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德
作為一名“老共青團員”,在“共青廣場”里我有許多值得回味的東西,而其中最難忘的是,1988年秋天送廠優秀團員上金佛山搞野營活動的經歷。
這是我離團前最后一次當選“優秀”了,因此我主動要求車隊領導把駕車任務給我。
那天一大早,我開車載著30多個青春勃發的年輕人向川南公路駛去。途中,聽農民講去金佛山從小泉走最近。于是,我就按農民所指的叉路口開進去。
眼前是盤旋的上坡路—公路的一邊是山壁,另一邊是山谷。這時一個左轉彎到了,團委書記賓曉文主動站在路邊指揮倒車,我估量車身,倒了一下車,突然,我感到整個車廂傾斜下陷,剎那間我的心懸了起來,頭腦中只感到一切都完了。
在大腦的空白里,我恍惚聽見一車的男女都在喊一個人的名字,那聲音急促而又驚懼。
我明白出事了,于是便熄了火。我全身癱軟無力,爬出車門,就看見車底下伸出一只泥手,接著賓曉文鉆了出來。
原來,是我倒車不足,轉彎度小了。當賓曉文發現客車直接向站在彎道邊的他沖來時,嚇得他急忙跳下山坡一低洼處,隨即客車左后輪也陷下來,懸空的車輪差一點就壓在他的身上……
一車不停地唱啊笑啊的伙伴一下子安靜下來。
天,飄起了小雨,我們一群人就站在荒無人煙的半山坡上不知該怎么辦。
這時,沒有人埋怨,一雙雙期待的眼睛都看著我,連平時最不愛理人的大學生王林也親切地拉拉我的手,說了句:“沒事兒!”
我在山坡下看了看,很快就有了主意:即用石頭填滿低洼處,然后再用千斤頂支撐輪胎。
盡管這是一個不得已的笨辦法,但大家都為之全線出擊,冒雨滿山遍野地尋找石頭。連最嬌氣的女孩子也一塊一塊地傳遞石頭,顧不上漂亮衣服上沾上泥巴。平時有矛盾的阿玉和小琴,現在也合手抬著一塊大石頭。
我和賓曉文等幾個團干部一直在車身下緊張地填土,用千斤頂把傳來的石頭壓緊。一連幾小時,我們竟沒顧得看表。
天逐漸暗了下來,有不少人累得停了下來。這時一車間一位害羞得出了名的小伙子站了出來,他紅著臉招呼道:“喂!時間不早了,為了盡快脫離險境,我們現在不能休息,不然就只有在這里過夜了!”
這個道理人人都明白,于是大家又不停地在方圓數百米的地方窮盡那些平時視為垃圾、此時當作寶貝的石頭。
終于,低洼處被填平了,我踩燃了發動機。所有的團員們都在車廂兩側和車后一起使勁往前推—青春的合力使客車徐徐移動,最后走出“險境”。
“哦——!”一陣歡呼聲,久久地回蕩在空寂的山谷,人們的喜悅和激動并不亞于在沙漠中突然發現一片綠洲。
大家這才精疲力竭地回到座位上閉目養神,而我一顆懸著的心也才踏實。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大家在最饑餓時省下送給我的應子糖、香蕉和天府可樂。
客車向金佛山駛去……
這次行車經歷給了我深刻的教訓,使我在以后不敢再有絲毫的馬虎,更重要的是,我從一群年輕人的身上發現了人間竟蘊藏著那么多的美好情感和那么大的能量!
這是我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