩子!他們離開了生身父母,離開了熟悉而溫暖的成長環境,從小就品味著本不該屬于他們卻被強加于他們的苦酒。而心靈上的傷痛則是更長久的,陰影可能伴隨終生……
因圖一時的“恩惠”而使孩子蒙受不應有的痛苦和心理損害,這是受害的父母們所始料不及的,麻醉他們的,并非只是那兌了“安定”的高橙飲料!許維明綁架兒童國法不容罪有應得,而我們的父母,是否也應當盡快從各式各樣的“麻醉”中清醒過來、為保護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明天而盡好自己的責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