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力
任何一位有良知的人面對發生在遼寧省瓦房店市永寧鎮夏家村夏家河橋頭的這一情景都不會無動于衷:一孔直徑僅半米多的溢洪洞里,兩個瘦骨嶙峋、蓬頭垢面光著上身的小哥倆瑟縮在秫秸破布爛絮堆里,向圍觀的眾人要吃的,他們又是幾天幾夜粒米未進。
大的叫李圓圓,10歲,小的叫李程,只有7歲。一年前,好吃好喝好賭的父親李為學與孩子的母親離了婚,兩個孩子判給李為學撫養,悲慘的命運就開始追逐兩顆幼小的心靈。只顧自己玩樂的李為學賣掉了家中財產和4間房,把他們哥倆送到朋友家,自己帶著錢財揚長而去,從此杳無音訊。幾個月后,小哥倆被人家送回了夏家村的親戚家。正需要父慈母愛的時候,他們卻享受不到這至純的血緣情愛。又是3個月過去了,他們天天盼望的父母一個也沒回來,小哥倆凄凄哀哀地從親戚家出走。從此,家在他們的心目中就是草垛、溢洪洞。渴了喝夏家河的水,餓了就去村民地里吃青菜。風吹雨打,饑渴交加,兩個小生命一天天枯槁、委頓。碰上好心的村民和善良的小伙伴,弟兄倆才能吃上一點熟食。
直到1993年6月7日,《大連晚報》披露了這一令人憤慨的消息后,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大連市甘井子區高嶺村鑫凌企業集團當即決定將孩子收養,又是給孩子買衣服,又是檢查身體,當天即把大孩子圓圓送到廟嶺小學育紅班上學,李程也被送進幼兒園。小哥倆的流浪生活終于結束了。我們為此感到欣慰,但心情依然沉重。像這樣的父母,該有個什么說法呢?