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瑩
我國現有聽力、語言殘疾人約1770萬,藥毒性、神經性耳聾患者已由50年代的59%增加到90年代的81.3%。盡管國內外醫學界曾經試驗了神經營養療法、手術療法和高氧療法等,但療效均不盡如人意。能否獨創出一種中醫療法,為無聲世界中的人帶來福音呢?
1993年歲末,在北京舉行的東方健康博覽會上,有一位年輕人連獲3項殊榮:他研制的“復聰丸”藥劑獲博覽會科技進步獎;他編著的《氣功與耳聾復聰》一書獲科技進步著作獎;他被聘為全國診斷專業診療研究中心和耳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副研究員。他就是山西運城地區真元耳聾病研究所所長邵康立。
康立出身農家,80年代初從運城地區衛校畢業,進入運城市人民醫院工作。一個夏季的周末,他回老家鄉下。晚飯后,大伙聚在蔥郁的樹下納涼聊天,又說又笑,而他的奶奶坐在一邊不言不語,癡癡呆呆。一問,才知老人家耳聾,雖多方求醫均不見效。看著奶奶痛苦的樣子,他的心都要碎了。回到醫院,他又從有關材料上得知我國聽力、語言殘疾人為數甚多,但迄今為止尚沒有一種令無數痛苦不堪的心靈得以安慰的完善療法。自己能不能在這個領域中有所作為呢?他陷入沉思中……
耳聾分為傳導性耳聾、神經性耳聾和混合性耳聾三大類。邵康立決定從最難醫治的神經性耳聾入手,在這個陌生而且充滿荊棘的領域里作一次探險。一些朋友得知后,紛紛勸阻他:“別犯傻氣了,你這叫勺大碗小,不知天高地厚。”“這個磁器活,沒有金剛鉆,你攬得了嗎?”
邵康立相信天下無難事,關鍵是自己有沒有決心、勇氣和才智。他撇開一切顧慮,拿出家里的全部積蓄,為實驗準備好了藥品和器械。家傳《真元秘方》里有一治耳聾的偏方,為了找到所需的草藥,他跑遍了本地甚至北京、廣州等地的藥店也沒能采購到。聽一位老中醫說,此藥獨生中條山深處,且生長期短,極不易采摘。他二話不說,獨自一人進入了林木茂密、山巖陡峭的中條山……八載春秋過去,他終于在《真元秘方》的基礎上研制出治聾良藥“復聰丸”。
“復聰丸”具有平衡陰陽、調理氣血、補肝益腎的作用,并可加速內耳血液循環,提高聽神經毛細血管活力,使長期處于沉睡狀態和抑制狀態的聽神經細胞重新活躍興奮,增強患者自身的修復功能和免疫功能,最終達到復聰。江蘇省連云港采購供應站一位姓金的采購員說:“我原是一名船員。1984年9月,我所工作的船抵達青島港后,我和其他船員一起急急忙忙地下船上了街,正走著,突然有人放了一掛鞭炮。一小時后,我的耳朵吱的一聲,什么都聽不見了,人也搖搖晃晃地站不穩。經醫生檢查,為耳朵鼓膜內陷影響了聽力。我跑了不知多少家醫院,都沒治好,最后慕名求到邵大夫,經服用‘復聰丸,一個月后,我竟然能夠聽見小鬧鐘嗒嗒的響聲了……”湖北當陽市一孩子的家長說:“我孩子因感冒發燒使用青、鏈霉素過甚而導致耳聾,服用‘復聰丸后,我們說‘爸爸媽媽,他竟然也跟著說,我們喊‘嘟嘟,他就用眼睛找窗外馬路上的汽車。而在以前,我們扯著嗓子喊他,他都沒反應。”
1993年11月,“復聰丸”通過山西省科委的技術成果鑒定。專家們認為,這一醫療科研項目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并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經臨床醫治3000多人,總有效率達74%。
去年6月,邵康立應美國文化教育中心邀請赴美學習考察并獲該中心頒發的“高級管理人才”合格證書。
“送還美妙聲音的天使”“獻身無聲世界的人”……面對接踵而來的諸多榮譽與贊美,康立不以為然地說:“我沒有絲毫理由沾沾自喜。”他認為,目前的治療方法只是對藥毒性耳聾和突發性耳聾有最佳的效果,而離根本上解決患者聽力、語言等障礙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復聰丸”還要不斷完善,還要采用更加科學的方法。
人們以期待的目光注視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